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答题前请注意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完试卷后,务必再次仔细认真检查哦!一、选择题1.为了补充地下水资源,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修建更多的水库 C.雨水回灌地下,铺设透水路面2.下列水体中,属于淡水资源的是( )。A.海洋 B.地下水 C.咸水湖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中有盐类物质 B.海水又苦又咸 C.海水能直接饮用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A.低→高→低 B.高→低→低 C.低→高→高5.人们常说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是因为( )。A.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绿草覆盖面积广B.地球上水域面积大C.地球上森林茂密,覆盖面积大6.用手电简照射桌子上的杯子,杯子就在桌子上产生了影子。手电筒离杯子越近影子会越( )。A.大 B.小 C.不变7.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A.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B.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C.太阳和月球本身大小一样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 )月亮的形状。A.农历初三 B.农历十五 C.八月十五9.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探索月球的秘密,发现月球( )。A.大小在不断改变 B.表面凹凸不平 C.本身会发光10.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的船只,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这说明了( )。A.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B.海浪起伏 C.地球是球体11.下列关于太阳、地球、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上有黑子B.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一样多C.月球表面有月海,说明月球上有液态水12.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 )。A.太阳和月球的实际大小差不多B.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远很多C.太阳离地球比月球离地球远很多二、填空题13.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1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______和______影子比较长,影子比较短。15.皮影戏是一项利用影子来表演的民间艺术。表演时,用光照射______(填“透明”或“半透明”)纸板或皮做成的人或物,影子投射到幕布上,配上声音,就能呈现出戏剧效果。16.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______天。初一我们看不见月亮,我们把初一的月相称为______。17.月球是地球的,月球的地形地貌主要包括两种,______和______。18.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______,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______。三、判断题19.农历十五的月相称为新月。( )20.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工具。( )21.观察月相变化规律时,应按照阳历时间进行观察。( )22.张衡认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的位置一样。( )23.地球仪的形状和地球的形状不相同。( )24.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四、连线题25.将地球、太阳、月球与各自相对应的特征用线连起来。通过核聚变产生光和热有面积广阔的月海 太阳表面有环形山 地球有丰富的液态水和空气 月球有动物和植物生存会产生黑子和耀斑五、简答题26.请简述影子产生的条件。27.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节约用水的?(至少写2条)28.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维续,你还知道成些有关月球的知识?(至少写一条)29.除了环形山,你还知道月球有哪些特征?请写出2个。六、实验题30.晚饭后,小智跟爸妈分享今天研学的乐趣。细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小智还发现了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也会发生变化。为了探索影子变化的规律,小智利用手电筒、圆柱体以及桌面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实验一”中,小智改变的条件是( )。A.光源的照射角度 B.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 C.物体的摆放方式(2)在“实验一”中,小智发现影子的( )、( )发生了变化。当手电筒在位置( )时(填序号),影子最短。(3)在“实验二”中,小智发现当光源离遮挡物较远时,影子( );当光源离遮挡物较近时,影子( )。(选填“大”“小”)(4)通过“实验三(手电筒在圆柱体的正上方垂直往下照射)”,小智发现物体的摆放方式不同,所产生影子的形状( )(选填“相同”“不同”):圆柱体在⑧号情况下的影子是( );在⑨号情况下的影子是( )。A. B.C.参考答案1.C【详解】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不是补充地下水的合理措施。修建更多的水库可以储存水资源,但不直接补充地下水。雨水回灌地下和铺设透水路面则有助于将雨水引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法。故选C。2.B【详解】地下水是指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通常是淡水。海洋和咸水湖含有较高的盐分,不属于淡水资源。故选B。3.C【详解】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确实又苦又咸,而且直接饮用海水会导致人体脱水,因为海水中盐分过高,会使得人体为了排出这些盐分而消耗更多的水分,从而造成脱水和健康问题。因此,海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经过淡化处理才能成为适合饮用的水。故选C。4.A【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而变化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物体的影子最短;太阳的天空中的位置最低时,物体的影子最长。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所以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5.B【详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6.A【详解】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和屏之间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远影子小,距离近影子大。因此,手电简离杯子越近影子会越大。7.B【详解】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离地球很遥远。月亮虽然比地球小的很多,比太阳更小的很多,但是月亮离地球近,看起来就会大。因为太阳比月亮离地球更远,所以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差不多大小。故选B。8.A【详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农历初三月亮的形状。在这个时候,月亮通常呈现为一弯细小的弯月,形状像弓,故选A。9.B【详解】A.大小在不断改变,错误;月球大小并没有改变;B.表面凹凸不平,正确;C.本身会发光,错误;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10.C【详解】人类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验证,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比如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的船只,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在球体上才能再现,从而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11.A【详解】A.太阳上有黑子,正确;B.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一样多,错误;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多余陆地面积;C.月球表面有月海,说明月球上有液态水,错误;月海是盆地,不是海洋。12.C【详解】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由于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13.光热太阳【详解】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它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恒星,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14.早晨傍晚中午【详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早晨和傍晚:太阳位于地平线上较低的位置,因此物体的影子会指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通常是东西方向。早晨时,影子指向西方;傍晚时,影子指向东方。早晨和傍晚:当太阳位置较低时,阳光的入射角度较小,因此物体的影子会比较长。这是因为光线需要覆盖更长的距离才能到达地面。中午:太阳位置最高,阳光几乎垂直照射地面,入射角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15.半透明【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皮影戏,又称“影子戏”,表演时,用光照射半透明的纸板或皮做成的人或物,影子投射到幕布上,配上声音,就能呈现出戏剧效果。16. 30 新月【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初一我们看不见月亮,我们把初一的月相称为新月。17.卫星环形山月海【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月球围绕地球转,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另外还有月海等。18.球体球体【详解】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者都是太阳系的星体,同属于太阳系。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二者组成制地月系统,二者同时一起绕着太阳转。月球地球与太阳都是很多人熟悉的星体,都是球体,太阳体积最大,地球次之,月球体积最小。19.×【详解】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蛾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残月。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20.√【详解】日晷是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21.×【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所以观察月相变化规律时,应按照农历时间进行观察,而不是按照阳历时间。22.√【详解】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他在《浑天仪注》中提出了“浑天说”,这是一种古代中国的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张衡使用了鸡蛋的比喻来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3.×【详解】地球仪的形状和地球的实际形状是相同的。地球仪是一种用于教育和展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工具。24.×【详解】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尽管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这2.5%的淡水中,绝大部分存在于冰川和地下深处,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25.【详解】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与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样,都是球体。太阳是一个气态星球,会发光发热,表面有黑子和耀斑;月球的特点是一个球体,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有月海盆地;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和空气,自身不会发光,表面有海洋和陆地,生活着动物和植物等生存形态多样的生物。26.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屏。【详解】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能够呈现影子的物体:如墙面,地面),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7.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矿泉水要喝完等。【详解】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我国的淡水资源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要加强用水管理,我们可以一水多用,比如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矿泉水要喝完等。平时洗脸,洗澡的水可以留下来让冲刷小便马桶;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用完水龙头拧紧。28.自身不发光;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没有生命等【详解】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围绕地球运行,平均距离地球约38.4万公里。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表面温度变化剧烈,白天可以达到127摄氏度,夜晚则降至-173摄氏度,月球表面没有生命存在。29.(1)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两个区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区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则是月海。(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180℃以下。【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质组成等方面与地球存在巨大差异,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四十九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月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详解】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两个区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区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则是月海。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太阳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上,白天太阳光得不到削弱,晚上也没有大气逆辐射,所以月球上的气温就没有像地球大气一样的调节作用,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以上,背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180℃以下。30.(1)A(2) 长度方向③(3) 小大(4) 不同 B A【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小题1】在“实验一”中,小智为了探索影子变化的规律,改变了光源的照射角度。通过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可以观察到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发生变化。【小题2】在“实验一”中,小智改变了光源的照射角度,发现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当手电筒在位置3时,光源与遮挡物的角度最小,影子最短。【小题3】在“实验二”中,小智发现当光源离遮挡物较远时,影子较小;当光源离遮挡物较近时,影子较大。【小题4】在“实验三”中,小智发现物体的摆放方式不同,所产生影子的形状不同。圆柱体在⑧号情况下的影子是长方形;在⑨号情况下的影子是圆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