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江西省高三年级3月联合检测高三化学试卷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英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计算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在下列溶液中加入蛋白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波尔多液 B. 过碳酸钠溶液C. 饱和食盐水 D. 福尔马林2. 下列实验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A.分离硝基苯和苯 B.测定胆矾中的结晶水C.失水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 A B. B C. C D. D3. 下列化学用语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B.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空间分布示意图C.乙醇分子的红外光谱图 D.乙炔分子中键A. A B. B C. C D. D4. 枳壳是“赣十味”中的药材之一,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有机物是其有效成分之一,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3种官能团 B. 能发生水解反应C. 不能使溴水褪色 D. 具有抗氧化性5. 1828年,化学家维勒发现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化合物,,,,,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大。Y、Z、W位于同周期且相邻,基态Y、W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 B. 第一电离能:C.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 有机物B分子间能形成氢键6. 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A 向某溶液中滴加适量溶液,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中含B 固体和晶体混合搅拌,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该反应C 在等体积等浓度的氢碘酸溶液、盐酸中分别插入银丝,前者产生气泡,后者没有明显现象 氧化性:D 在浓度相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A A B. B C. C D. D7.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和足量完全反应生成(氧氟化氮)时转移电子数为B. 含手性碳原子数为C. 溶于足量水,所得溶液中、、粒子数之和为D. 常温常压下,所含有的分子数小于8. 在酸性海水中催化乙炔制备氯乙烯的原理如图所示,太阳光照射下,催化剂表面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两极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主要转化形式是太阳能→电能→化学能B. 一段时间后阴极区降低C. 阳极反应式为D. 总反应9. 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使该反应的焓变不同B. 基元反应②和③的正反应C. 其他条件相同,比更不稳定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10. 江西的钽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主要用于制造高温合金和电子元件。以某钽矿渣(主要含、、及油脂等)为原料制备万能材料的流程如图。已知:①焙烧时,、转化成、;②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快速增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焙烧”可选择陶瓷容器B. 通入足量空气的目的之一是除去油脂C. 固体1可用于制造红色颜料D. “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等11. K的两种氧化物可用作航天员、潜水员的供氧剂,其晶体结构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甲晶胞参数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的化学式为 B. 乙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C. 甲中阴离子配位数为4 D. 甲晶体密度为12. 是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其合成片段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 B. 可降解成2种小分子C. 是线型高分子材料 D. 反应1是加聚反应13. 常温下,在含、、的混合液中滴加溶液,溶液中[、、]与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溶解度大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线代表和关系 B. 常温下,C. 点坐标为 D. 和溶于水可得到为4.8溶液14.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中几种离子(不考虑水电离),为了确定溶液组成进行实验,取一定量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 操作及现象① 对甲进行焰色试验,焰色呈黄色② 用试纸测定乙溶液,③ 在丙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泡;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一定含有、、 B. 一定不含、、C. 可能含 D. 一定含、、,可能含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 溴在自然界中较为稀有,主要以盐水、海水和一些矿石形式存在,溴化合物常用于制造燃料的抗爆剂、感光剂、净水剂和染料等。某实验小组以海水为原料提取溴单质(沸点为58.8℃)的工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溴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区。(2)“氧化Ⅰ”中试剂1可选择“和稀硫酸”,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吹出”中,根据溴单质_______(填性质),常用热空气吹出溴,达到富集溴的目的。“氧化Ⅱ”中,不同条件下,所得溶液中含量与配氯率的关系如图所示。最佳条件是_______。(4)预测“化合”中产物可能是,也可能是。下列试剂中可检验产物中是否有的是_______。(填字母)A. 酸性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5)“氧化Ⅱ”得到的粗溴中含少量,试剂3可能是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然后采用蒸馏操作分离溴单质。(6)工业上,常用溴酸钾作氧化剂。即酸化溴离子溶液,加入溶液,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7)常用作催化剂,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与的最近距离为_______。16. 柿饼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美食。柿饼出柿霜,柿霜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果糖,利用滴定法测定柿霜中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已知部分信息如下:①碱性条件下,果糖可以转化为葡萄糖;②次甲基蓝为蓝色,在碱性环境下能被还原糖还原为无色物质;③酒石酸的结构简式为,酒石酸根可与反应形成,该配合物为斐林试剂的主要成分。(1)获取柿霜浸取液:干燥的称量纸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为。刮取柿饼表面柿霜于称量纸上称量,记录数据为。将柿霜配制成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需要下列实验仪器中的_______(填字母)。(2)配制斐林试剂:将含有酒酸钾钠()的溶液(甲溶液)和溶液(乙溶液)均匀混合制得深蓝色溶液。①该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②斐林试剂中氧原子提供_______(填“孤电子对”或“空轨道”)形成配位键;酒石酸钾钠可简写为,溶液中离子浓度(除外)大小排序为_______。(3)标定斐林试剂:取乙溶液、甲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水和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加入2滴次甲基蓝溶液,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为,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不考虑沉淀对滴定终点的干扰)。(4)滴定:取乙溶液、甲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水和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加入2滴次甲基蓝溶液,用柿霜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柿霜浸取液,测得柿霜中还原糖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若盛装柿霜溶液的滴定管没有用待装液润洗,则测得结果会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7. 氢气是理想的清洁和高能燃料。乙醇和水重整制氢主要发生的反应如下:反应1: ;反应2: 。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2) 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或“任意温度”)能自发进行。(3)压强为时,的平衡产率与温度、起始投料比的关系如图所示(每条曲线上的平衡产率相等)。①b、c两点的平衡产率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②的转化率:a点_______(填“>”“<”或“=”)c点。③若初始、、浓度相等,则对应化学反应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4)时,将和的混合气体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初始压强为,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平衡时_______,反应2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最简分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5)乙醇和水蒸气在高温下重整得到、和的混合气体,通过碱溶液吸收、干燥得到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由该混合气体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放电过程中,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18. 是合成香料的中间体,一种合成的路线如下(为乙基):回答下列问题:(1)A中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B中碳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___。(2)常温下,亲水性:C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D,判断依据是_______。(3)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4)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F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体)。①含己烯环且环上仅连有1个取代基;②能与溶液反应(6)以和为原料合成,设计合成路线_______(其他无机试剂自选)。2025届江西省高三年级3月联合检测高三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题答案】【答案】(1)p (2)(3) ①. 沸点低(或易挥发) ②. ,配氯比为1.2或, (4)C(5)(或)(6)(7)【16题答案】【答案】(1)CE (2) ①. ②. 孤电子对 ③.(3)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溶液刚好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4) ①. ②. 偏低【17题答案】【答案】(1) (2) ①. +174.9 ②. 较高温度(3) ①. c点温度高于点,升高温度,反应1正向移动生成的量等于反应2逆向移动消耗的量 ②. < ③.(4) ①. 25 ②.(5)【18题答案】【答案】(1) ①. 酯基 ②. 、(2) ①. 大于 ②. C含羟基,能与水形成氢键(3)取代反应 (4)(5)12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