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1.识记“濠、鲦、循”等字的音形义并巩固庄子的相关文学知识。2.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学习古人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学习目标庄子,名 , 时期 家,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 齐名,两人并称为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 、 ,著作有《庄子》一书。《庄子》一书是 的著作,现存 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交代人物、地点,以及故事的开端和由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好朋友,他们都好辩论,也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抬杠"。对于惠子的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进行反驳的,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差异,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友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背景资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xún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游玩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一种白色小鱼悠闲自得今义:镇定沉着。怎么。今义:安全。古义:这。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你。今义:儿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固然。本来。完全,完备。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哪里。已经。译: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含义。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固于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副词,固然。)(副词,本来。)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到。)(介词,在。)合作探究一词多义之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结构助词,的。)(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合作探究文言句式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判断句:是鱼之乐也。“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也”表判断。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论据是什么?论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庄子遭到反驳后,是如何回答的?有人说庄子最后一句话答非所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可见他是怎样的人?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巧妙地化解了。机智善辩以愉悦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看世界。3.在这场辩论中,惠子的表现很精彩,惠子是如何反击的?可见他是怎样的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机智善辩。注重逻辑,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世界。4.你认为这场辩论,谁是胜者?为什么?看法一:从故事结局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到争论的起始,偷换概念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看法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看法三: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5.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最欣赏的是谁 为什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精读细研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庄子与惠子你来我往的辩论逻辑,并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庄子:鲦鱼出游从容,鱼之乐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惠子:我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庄子:循其本——知之濠上发出感叹首先发难反唇相讥逻辑推断偷换概念辩论逻辑语气轻松愉悦质疑针锋相对胜券在握从容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概括主题板书设计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庄子:安知——偷换概念(胜)机智巧妙板书设计论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庄子:出游从容是鱼之乐————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偷换概念天人合一机智善辩抓住漏洞注重逻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x 课文朗读-八语下-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