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只的正确性,增加我国对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及法治社会的信心。2.科学精神: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3.公共参与: 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国家立法中去,同时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法治中国的氛围。4.法治意识: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坚定尊法守法学法的信念。【教学重难点】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探究与分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78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1997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2017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2年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请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法 治法 制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区别联 系探究与分享内涵上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实施上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要求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重要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相关链接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1)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2)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3)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②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2)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注意:1、党不能进行立法,不能制定法律,不能严格执法,不能公正司法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2)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探究与分享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除上面所列法律外,我国还有哪些针对特定群体优待和保护的法律?这些给予特殊优待和保护的法律是如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义务教育法》。(2)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3、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原因(2)要求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注意:A、“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B、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反对特权和歧视。探究与分享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规定的理解。探究与分享①道德主要依靠舆论的约束力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它的遵守,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②法律的强制力能使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③法治和道德相辅相成,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1)原因(2)要求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原因(2)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前者靠法律惩戒,后者靠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以德治国是基础,依法治国是手段。由此可知( )①既要重视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视道德的规范作用②要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④法律的惩戒作用远远优于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谁?过去,这些内容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今天,《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纷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 )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堂检测DC3、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实践说明,我们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以下对依法治国认识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导地位,保障人民利益④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符合中国现实状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检测4.(2023·湖北模拟预测)2023年3月,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召开代表小组会议,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修正草案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推动草案突出立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时俱进完善关于坚持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表述,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战略目标,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材料体现( )①全国人大代表严格依法行使审议权和立法权②修正草案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成果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立法、民主立法,维护社会稳定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人大代表没有立法权,①错误。②④:立法法修正草案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成果,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④正确。③:党领导立法,③错误。故本题选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