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学科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请在答题卡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本张试卷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 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煤的干馏得到煤焦油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秸秆发酵得到甲烷2. 下列有关能源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使煤充分燃烧就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B. 煤、石油和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 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D. 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3. 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过滤C. 二氧化碳的验满 D. 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4. 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有钙、钠和锌等含量。如图是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牛奶营养成分表中的“锌”指的是单质锌 B. 锌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0C. 锌的原子质量为65.38 D. X可表示为Mn5.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防腐保鲜剂,但长期摄入会对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将于2025年2月8日起禁止使用,下列关于脱氢乙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物质是氧化物B. 该物质含有一种金属和三种非金属C. 该物质由8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D.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 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来——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电子数相等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所有粒子中原子体积最小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8. 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B.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9. 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B. 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C. 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D. 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10.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B.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将木材架空燃烧是为了增大氧气的浓度11.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探究浓度对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A. A B. B C. C D. D12. 按图1所示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前后均通一段时间氮气,实验时①中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M点时,装置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发生B. N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C. M→P的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D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 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工艺有关。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其剖面图如图。(1)点燃雁鱼灯古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装入竹简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筒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①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吹气可以使纸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火折子中含有火硝,受热后可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2)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有大量黑烟产生时,应该___________(选填“扩大”或“减小”)进风口从而促进燃料充分燃烧。(3)雁鱼灯大雁脖颈可将燃烧产生的废气引入水中以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的燃料逐渐被推广开来,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4. 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_导管口通入。(填“b”或“c”)(4)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氢化钙这种固态储氢物质制取氢气,氢化钙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出氢气,则利用该原理制取较纯净氢气的装置为___________(从A-E中选择)。(5)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则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15.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装置,甲醇作为燃料具有安全高效、清洁、可再生的优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查阅资料:甲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沸点。(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2)铁和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和,该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3)操作2能够将甲醇与水分离,是利用和的___________不同将他们分离。(4)该流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16. 某兴趣小组以CO2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认识CO2的用途】(1)下列有关CO2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 灭火 B. 生产汽水 C. 气体肥料 D. 供给呼吸【探究CO2的性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测量了反应前后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步骤1:某同学检验了图1装置的气密性,得到如右侧图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步骤2:两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水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打开活塞1和活塞2,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1,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2所示。(2)步骤1中该同学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是:打开活塞1和活塞2,______(填“推”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停止。(3)图2中,表示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的是曲线______(填“I”或“Ⅱ”)。(4)图2中,AB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______。(5)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拓展探究】验证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学们又进行如图3所示实验,把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4所示,纵坐标为某一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6)①实验中没有进行数据采集的其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②能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③根据图4中信息,推断Z曲线在下降后又略有上升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17. 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工业上常用焦炭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硅反应制取硅,主要反应为SiO2+2CSi+2CO↑。(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______位。(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若要制取5.6kg的硅,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学科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题答案】【答案】(1) ①. 吹气能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②.(2)扩大 (3)【14题答案】【答案】(1)铁架台 (2)(3)b (4)BE##EB(5)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15题答案】【答案】(1)过滤 (2) ①. ②. 降低 (3)沸点(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同时得到清洁、可再生的燃料甲醇(合理即可)【16题答案】【答案】(1)D (2)拉(3)Ⅱ(4)将注射器里的液体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强迅速增大(5)(6) ①. 氮气##N2 ②. X ③. 呼出气体中部分水蒸气液化【17题答案】【答案】(1)二 (2)解:设至少需要焦炭质量为x。解得x=4.8kg答:若要制取5.6kg的硅,至少需要焦炭的质量是4.8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