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厦门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生物学科第一次阶段性练习第I卷本卷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及半固体发酵为主B.果酒发酵时须每隔12h打开瓶盖防止瓶中气压过大C.泡菜制作时放入香辛料可抑制杂菌生长和调节风味D.果醋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18一30℃可避免杂菌污染2.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育检测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可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3,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C.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D.通过发酵获得大量微生物菌体,从菌体中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微生物饲料4.参与黄豆酱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有霉菌、酵母等。下面是黄豆酱的制作过程:①黄豆蒸煮沥干,裹上面粉→②均匀铺摊,用茅草等覆盖后置于不通风、阴凉处,7d后长满酱黄→③将酱黄爆晒后加盐水浸透→④晒酱,后发酵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黄豆表面包裹的面粉,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B.过程③中加入的盐水具有灭菌作用,加入的盐水需煮开C.过程④中耐盐酵母产生酒精等物质,有利于形成特定风味和香气D.上层的酱发酵效果好于下层,常需将下层翻至上层,说明该菌种属于厌氧型5.柠檬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酸度调节剂。如图为研究人员以红薯粉为原料经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简要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发酵罐C中的原料为大豆粉,可利35℃,振荡培养28h柠檬酸发酵用黑曲霉水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制成酱油35℃,培养72hB.黑曲霉是一种真菌,培养该菌种时应黑曲霉接种菌种将培养基PH调至弱碱性C.将菌种接种至A培养基时,浸泡在酒AB精中的涂布器使用前需灼烧灭菌D.黑曲霉与生产果醋时所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试卷第1页共10页6.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胃肠道等局部组织感染。检验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大肠杆菌的代谢物能与伊红一亚甲蓝(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落呈深紫色。下列对该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无菌滤膜上的菌落滤杯镊子无菌镊子水样滤膜滤膜37℃培养装滤膜过滤24h水样EMB培养基滤瓶培养后的平板A.测定前,滤杯、滤膜和滤瓶均需灭菌处理B.过滤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C.将过滤完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完成大肠杆菌的接种操作D.在EMB培养基上,只有大肠杆菌能正常生长并形成深紫色菌落7.影印接种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微生物抗药性和筛选突变体的实验技术。为检测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实验人员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基本培养基中缺乏某种氨基酸,而完全培养基中含有该种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灭菌的丝绒布菌落B揭起丝绒布28②2d基本培养基经诱变处待测丝绒布28℃理的菌液培养皿吸附菌体2完全培养基菌落AA.影印接种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相似,每个菌落都由单个菌体发育而来B.过程②培养时丝绒布先转印至完全培养基上再转印到基本培养基上C.应从完全培养基上挑选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用于后续的培养和研究D.实验结束后对培养皿进行消毒处理后即可再次使用或者废弃8.超低温冷冻脱毒法是先用超低温对细胞进行选择性破坏,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植株的方法。以马铃薯茎尖为材料,采用超低温冷冻脱毒法可获得脱毒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影响了分化方向B.该技术利用了茎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无成熟大液泡、不易形成冰晶的特性C.经超低温冷冻脱毒培养的马铃薯比未脱毒的马铃薯抗病毒能力更强D.用茎尖能够获得脱毒苗的原因是植物顶端分生区病毒极少或无病毒试卷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