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余姚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政治(选考)试卷一、选择题〡(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哲学被古人称之为智慧之学,下列对“哲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①哲学智慧源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③哲学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④哲学对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现阶段很多人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坚持“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等。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3.下列对哲学的派别判断正确的是①万物都从水产生,也都复归于水一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一一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我思故我在一一客观唯心主义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一一主观唯心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慢性疼痛常会令人身心俱疲。科学家经过研究,鉴定出了癌症等疾病中与慢性疼痛相关的特定细胞靶点,这为研发新一代非阿片类精准止痛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如实反映③认识目的在于揭示人类发展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指导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依然是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此理解正确的说法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客观世界的哲学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B.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7.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以下属于规律的是①水往低处流②四季更替、太阳东升西落③万有引力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策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大数据技术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层次的政策制定、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及质量改进等教育全过程。这说明①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0.“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名言,强调推进改革发展不能零敲碎打或单兵突进,否则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这说明推进改革发展需要①综合思维,统筹全局②忽视局部,重视整体③立足部分,服务整体④着眼整体,优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商、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食物品种更丰富,结构需求更优化。从“满足量”加快转向“提升质”,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创新技术稳稳地托起了“舌尖上的幸福”。这表明①打破事物原有平衡,就能促成其质变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前发展③实现“舌尖上的幸福”取决于人们的需求④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余姚中学 2024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政治(选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5:DABBC 6-10:ADBDB 11-16:CCCAAD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7-22:ADBCCB三、问答题(共 5 题,50 分。23 题 13 分,24 题 8 分,25 题 6 分,26 题 15 分,27 题 8分 )23.(13 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 分)高校毕业生既要考虑自身的实际,也要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1 分)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实现预期目标。(4 分)高校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思想意识。(1 分)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3 分)同时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 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应遵循就业市场规律,了解就业信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并要积极进取、就业创业。(1 分)24.(8 分)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乡村博物馆作为新事物在建设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主题不清、同质化严重、缺乏与所在地关联、运营管理所需的人力财力不足等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乡村博物馆的重要性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所以,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4 分)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乡村博物馆的存在增强了农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填补了农村文化洼地,满足了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有利于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乡村博物馆发展有国家支持,社会力量的帮助,人民的支持,最终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实现长久、良性的发展。(4 分)25.(6 分)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一带一路”十余年实践进一步廓清了国内国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模糊认识,对“一带一路"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化。(2 分)1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十余年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让我们坚信了“一带一路”的科学性。(2 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2 分)26.(1)(7 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 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不能照搬照抄,削足适履。(1 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 分)26.(2)(8 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接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下姜村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指导下,依托本村的红色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4 分)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总是包含着普遍性。下姜村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推进共同富裕,同时该村为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4 分)27.(8 分)①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技术本身具有价值。深度合成技术丰富了网络内容形式,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需求。(3 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如果人们秉持着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就会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4 分)③要让“技术实现向上向善”,使其能够发挥其积极价值,减弱其负面效应,符合人类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和长远利益。(1 分)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政治选考考试(参考答案)20250306.docx 高一政治选考考试(试卷)2025030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