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届高一下学期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届高一下学期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政体)
(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理解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2.阐释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
围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一主题,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王医生所在的医院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家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他经常到内蒙古出差。
◆一个仫佬族自治县的小村寨居住着仫佬、壮、苗、汉等六个民族,有林、彭、周、郑等十个姓氏,讲着不同语言的七十多户乡亲和睦相处。
◆一场名为“多彩中华”的中国56个民族服饰表演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上演。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服饰,令巴黎观众赞叹不已。一位观众说,过去我们了解京剧、武术等中国文化,但没想到中国有那么多民族、那么丰富多彩的文化。
●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述的理解。
课本P59探究与分享:
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材料“王医生……”,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一个……相处”,小村寨和睦相处,都体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材料“一场名为……”,中法交流的事例,反映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多元”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绚丽多姿。
我国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我们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答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成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15日成立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的民族概况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2、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①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
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一体)
表现:
民族工作的主线:
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3、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贡献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的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4、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地方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拓展: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目的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为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权限 一定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
相同点 (1)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权≠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主权
P60专家点评
地方性的自治权≠国家主权
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1)成因:
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了坚实基础。
(2)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政治
基础
民族
平等
民族
团结
各民族
共同繁荣
前提条件
物质保障
三者的关系
注意:
1.民族平等≠消除差别≠相同
2.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步繁荣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方针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和基础
≠居住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权(核心内容)≠高度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注意:
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不属于自治机关。
▲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③自治权: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1)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地位) (2)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3)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4)地方自治权≠国家主权
注意:自治机关的地位、职权具有两重性:
双重地位: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双重职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
≠所有事务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其他自治权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报上级批准后生效。 人大
不符合地方实际的决议、命令、指令和指示可变通执行 政府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政府
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组织本地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
▲特别提醒:
①无司法自治权
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3)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4)特点: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③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6)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P63
①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
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补充:
④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⑥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P63
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鼓励、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
①信与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
②种类:信哪种教的自由
③派别: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时间: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注意:
◆国家不鼓励信教。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
◆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其消极作用就不会消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是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
①内容
权责统一: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遵守法律: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②原则
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分
宗教信仰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
有整套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制度 没有教义、教规和制度
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场所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动场所
受国家法律保护 起破坏作用,要制止和取缔
封建迷信,一般是由神汉、神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的算命、看风水、求签卜卦等活动组成,要制止和取缔。
拓展:
宗教与邪教的区分
区别 宗教 邪教
含义
特点
本质
组织
教义
政策
客观事物在脑海中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
假借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扬迷信学说,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
公开活动,与社会相适应
秘密结社,思想上控制教徒,残害教徒身心,聚敛财富,反抗社会
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依法成立、登记
非法成立
有一整套的教义
歪理学说
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依法惩处、坚决取缔
拓展: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第八条
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
②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
③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
注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社会现状
社会性质:坚持无神论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终目的)
①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②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③两个“要求”和两个“支持”
中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我国行政区域类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知识构建
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内容
某社区因辖区火车站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汇集地。近年来,该社区致力打造建设多民族“互嵌式社区”,通过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和方式,积极营造社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模式。构建互嵌式社区,有利于(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③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发展
④增进民族平等,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详解】①③:构建互嵌式社区,创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载体和方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民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非高度自治,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
典例精练
B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为此,我们要(   )
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积极团结信教群众
②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禁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
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典例精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