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测评验收卷(课件 练习,共2份)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测评验收卷(课件 练习,共2份)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资源简介

模块测评验收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铋Bi)衰变为铊Tl)的半衰期达到宇宙寿命的10亿倍。最近,科学家发现铋晶体具有某种特殊的导电性质,被称为“拓扑绝缘体”,可能掀起材料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铋变成铊的衰变是β衰变
铋的放射性很微弱
铋晶体不具有固定熔点
铋晶体各项物理性质均表现为各向异性
2.(2023·新课标卷,16)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10-5 eV,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元电荷e=1.60×10-19 C) (  )
103 Hz 106 Hz
109 Hz 1012 Hz
3.(2023·广东东莞市校际联考)在《物理评论快报》论文中,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研究团队通过直接测量,为核反应C+XO+n 提供目前最精确的反应率数据,澄清此前国际实验数据间数倍的分歧,解决“点石成金”中铁元素俘获慢中子变成超铁元素的中子源的问题。已知该反应中:C、XOn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真空中的光速为c,该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该反应属于裂变反应 X为氦核
E=(m1+m2+m3+m4)c2 E=(m1+m2-m3+m4)c2
4.(2023·6月浙江选考,5)“玉兔二号”装有核电池,不惧漫长寒冷的月夜,核电池将Pu衰变释放的核能一部分转换成电能Pu的衰变方程为PuUHe,则 (  )
衰变方程中的X等于233
He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Pu比U的比结合能小
月夜的寒冷导致Pu的半衰期变大
5.图甲所示为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乙所示为a、b、c三种入射光照射下得到的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关于三束入射光的频率ν,光照强度E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b、c三种光的频率大小关系是:νa<νb=νc
a、b、c三种光的频率大小关系是:νa>νb>νc
a、b、c三种光的光强大小关系是:Ea=Eb=Ec
a、b、c三种光的光强大小关系是:Ea>Eb=Ec
6.体育课中,小明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整个打气过程缓慢进行,每次打气筒活塞都将一个标准大气压的一整筒空气压入篮球,无漏气,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设篮球的体积不变,气体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不变就没有热交换
整个打气过程中气体分子对篮球内壁的平均撞击力变大
后一次与前一次推活塞过程比较,篮球内气体压强的增加量相等
后一次与前一次推活塞过程比较,压入的气体分子数少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图甲: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最大为1.89 eV
图乙: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散射光波长与入射光波长不同
图丙: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关系,在r1位置的分子势能最小
图丁:说明光子具有能量,且光强越强,单个光子能量越大
8.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发生爆炸,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长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其中一种放射性元素为碘131,已知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碘131发生β衰变的方程是
200个碘131原子核经过16天后一定还有50个未衰变
核反应堆利用镉棒吸收中子,从而控制核反应的速度
核反应堆中可能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9.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En=,其中n=2,3,4,…。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基态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后,核外电子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基态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2E1的光子而电离
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质量为m的电子速度大小为
大量处于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10.—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a状态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a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ba的延长线过原点O,bc平行于t轴,ca的延长线过点(-273.15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过程ab中气体体积不变 过程ca中气体体积不变
过程ca中气体吸收热量 过程bc中气体吸收热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1.(6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400,用注射器和量筒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4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
(1)本实验中做了三点理想化假设:
①将油酸分子视为球形;
②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③油酸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
(2)在滴入油滴之前,要先在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这样做的目的是    (2分)。
(3)测得油膜的面积约为140 cm2,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2分)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计算出的油酸分子的直径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2分)。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12.(8分)某同学通过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玻意耳定律来测定一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石块装进注射器,插入活塞,再将注射器通过软管与传感器A连接;
②移动活塞,通过活塞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读取多组封闭在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V,同时记录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处理实验数据。
(1)在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图甲中,传感器A为压强传感器
B.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与传感器A连接前,应把注射器活塞移至针筒底部
C.操作中,不可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是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
D.若实验过程中不慎将活塞拔出针筒,应立即将活塞插入针筒继续实验
(2)为了在坐标系中获得直线图像,若取纵轴为V,则横轴为    (2分)(选填“”或“p”)。
(3)选择合适的坐标后,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图,得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不考虑传感器和注射器连接处的软管容积带来的误差,则石块的体积为   (2分);若考虑该误差影响,测得软管容积为V0,则石块的体积为    (2分)。
13.(10分)如图所示是一种由气缸、活塞柱、弹簧和上下支座构成的汽车氮气减震装置,该装置的质量、活塞柱与气缸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气缸导热性和气密性良好,环境温度不变,气缸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该装置未安装到汽车上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封闭气体和活塞柱长度均为0.20 m,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1.0×105 Pa。将四台减震装置安装在汽车上,稳定时汽车重量由四台减震装置支撑,且封闭气体被压缩了0.10 m。已知活塞柱横截面积S=1.0×10-2 m2,弹簧的劲度系数k=1.0×104 N/m。重力加速度g=10 m/s,求:
(1)(5分)压缩后,气缸内氮气的压强;
(2)(5分)汽车的质量。
14.(12分)如图甲所示,上端开口的导热气缸放置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环境温度为T0时,活塞静止的位置与气缸底部距离为h,离缸口的距离为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活塞厚度及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不计,大气压强为。
(1)(6分)若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能上移到缸口,求升高后的环境温度T;
(2)(6分)若先在缸内壁紧贴活塞上表面固定一卡环(与活塞接触但没有作用力),如图乙所示,再缓慢升高环境温度到T,求升温后卡环对活塞的压力多大,及此升温过程相对于(1)问升温过程气体少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15.(16分)电子和光一样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它表现出波动的性质,就像X射线穿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一样,这一类物质粒子的波动叫作物质波。质量为m的电子以速度v运动时,这种物质波的波长可表示为λ=,电子质量m=9.1×10-31 kg,电子电荷量e=1.6×10-19 C,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1)(8分)计算具有100 eV动能的电子的动量p和波长λ;
(2)(8分)若一个静止的电子经2 500 V电压加速:
①求能量和这个电子动能相同的光子的波长,并求该光子的波长和这个电子的波长之比;
②求波长和这个电子波长相同的光子的能量,并求该光子的能量和这个电子的动能之比(已知电子的静止能量mc2=5.0×105 eV,m为电子的静止质量,c为光速)。
模块测评验收卷
1.B [铋变成铊的衰变是α衰变,所以A错误;半衰期越长,则原子的放射性越弱,则铋的放射性很微弱,所以B正确;铋晶体具有固定熔点,所以C错误;铋晶体部分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所以D错误。]
2.C [由跃迁理论可知,跃迁发射的光子能量等于发生跃迁的两能级的能量差,即ΔE=hν,解得ν== Hz≈2.4×109 Hz,故跃迁发射的光子频率量级为109 Hz,C正确。]
3.B [该反应不属于重核的裂变,A错误;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为氦核He,核反应方程为C+He→O+n,B正确;根据质能方程可知E=(m1+m2-m3-m4)c2,C、D错误。]
4.C [由于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则X应为234,A错误;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弱,B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则U的比结合能比Pu的比结合能大,C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状态以及化学状态均无关,D错误。]
5.A [由光电效应方程及遏止电压的关系可知eUc=mv2,mv2=hν-W,b、c光遏止电压相同,故频率相同νb=νc,a光遏止电压小,频率较小,则νa<νb=νc,A正确,B错误;根据光的频率和光强的关系,结合光强和饱和光电流的关系知Eb>Ec,但无法确定Ea和Eb的关系,故C、D错误。]
6.C [在缓慢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打气筒内的气体全部压入篮球内,外界对气体做功,则气体对外放热,故A错误;由于气体的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则整个打气过程中气体分子对篮球内壁的平均撞击力不变,故B错误;设篮球的容积为V0,打气筒的容积为V,打第n次气后篮球内气体的压强为pn,打第n+1次气后篮球内气体的压强为pn+1,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nV0+p0V=pn+1V0,可得pn+1-pn=p0,即后一次与前一次推活塞过程比较,篮球内气体压强的增加量相等,故C正确;每次压入的气体体积、温度和压强都相同,所以每次压入的气体分子数相同,故D错误。]
7.BC [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从n=3跃迁到基态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最大为ΔE=E3-E1=(-1.51 eV)-(-13.60 eV)=12.09 eV,故A错误;光子与电子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所以光子能量减小,频率减小,散射后光子的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由光速不变可知,散射光波长大于入射光波长,故B正确;根据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关系可知,在r1位置(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故C正确;图丁说明光电效应饱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单个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故D错误。]
8.CD [碘131发生β衰变的过程中放出电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得发生β衰变的方程是I→Xe+e,A错误;半衰期为大量原子统计的结果,少量的不符合该规律,B错误;核反应堆利用镉棒吸收中子,从而控制核反应的速度,C正确;核电站一般用铀燃料进行核裂变反应,所以可能发生的一种反应是U+n→Ba+Kr+3n,D正确。]
9.BD [基态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时,吸收光子,能量增大,轨道半径增大,由k=m可知,速度减小,动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A错误;基态氢原子能吸收能量大于等于-E1的光子而电离,B正确;题中E1为负值,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最大初动能为Ekm=hν+E1,因而质量为m的电子最大初速度大小为,C错误;根据C=3可知,大量处于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正确。]
10.BD [根据=C知Vc>Vb,ca的延长线过点(-273.15,0),则Va=Vc,所以Va=Vc>Vb,故A错误,B正确;过程ca中气体体积不变,W=0,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即ΔU<0,则由ΔU=Q+W可推知Q<0,气体放热,故C错误;过程bc中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即ΔU>0,根据ΔU=Q+W知Q>0,即气体从外界吸热,故D正确。]
11.(2)使油膜的边界清晰,便于描绘油膜的形状 (3)4.5×10-9 (4)AC
[(2)在滴入油滴之前,要先在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的目的是使油膜的边界清晰,便于描绘油膜的形状,方便测量油膜的面积。
(3)测得油膜的面积约为140 cm2,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d== m≈4.5×10-9m。
(4)油酸未完全散开,油膜面积偏小,计算结果偏大,A正确;油酸中含有大量未挥发的酒精,不会影响油酸的体积计算结果,但油膜的面积变大,半径的计算结果偏小,B错误;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油膜面积的测量值偏小,计算结果偏大,C正确;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计算的纯油酸的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小,D错误。]
12.(1)AC (2) (3)b b+V0 [(1)封闭在注射器内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体积,因此传感器A应为压强传感器,A正确;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与传感器A连接前,应使注射器封住一定质量的气体,因此不必将活塞移至针筒底部,B错误;操作中,不可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是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C正确;若实验过程中不慎将活塞拔出针筒,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因此所得数据全部作废,应重新做实验,D错误。
(2)为使作出的图像为一条直线,根据玻意耳定律pV=C(常量),可知横轴应为。
(3)设石块体积为V1,若忽略软管容积,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V-V1)=C,整理得V=+V1,因此可得V1=b;若软管的容积V0不能忽略,则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V+V0-V1)=C,整理得V=+V1-V0,可知V1-V0=b,故V1=b+V0。]
13.(1)2×105 Pa (2)800 kg
解析 (1)当汽车装上减震装置后,设气缸压缩后的体积为V1,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知p0V0=p1V1,解得p1=2×105 Pa。
(2)设汽车对一台减震装置的压力为F,以减震装置气缸上表面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知p0S+F=p1S+kΔx,联立解得F=2 000 N
即一台减震装置对汽车的支持力F′=F=2 000 N
以汽车为研究对象,mg=4F′,解得汽车的质量
m=800 kg。
14.(1)1.5T0 (2)3mg 3mgh
解析 (1)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升高后的温度为T,则有=
解得T=1.5T0。
(2)开始时,缸内气体压强
p1=+=
当温度为T时,缸内气体压强为p2,气体发生等容变化,则=
解得p2=1.5p1=
设卡环对活塞的压力大小为F,则
F+mg+·S=p2S
解得F=3mg。
(1)问和(2)问中气体内能增加量相同,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1)问中有
Q1-p1S×h=ΔU
(2)问中Q2=ΔU,(1)问中比(2)问中升温过程气体多吸收热量
ΔQ=Q1-Q2=3mgh。
15.(1)5.4×10-24 kg·m/s 1.2×10-10 m
(2)①5.0×10-10 m 20∶1 ②8.0×10-15 J 20∶1
解析 (1)p=
= kg·m/s
=5.4×10-24 kg·m/s。
λ== m=1.2×10-10 m。
(2)①电子的动量
p′=mv′==
= kg·m/s
=2.7×10-23 kg·m/s。
电子的波长
λ′== m
=2.5×10-11 m
光子能量E=Ek′==2 500 eV
=4.0×10-16 J
得光子波长
λ== m
=5.0×10-10 m
则λ∶λ′=20∶1。
②光子能量ε==8.0×10-15 J
电子动能Ek′=4.0×10-16 J
所以ε∶Ek′=20∶1。(共36张PPT)
模块测评验收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B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铋变成铊的衰变是β衰变
B.铋的放射性很微弱
C.铋晶体不具有固定熔点
D.铋晶体各项物理性质均表现为各向异性
解析 铋变成铊的衰变是α衰变,所以A错误;半衰期越长,则原子的放射性越弱,则铋的放射性很微弱,所以B正确;铋晶体具有固定熔点,所以C错误;铋晶体部分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所以D错误。
C
2.(2023·新课标卷,16)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10-5 eV,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元电荷e=1.60×10-19 C)(  )
A.103 Hz B.106 Hz
C.109 Hz D.1012 Hz
B
C
A
5.图甲所示为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乙所示为a、b、c三种入射光照射下得到的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关于三束入射光的频率ν,光照强度E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a、b、c三种光的频率大小关系是:νa<νb=νc
B.a、b、c三种光的频率大小关系是:νa>νb>νc
C.a、b、c三种光的光强大小关系是:Ea=Eb=Ec
D.a、b、c三种光的光强大小关系是:Ea>Eb=Ec
C
6.体育课中,小明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整个打气过程缓慢进行,每次打气筒活塞都将一个标准大气压的一整筒空气压入篮球,无漏气,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设篮球的体积不变,气体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就没有热交换
B.整个打气过程中气体分子对篮球内壁的平均撞击力变大
C.后一次与前一次推活塞过程比较,篮球内气体压强的增
加量相等
D.后一次与前一次推活塞过程比较,压入的气体分子数少
B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最大为1.89 eV
B.图乙: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散射光波长与入射光波长不同
C.图丙: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关系,在r1位置的分子势能最小
D.图丁:说明光子具有能量,且光强越强,单个光子能量越大
解析 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从n=3跃迁到基态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最大为ΔE=E3-E1=(-1.51 eV)-(-13.60 eV)=12.09 eV,故A错误;光子与电子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所以光子能量减小,频率减小,散射后光子的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由光速不变可知,散射光波长大于入射光波长,故B正确;根据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关系可知,在r1位置(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故C正确;图丁说明光电效应饱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单个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故D错误。
CD
8.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发生爆炸,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长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其中一种放射性元素为碘131,已知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BD
10.—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a状态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a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ba的延长线过原点O,bc平行于t轴,ca的延长线过点(-273.15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过程ab中气体体积不变
B.过程ca中气体体积不变
C.过程ca中气体吸收热量
D.过程bc中气体吸收热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1.(6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400,用注射器和量筒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4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
(1)本实验中做了三点理想化假设:
①将油酸分子视为球形;
②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③油酸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
(2)在滴入油滴之前,要先在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得油膜的面积约为140 cm2,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计算出的油酸分子的直径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答案 (2)使油膜的边界清晰,便于描绘油膜的形状 (3)4.5×10-9 (4)AC
解析 (2)在滴入油滴之前,要先在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的目的是使油膜的边界清晰,便于描绘油膜的形状,方便测量油膜的面积。
(4)油酸未完全散开,油膜面积偏小,计算结果偏大,A正确;油酸中含有大量未挥发的酒精,不会影响油酸的体积计算结果,但油膜的面积变大,半径的计算结果偏小,B错误;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油膜面积的测量值偏小,计算结果偏大,C正确;求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计算的纯油酸的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小,D错误。
12.(8分)某同学通过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玻意耳定律来测定一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石块装进注射器,插入活塞,再将注射器通过软管与传感器A连接;
②移动活塞,通过活塞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读取多组封闭在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V,同时记录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处理实验数据。
(1)在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甲中,传感器A为压强传感器
B.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与传感器A连接前,应把注射器活塞移至针筒底部
C.操作中,不可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是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
D.若实验过程中不慎将活塞拔出针筒,应立即将活塞插入针筒继续实验
解析 (1)封闭在注射器内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体积,因此传感器A应为压强传感器,A正确;在步骤①中,将注射器与传感器A连接前,应使注射器封住一定质量的气体,因此不必将活塞移至针筒底部,B错误;操作中,不可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是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C正确;若实验过程中不慎将活塞拔出针筒,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因此所得数据全部作废,应重新做实验,D错误。
13.(10分)如图所示是一种由气缸、活塞柱、弹簧和上下支座构成的汽车氮气减震装置,该装置的质量、活塞柱与气缸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气缸导热性和气密性良好,环境温度不变,气缸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该装置未安装到汽车上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封闭气体和活塞柱长度均为0.20 m,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1.0×105 Pa。将四台减震装置安装在汽车上,稳定时汽车重量由四台减震装置支撑,且封闭气体被压缩了0.10 m。已知活塞柱横截面积S=1.0×10-2 m2,弹簧的劲度系数k=1.0×104 N/m。重力加速度g=10 m/s,求:
(1)压缩后,气缸内氮气的压强;
(2)汽车的质量。
答案 (1)2×105 Pa (2)800 kg
解析 (1)当汽车装上减震装置后,设气缸压缩
后的体积为V1,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知
p0V0=p1V1,解得p1=2×105 Pa。
(2)设汽车对一台减震装置的压力为F,以减震装置气缸上表面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知p0S+F=p1S+kΔx,联立解得F=2 000 N
即一台减震装置对汽车的支持力F′=F=2 000 N
以汽车为研究对象,mg=4F′,解得汽车的质量
m=800 kg。
(1)若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能上移到缸
口,求升高后的环境温度T;
(2)若先在缸内壁紧贴活塞上表面固定一卡环(与活
塞接触但没有作用力),如图乙所示,再缓慢升高
环境温度到T,求升温后卡环对活塞的压力多大,
及此升温过程相对于(1)问升温过程气体少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1)问和(2)问中气体内能增加量相同,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1)问中有
(2)问中Q2=ΔU,(1)问中比(2)问中升温过程气体多吸收热量ΔQ=Q1-Q2=3mgh。
(1)计算具有100 eV动能的电子的动量p和波长λ;
(2)若一个静止的电子经2 500 V电压加速:
①求能量和这个电子动能相同的光子的波长,并求该光子的波长和这个电子的波长之比;
②求波长和这个电子波长相同的光子的能量,并求该光子的能量和这个电子的动能之比(已知电子的静止能量mc2=5.0×105 eV,m为电子的静止质量,c为光速)。
答案 (1)5.4×10-24 kg·m/s 1.2×10-10 m (2)①5.0×10-10 m 20∶1 
②8.0×10-15 J 20∶1
电子的波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