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使用甲骨文。《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其中记述“(商)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甲骨文出土后,通过对甲骨刻辞及甲骨出土坑位,与之共出的遗迹、遗物状况的研究,人们认为《竹书纪年》所记的完全可信。这说明 ( )A.《竹书纪年》记载的内容全部是正确的B.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C.不同类型的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D.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2.有人说:秦统一后,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这里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是指 ( )A.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这直接反映了唐朝 ( )A.繁荣的社会经济 B.和谐的民族关系C.昌盛的文教事业 D.活跃的对外交往4.新情境拟标题某校要编写中国古代文学史校本教材,小明拟了“豪放婉约长短句”的小标题,该标题应该填写在( )第一章先秦: A第二章唐朝:B______第三章宋朝:C____第四章明清: D5下图所示青铜钟伫立于山东半岛威海湾内的刘公岛上,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惨烈的海战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铭 记历史,警钟长鸣,强我海防,兴我海权”。这一历史认识最有可( )鸦片战争的战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败6.“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采取大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下列对“伟大转折”理解正确的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7. 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企业为寻找出路,瞄准了中国市场。1978年5月,邓小平指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签署了政府贷款协议。这说明当时我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是(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国际环境的变化C. 两极格局的结束 D. 拨乱反正的完成8.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材料说明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特色外交政策 B.国际形势的变化C.民间组织的推动 D.中美双方共同努力9.日本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的诏书中规定:“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和人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这条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B.改变部民社会地位C.加强日本中央集权 D.变更日本社会性质10.《世界近代现代史》中记载:“□引起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取代。”材料中的“□”指的是 ( )A.集中的手工工场 B.文艺复兴C.三角贸易 D.新航路开辟11.新素材漫画《吞下苦果》下面漫画所示情形出现的背景是漫画《吞下苦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B.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2.某班级进行了历史探究活动。根据下列参考资料可以判断他们的《棉的全球史》《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21世纪的世界经济》研究主题是 ( )人类文化多样化.科技无国界趋势政治多极化走向.经济全球化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2 分,共36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宋代禁止在海上与辽、金间的人员进行往来和物资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朝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并 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很强的利益取向,在历代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兴盛,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业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从事渔业和贸易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 —— 船户或渔户,拥有的船只被详细统计登记。——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材料二 下表内容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时间 政府政令洪武十三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永乐五年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顺治十八年 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洋政策的特点。(4分)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4分)据材料一、二,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不断变化对当代的启示(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摘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基于对土地革命和改革的主要法规和 文件的文本考察》材料二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进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 值为31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为38728万吨,比上一年增长9.2%;棉花产量为46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3分)并指出其变化的原因。(4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影响。(4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得到的启示。(3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告“主权属于国民” “人生来是且始终是平等的”。法国1791年宪法把《人权宣言》 作为宪法的组成部分置于正文前,基本落实《人权宣言》的原则,但宪法按照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 民”,只有积极公民具有选举权和当选地方官员的权利。根据 1791年制宪会议公布的报告,全法国积极公民占人口总数的15.6%。——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材料二 二战后,越来越多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1960年,联合国通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节选)认为解放的过程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转变的,为了避免发生严重的危机,必须结束殖民主义和与之有联系的一切隔离和歧视的措施……庄严地宣布需要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过了43个亚非国家的共同提案。据材料一,指出《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对公民权利规定 的矛盾之处。(2分)如何评价1791年宪法?(2分)指出材料二中“宣言”的主要观点。(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4分)综上所述,谈谈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分)2025年河北省中考历史模拟卷(一)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 B D C C B B D C D A D13 (1)特点: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海外贸易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对居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的管理有所松动;海洋政策的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2)历史趋向:从开放逐渐变得保守;海防政策逐渐走向僵化,海洋意识受政治影响加重;海外贸易发展机制逐渐保守。(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3)启示:政府应制定灵活的海洋政策发展经济;国家对海洋政策应保持开放的态度。(2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分)14 (1)示例一选a、b两个法规。变化:“地主”一词出现的频率增长。(3分)原因: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每点2分,共4分)示例二选b、c两个法规。变化:“地主”一词出现的频率下降。(2分)原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解放战争的推进,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深入;没收地主的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制度逐渐被废除,发展农业生产。(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每点2分,共4分)(2)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每点2分,共4分)(3)启示: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3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3分)15 (1)矛盾之处:1791年宪法划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违背了《人权宣言》中人人平等原则。(2分)(2)历史趋向:从开放逐渐变得保守;海防政策逐渐走向僵化,海洋意识受政治影响加重;海外贸易发展机制逐渐保守。(4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评价:1791年宪法基本落实《人权宣言》原则,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它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大部分公民没有获得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局限性。(2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分)(2)观点:结束殖民主义;支持殖民地国家解放。(2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2分)原因:二战后西方列强实力衰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联合国的推动;亚非会议的倡导。(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每点2分,共4分)(3)关系: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