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课件(共35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课件(共35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
市场缺陷
市场体系
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有限+需求无限
配置资源的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价格、供求、竞争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枪支弹药、教育、医疗
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单靠市场调节的危害:
为什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①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②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第二框
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自主预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重要特征+显著优势+根本目标+内在要求)
2.我国政府6大经济职能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宏观调控的三种实施手段(了解)
5.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分(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
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 + 市场经济体制 + 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聚焦新型举国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重要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我国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显著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3、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制
所有制
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4.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谈谈我国为什么能够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 特征 ★★ 重要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显著优势 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根本目标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内在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同步富裕
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
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把直播电商带货作为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深化应用,推动行业直播电商发展。鼓励利用直播电商缓解农产品卖出难问题。推进“直播+农业”“直播+扶贫”,开展农业产地、基地直播,拍摄农产品短视频,加大原生态农产品与扶贫产品营销力度,倡导优质优价,促进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卖得远。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直播电商平台及商家经营行为的监测与指导,推动主播合法合规开展直播电商带货,督促平台承担网店、内容生态、交易安全、广告等相应监管责任,鼓励建立行业信用信誉评定、奖惩等机制,着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禁售假冒伪劣产品,促进直播电商健康、有序、创新发展。
——《重庆市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
【议学任务1】
结合教材,分析《重庆市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以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议题情境
我国为什么能够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建设?
(二)我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1)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1.政府的经济职能及作用
(3)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例: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升级/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4)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例: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5)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例: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
(6)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角度 经济职能 作用 举例
宏观经济 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制造2025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减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产业结构 实施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良性发展 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市场管理 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平台反垄断
公共服务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放管服”、“最多跑一次”
归纳:政府的经济职能(口诀:一制度、四政策、三监管、一服务)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要推动产业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必须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物质装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发展战略、规划
产业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市场监管
区域政策
环境政策
公共服务
解读二十大报告,谈谈政府在推动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履行哪些经济职能?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2.宏观调控
①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②增加就业
③稳定物价
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
就业
物价
目标
国际收支
(3)主要目标:
(1)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控制。
(2)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4)主要任务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城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2.宏观调控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5)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经济政策和计划,调整经济利益
体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常用)
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
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
体现:经济立法、经济司法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宏观调控的手段
【思考小测】下列做法反映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材料一:为保障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我市正积极通过加大补助力度,加大冻猪肉储备量等措施,筑牢保供稳价防线。
经济手段
材料二:此外我市工商部门查处了一批不具备生产资质的猪肉作坊,已勒令其停业整顿。
行政手段
材料三:与此同时, 一些对于一些恶意囤积居奇哄抬猪肉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据《反垄断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法律手段
补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主体
政策工具
联系
政府调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
存贷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交给央行的钱
公开市场业务:指正回购、逆回购
政府/财政部
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商业银行)
①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②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③基本原理相同:逆风向调节;
④都属于总需求调节工具;
思考:政府如何发挥经济职能,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思考:如何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1)第一种情况: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经济滞缓)--过冷
经济态势/现象:通货紧缩--需求不足 物价下跌 市场萎缩 经济低迷 失业增加
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
措施
增加国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基建、涨工资)
减少税收
经济下行/经济衰退期-减税、降费
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
降低存贷款利率、央行买入有价证券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向商业银行放贷
投放货币、增加流动性、放钱
(2)第二种情况:总供给<总需求(经济过热)
经济态势/现象:通货膨胀--需求过旺、物价上涨、市场膨胀、经济过热
措施
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财政支出
国债
税收、提高税率
增加
减少
减少
上调
存贷款利率
准备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
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回笼货币、减少流动性、收钱
央行 向商业银行放贷
停止
央行 有价证券
卖出
东西少
钱多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经济态势 经济滞缓(过冷) 经济过热
政府 (财政政策)
央行 (货币政策)
目的 刺激需求(升温) 抑制需求(降温)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发国债,增加支出;
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扩张性(积极的)货币政策:
降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逆回购(投放)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发国债,减少支出;
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紧缩性货币政策:
升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正回购(回收)
口决:冷扩扩——增支减税多借钱降双率
热紧紧——减支增税少借钱升双率
总结
相关链接(新教材)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延伸:“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2023年加力提效”。
加力——适当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提效——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放在重要位置。
“稳健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有力——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
精准——投向要准,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有价证券等的公开买卖,以控制金融市场,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的一种业务。
2.国债: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由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
3.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提供的贷款,也叫“再贷款” 。
4.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
5.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名词解释: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更好的发挥政府科学宏观调控的作用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手拉手 向前走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发力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1.提高粮食收购价
2.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5.国家勒令关闭污染严重企业
3.实施产业振兴规划
8.国务院发出通知坚决取缔传销活动
6.实行结构性减税
4.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7.依照《反垄断法》调控房价
9.物价局核准公交车价格
10.新旅游法规范旅游行业乱象
【课堂练习】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1、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6点)
(1)含义 (2)地位
(3)目标 (4)任务
(5)手段
2、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重要特征---党的领导
2、显著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
3、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4、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本 节 课 小 结
(2022高考·山东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市场主体活力越强,经济“肌体”越健康。近年来,中央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取向非常鲜明。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
①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企业市场信心
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③ 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稳定要素市场价格→优化企业要素配置一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④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一强化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023高考·全国)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下政策举措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是( )
①加强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
②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
③加大对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
④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022高考·湖北)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等。由此可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  )
①改变现有的市场经济规则  ②完善市场质量体系 
③强化政府资源配置功能  ④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2021高考·福建)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定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国家重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是为了(  )
①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②优化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营者跨越式发展 
③完善市场法治体系,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④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