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密度的测量与应用》讲课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继续在物理的奇妙世界里探索,学习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中的三节——密度的测量与应用。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个珠宝商收到了一批“金项链”,他怀疑里面有假,可又不知道怎么辨别,大家能帮他想想办法吗?其实啊,这个问题和咱们今天要学的密度知识紧密相关。咱们先来看看课堂引入部分。(展示1元硬币和1角硬币图片)大家都见过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吧,有人就好奇它们是不是用钢制造的。这时候,密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来帮忙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不一样。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每种物质也有它独特的“密度指纹”。我们只要测出硬币的密度,再对照密度表,就能像找到匹配的指纹一样,判断出硬币的材质啦。那关键问题来了,密度该怎么测量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重点攻克的难题!接下来是测量原理及工具。(展示密度公式“ρ = m / V”)大家看,这就是测量密度的“秘密武器”——密度公式。它告诉我们,要算出物质的密度,就得测出物体的质量m,还有它对应的体积V ,然后用质量除以体积,就像做除法算术题一样简单。为了得到这两个关键数据,我们要请出两位得力助手——天平和量筒。(展示天平、量筒图片)天平用来称出物体有多重,也就是质量;量筒呢,主要负责测量物体的体积。认识了工具,咱们接着了解体积测量。(展示规则固体图片)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像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这些,测量体积就比较简单啦,用相应的体积公式就能算出来。就像给不同形状的房子算面积一样,都有对应的计算方法。(展示不规则固体图片)但要是遇到不规则的固体,比如小石块,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我们有请“排液法”闪亮登场!(展示排液法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步骤图片)先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再用细线把小石块轻轻拴住,慢慢放进水里,注意要完全浸没哦;然后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 ,最后用V2减去V1,得到的就是小石块的体积啦。这里的“适量”很有讲究,水不能太多,不然小石块放进去水就会溢出来,像调皮的孩子到处乱跑;水也不能太少,得能把小石块完全淹没,就像给小石块洗个“温水澡”,要让它全身都湿透。在使用量筒之前,咱们得先好好认识它。(展示量筒和量杯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量筒和量杯,它们都能测量液体体积。量筒的刻度线分布得很均匀,一格一格就像整齐的小士兵,而且它有自己的单位、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它能测量的最大液体体积,就像一个杯子最多能装多少水;分度值呢,是每一小格代表的量,分度值越小,测量就越精确,就像用更精细的尺子量东西,量出来的结果更准。量杯的刻度线就有点不一样啦,它是上密下疏的,看起来是不是很特别?那使用量筒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展示使用量筒的图片并讲解)首先是“选”,在测量前,要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大小,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这样既方便又准确,就像选衣服要选合身的一样。同时,在测量范围内,尽量选分度值小的量筒,这样能让测量结果更精确。选好量筒后,要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是“放”。量筒里的液面有的是凹液面,像水、煤油;有的是凸液面,比如水银。读数的时候,“读”这一步很关键,视线一定要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保持相平(老师边说边做正确读数动作示范)。如果俯视,看到的读数会比实际值大;仰视呢,读数就会比实际值小(老师做出俯视、仰视的错误动作展示)。最后,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记”要记得写上数字和单位,这两个缺一不可哦,就像写名字要写完整一样。还有,被测液体体积不能超过量筒量程,也不能对量筒加热,更不能用量筒测量高温或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不然量筒会“受伤”的。下面咱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展示实验器材图片)实验原理就是刚才的密度公式ρ = m / V。实验器材有天平、量筒、小石块、烧杯、细线和水。(展示实验步骤)第一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第二步,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第三步,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浸没在量筒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第四步,根据公式算出小石块的密度ρ = m /(V2 - V1)。在做实验前,老师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展示讨论交流问题):能不能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然后再测量它的质量呢?测量小石块体积时,能不能先测量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再测量水的体积呢?大家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一会儿咱们来分享答案。测量完小石块的密度,咱们再来看看怎么测量液体的密度,比如浓盐水。(展示测量浓盐水密度的实验器材图片)实验原理还是密度公式。实验器材有天平、量筒、盐水、烧杯。(展示实验步骤)首先,在烧杯中倒入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接着,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然后,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盐水的体积V;最后,根据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ρ =(m1 - m2)/ V。学了这么多测量密度的方法,那密度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展示“铅球”例题)大家看,体育课上的实心“铅球”,质量是4kg,体积是0.57dm ,怎么知道它是不是用纯铅制成的呢?很简单,我们先根据密度公式算出这个“铅球”的密度,再和铅的密度进行比较。算完之后,再对照密度表,就知道这个“铅球”是不是纯铅做的啦。其实,密度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可多啦!(展示检测牛奶密度、农民分拣麦粒的图片)检测部门会通过测量牛奶的密度,来判断牛奶合不合格;农民伯伯利用风力分拣麦粒,也是借助了不同麦粒密度不同的特点。最后,咱们来一起回顾总结一下今天学的内容。(总结测量石块和液体密度的方法、量筒的使用要点等)今天我们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包括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浓盐水的密度,还知道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找一些身边的物体,比如小玩具、饮料等,自己动手测量一下它们的密度,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好啦,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6.3 密度的测量与应用我们测量物体的密度呢?课堂引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比如,我们想要鉴别人民币1元硬币和1角硬币(图6.3-1)是不是用钢制造的,只要测量出它们的密度,就能对照密度表进行判断。那么,密度应该如何测量呢 测量原理及工具根据密度公式: 测出物体的质量及对应质量下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密度了。测量工具:天平 量筒体积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不规则的固体测量固体体积排液法体积公式测量液体体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认识量筒和量杯体积及其测量刻度线均匀分布单位量程:能测量液体的最大体积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量。分度值越小,精度越高刻度线上密下疏量筒的使用方法选: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一次性完成测量比较好)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观察量筒的单位标度、量程和分度值。放: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是凸液面(如水银面)。体积及其测量水银面水面记:记录的结果有数字和单位组成。读: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保持相平,如图所示。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视线与凸液面顶部底部相平体积及其测量测量值偏大测量值偏小量筒读数时不能“仰视”与“俯视”的原因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之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之下体积及其测量(4)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①被测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②在测量范围内,应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目的是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③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用量筒测量高温以及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注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以避免,只能无线的减小。体积及其测量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图甲);②将待测小石块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③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图乙);④计算被测石块的体积:V=V2-V1V1甲乙V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排水法)体积及其测量“适量”意思是指:①水量不能过多,以免放入物体后有水溢出;②水要浸没物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烧杯、细线、水。水量筒天平小石块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能不能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然后测量它的质量?(2)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能不能先测量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再测量水的体积?讨论交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量筒盐水天平1. 实验原理:2.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浓盐水的密度密度的应用例题:体育课上用的实心“铅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3。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制成的。分析: 要知道“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制成的,可先求出它的密度,再与金属铅的密度进行比较。解: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这个“铅球”的密度为 答由表6.2-2可知,铅的密度是 可见这个“铅球”不是用纯铅制成的。检测部门检验牛奶的密度是否合格农民利用风力分拣麦粒农民利用风力分拣麦粒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①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和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②使用:认清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④石块的密度 ρ=m/(V2-V1)①在烧杯中倒入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③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盐水的体积V.④盐水的密度ρ=(m1-m2)/V课堂小结测量石块的密度量 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密度的测量与应用》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物理观念: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量筒的使用规范及体积测量技巧认识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 科学思维: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测量方案通过误差分析提升批判性思维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思维3. 科学探究与实践:完成固体和液体密度测量实验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培养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4.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密度测量的社会价值(如质检、资源利用)形成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增强将物理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的实验操作难点: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实验误差分析与处理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密度测量实验视频、不同材质的硬币学具:每组配备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线、抹布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展示不同年份硬币:提问:如何鉴别这些硬币的材质?2. 播放珠宝鉴定师检测密度的视频引出课题:密度测量的方法与应用(二)测量原理与工具(10分钟)1. 原理复习:密度公式ρ=m/V的变形应用强调"对应性"原则(同一物体的m和V)2. 量筒教学:结构认知:量程、分度值、单位换算操作规范:水平放置、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读数训练:展示不同液面图片进行读数练习(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固体密度测量(分组实验):步骤:①测石块质量m②测水的体积V ③测石块+水体积V ④计算ρ=m/(V -V )关键指导:"适量水"的判断标准如何避免石块沾水影响质量测量误差分析: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的后果2. 液体密度测量(分组实验):步骤:①测烧杯+盐水总质量m ②倒部分盐水到量筒测体积V③测烧杯+剩余盐水质量m ④计算ρ=(m-m )/V创新设计:比较不同倒液方式对结果的影响讨论如何减少残留误差(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例题解析:铅球真伪鉴别(教材例题)密度单位换算强化训练2. 生活案例:农民风力选种的物理原理牛奶密度检测的质量控制地质勘探中的密度应用3. 趣味实验:鸡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浮沉鸡尾酒分层现象的密度解释(五)课堂小结(5分钟)知识树梳理:测量原理→工具使用→实验步骤→误差分析→实际应用五、作业设计1. 基础题:教材习题1、32. 实践题:测量家中酱油的密度(设计表格记录数据)3. 拓展题:查阅"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并制作简易密度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设计.doc 第三节 密度的测量与应用 .pptx 第三节密度的测量及其应用.mp4 讲课逐字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