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4讲 物态变化课时:第1部分页码:第16页考情分析01KAO QING FEN XI考点回顾02KAO DIAN SHU LI夯实基础03LI TI FEN XI优化提升04BEI KAO XUN LIAN广东中考05BEI KAO XUN LIAN考情分析KAO QING FEN XIPART ONE012025考点梳理夯实基础优化提升考情分析广东中考2022 版课标要求 1. 能描述固态、 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知道物质的熔点、 凝固点和沸点,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 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近三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分析 年份 题型 考点 分值2022 年 选择题、 实验题 物态变化、 体温计 6分2023 年 实验题 物态变化 2分2024 年 选择题 物态变化 3分考点回顾KAO DIAN SHU LIPART ONE022025考点梳理夯实基础优化提升考情分析广东中考考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1. 物体的 叫做温度。 常用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 以及 , 它们都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2. 摄氏温标中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把 的温度规定为 0 ℃, 的温度规定为 100 ℃ 。3.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 测量前, 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看清所选温度计的 和 ;4.体温计用于测量 _______ 温度。普通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是 ________由于内部有一段细的弯管,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________。冷热程度寒暑表体温计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沸水量程分度值人体的35~ 42 ℃0.1℃甩下去考点二 物态与物态变化5. 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 态、 态和 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 物质会在固、液、 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6. 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 温度 ;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 热, 温度 。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或放热, 温度 。 晶体 (选填 “有” 或 “没有”, 下同) 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而非晶体 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固液气固态液态液态固态吸不变放不变变化有没有考点二 物态与物态变化7. 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叫做 。 使气体液化的方式: 降低 , 或在一定温度下, 压缩体积 。8.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做升华; 物质从 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华。9. 在物态变化中, 吸热的有 、 、 ;放热的有 、 、 。液态气态气态液态蒸发沸腾沸点温度固态气态气态固态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 考点点拨1. 晶体的熔化条件: (1) 温度要达到熔点。 (2) 要继续吸热。 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 缺一不可。 液体的沸腾也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温度达到沸点。 (2) 要继续吸热。2. 常见的液化现象归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绝大部分都是水蒸气放热过程发生的现象。 水蒸气要放热, 必须要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即遇冷液化。 通常, 水蒸气液化有两类情形:一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如雾、 露、 梅雨天气墙壁 “出汗”、 冰棒冒 “白气”等; 二是汽化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如冬天口中呼出 “白气”、 烧开水时壶嘴处冒“白气” 等。夯实基础LI TI FEN XIPART ONE032025考点梳理夯实基础优化提升考情分析广东中考考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1. (2024·原创)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 37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3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 ℃D. 佛山地区夏天最高气温可达 50 ℃A考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2. 如图 4-1 所示, 甲是体温计, 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 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选填 “甲” 或 “乙” );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热胀冷缩乙曲颈缩口考点二 物态与物态变化3. (2024·辽宁) 刚煮熟的鸡蛋从热水中取出后, 表面的水很快不见了。 水发生了 ( )A. 汽化 B. 凝华 C. 熔化 D. 升华4. (2024·黑龙江) 下列四图所示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消融的冰花 B. 草叶上的露珠 C. 洁白的雾凇 D. 夏天晾衣服AB考点二 物态与物态变化5. (2023·齐齐哈尔) 下列四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 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 “白气”D优化提升BEI KAO XUN LIANPART ONE042025考点梳理夯实基础优化提升考情分析广东中考1. (2024·盐城) 据 《天工开物》 记载, 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 (液态汞)。 如图 4-2 所示, 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 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凝华 C. 液化 D. 汽化2. (2024·原创) 下列物态变化中, 属于吸热哪一组 ( )①初春, 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 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 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 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CD3. (2022·兰州) 小华同学选用图 4-3 甲、 乙所示的装置, 探究了冰的熔化及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图 4-3 丙是由测量数据所绘制的图像。(1) 要完成这个实验, 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外, 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若只探究冰熔化应选用图 (选填 “甲” 或 “乙” ) 装置来进行实验, 效果更好;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时, 试管口产生 “白气” 的原因: 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2) 如图 4 - 3 丙所示可知冰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水的沸点是______ ℃ 。(3) 在评估交流时, 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 请你说出一种能节省实验时间的方法 。秒表乙液化晶体减少水的质量984. (2024·兰州) 小涵和小怡一起用如图 4-4 甲所示的装置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 观察可以发现, 如图 4-4 甲中实验仪器的组装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 该错误是 。 纠正错误后,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观察水温和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待水温升至 60 ℃左右时, 开始记录, 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和实验现象,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烧杯的底部接触(2) 小涵发现自己每次记录的温度值都要比同一次小怡记录的数值高, 分析后发现是自己读取温度计示数时, 视线不规范造成的, 根据上面的情况可知, 小涵读数时是按图 4-4 乙中 (选填 “A” “B” 或 “C” ) 所示的情景读取的。A(3) 小涵在老师的指导下, 重新设计了实验, 将热源换成电火锅, 并进一步探究水沸腾的条件:①在电火锅内倒入大半锅水, 将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放入电火锅中的支架上, 让玻璃杯中的水面低于锅内水面。②打开电火锅, 对电火锅内的水加热, 待锅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 用温度计测量可以发现锅内和玻璃杯中的水温 (选填 “相同” 或 “不相同” )。 小涵观察还发现, 当锅内水沸腾后, 玻璃杯中的水______ (选填 “也沸腾” 或 “不沸腾” ), 由此得出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并且 。相同不沸腾达到沸点继续吸热(4) 小怡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相同热源对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不同液体 a、 b 同时加热,“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 4-4 丙所示。①如图 4-4 丙所示可知 (选填 “a” 或 “b” ) 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②本实验中, 小怡是用 (选填 “升高温度的多少” 或 “加热时间的长短” ) 来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b加热时间的长短广东中考BEI KAO XUN LIANPART ONE052025考点梳理夯实基础优化提升考情分析广东中考1. (2024·广东) 《淮南子·俶真训》 记载: “今夫冶工之铸器, 金踊跃于炉中”。 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2. (2024·广东) 自制液体温度计利用了液体 的性质。 为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 应选择内径更 的玻璃管。C细热胀冷缩3. (2023·广东) 如图 4-5 所示, 小明在某次观察晶体升华现象时, 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某晶体颗粒的锥形瓶, 发现锥形瓶内出现有色气体, 瓶内底部还出现了少量液体。 气体形成过程需要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 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 。吸热温度达到晶体的熔点且持续吸热4. (2022·广东) 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 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A. 熔化 B. 升华 C. 汽化 D. 液化5. (2022·广东) 如图 4-6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 直管内的水银 (选填 “会” 或 “不会” ) 自动退回玻璃泡, 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如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B不会热胀冷缩36.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