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美苏两极格局:?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3)18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2)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欧洲中心论:(1)15-16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世界格局的演变?新课导入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1989年 1991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21世纪亚太经合组织建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诞生北美自由贸易区社会信息化不可逆转一条前提:两极格局瓦解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四大发展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四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两大主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单元预览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中《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等插图,知道欧盟成立等重要事件的时间和发展演变历程,认识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出现变化的背景;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几大经济区域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特点。3、历史解释:从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建等方面,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关系4、唯物史观:认识到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发展的特点;认识经济全球化下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和挑战;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时代特征。5、家国情怀:比较近现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体会中国的振兴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感受到祖国强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课标要求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世界多极化“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1)背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是一个新的格局——由一个无人能抗衡、在全球每个角落具有决定影响的超级力量所主导的单极世界。——《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2)表现: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①“9·11”事件之后,展开反恐行动。②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③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2、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地区 表现欧盟1993年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军事力量与美国匹敌,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中国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发展梦复兴梦政治梦联合梦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践行多边主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复兴梦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G77)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请在图上简单标示出多极力量所在地欧洲俄罗斯日本中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美国2、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认识:当今世界格局尚未定型,目前仍然是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影响: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1960年代1991年至今多极化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思考:世界新秩序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极” 冷战结束后的诉求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发展中国家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推行多极化外交,力图恢复大国地位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发挥大国作用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2、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四要素)生产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15c—16c新航路起 源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20世纪初1931—1945二战促 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推 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加 快苏联的解体,跨国公司与世贸组织的建立,使得全球化深入发展21世纪潮 流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2)发展历程资本原始积累发 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市场、贸易、资本国际协调跨国贸易、经济体系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3)影响200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8%亚洲7% 东南亚 6.2%南亚 6.7%中亚 7.9%美国 4%欧元区 2.1%俄罗斯 7%非洲 4.5%材料: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震动全球,例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累计下滑近80%。(1)对整个世界而言:推动世界经济日益繁荣;各国经济依赖性增强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2)对发达国家而言:请为左图配一段简单的解说词。画面要素:人:旗帜:磁铁:货币: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引领经济全球化)打着经济全球化的旗帜在全球“吸金”发达国家的优势(技术、资金等)+开放的国际市场发达国家在各国投资所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引进资金、技术等,带动经济高速发展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②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③一国的经济波动或经济危机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世界。“剪刀差”亚洲金融风暴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现象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中美贸易争端美墨边境墙(4)应对: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2、区域经济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当今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标志与分布图思考:该如何看待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美、加、墨)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区域集团化全球化重要途径、步骤归宿区域经济集团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临近的若干国家,为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在一定区域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互补,通过一系列互惠互利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1、社会信息化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结合【历史纵横】,归纳社会信息化的利与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部手机走天下①含义②趋势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③影响信息便利 VS 信息安全——时代潮流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2)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应对(1)地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2014年)①“各美其美”——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 ②“美人之美”——尊重他国的文化理念③“美美与共”——丰富世界的文化多元 ④“天下大同”——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美美与共①策略: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②中国方案“: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发展中国家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积极影响问题(实质)应对区域经济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文化多样性含义、积极影响、问题地位、形成、挑战、应对影响本课小结1.(2024·红河)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变迁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B[解析] 据材料“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结合所学,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涌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多,世贸组织成员结构的变化正是国际经贸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反映,B项正确;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国际经贸发展、世界多边贸易的需要,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其成员国,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科技革命影响与日俱增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无关,排除D项。2.(2024·宜昌)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崛起引发美日半导体贸易摩擦。美国以“产业间谍罪”制裁日本企业,逮捕日企员工,提高关税壁垒,强迫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致使日本半导体行业走向衰落。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B.美国霸权地位日益稳固C.科技革命改变了国家实力对比D.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美国采取多种措施压制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说明美国在千方百计采取措施限制其他政治力量的崛起,因此,多极化的趋势存在曲折性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霸权地位日益巩固,而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排除B项;科技革命使得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但实力对比并未根本变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只是体现日美在经济领域有竞争、摩擦,排除D项。3.(2024·武汉)2003年9月,主张加入欧元区的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遇刺身亡。随后,瑞典就是否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人们尽管对林德事件义愤填膺,但公决的结果仍然是拒绝加入欧元区。与瑞典相同,丹麦和英国也拒绝加入欧元区。上述国家拒绝加入欧元区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反全球化思潮影响较大B.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C.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D.重视对自身经济主权的保护D[解析] 据材料可知,瑞典、丹麦和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是出于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欧元的不信任,D项正确;欧盟以及欧元区属于经济区域集团,而非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一些欧洲国家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是拒绝加入欧元区的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