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5.3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研究发现,商人多以鸮为尊崇对象,其形象多见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墓葬,在殷墟妇好墓中,鸮形尊造型气势威严;而周代则尊崇凤凰,周代青铜器上凤凰纹饰造型极为常见,《诗经》等典籍描绘的凤凰寓意吉祥,象征道德与和平。这一变化反映出A.审美观念的世俗化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C.区域文化交流增强D.文化信仰体系的变革2.图1为汉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数量升降比较。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A.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B.地方教育水平决定文学成就C.政治中心的重大调整D.文化重心已出现南移的趋势3.唐德宗时期,杜佑担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充太清宫使,虽总统事务,但权归王叔文(担任度支盐铁转运副使)。《资治通鉴》记载永贞元年“杜佑时为首相,故请之”。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A.中枢权力有所调整B.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三省六部名存实亡D.选官过程易结朋党4.元代宁夏地区,来自不同地区的各族军民参与屯田生产。六盘山区有蒙古、色目人移民屯田,宁夏中北部有来自南宋故地、太原等地的军民屯田。这有助于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B.减轻民众赋役负担C.改变西域社会风俗D.推动建构一统秩序5.《海澄县志》记载:“至明,生齿益繁。正德(1506~1521)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他国,以与夷市”方夫迩舶风转,宝货塞途。家家歌舞塞神,钟鼓管弦连飚,响答十方。巨贾竞鹜争驰,真是繁华地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A.区域长途贩运的发展B.朝贡贸易较为兴盛C.隆庆开关的历史影响D.海禁政策缺乏弹性6.某同学欲探究究“晚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变化”这一课题。下列史实能论证该课题的是A.通过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B.曾国藩组建湘军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文推行新式教育D.为了防御北方蒙古势力设立九边重镇7.表1为中央苏区戏剧发展的部分史实。这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央苏区表1时间 事件1931年12月 中央苏区第一个专业性剧团“红军八一剧团”诞生1932年9月 “工农剧社”在瑞金沙洲坝正式成立,专门负责指导和组织苏区的戏剧创作与演出1933年4月 “工农剧社”主导创办苏区首所专注于戏剧人才培养的专业学府“蓝衫团学校”1934年1月 时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瞿秋白在“蓝衫团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高尔基戏剧学校”A.文艺创作服务军事斗争B.戏剧发展具有群众基础C.文化教育体系逐步完善D.文化建设凸显意识形态8.西方媒体在战时首都重庆所投射和呈现的形象大致历经(表2)四个阶段。这一变化反映出表2时期 形象1937~1939 “另一个中国”1939~1941 “浴火重生之城”1941~1943 “风云际会的盟国首都”1944~1945 “山雨欲来风满楼”A.国际局势影响西方态度B.西方对华的外交策略C.国民政府统治日益腐朽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9.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初等教育,普及小学教育,并开展扫盲运动,开办冬学、民校,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这些举措A.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B.旨在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素养C.契合了国家发展的需要D.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0.1979~1992年间,《人民日报》中“拨乱反正”“按劳分配”“集市贸易”“对外贸易““留学生”等词汇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些词汇的涌现缘于A.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C.“走出去”战略提出实施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1.玛雅古文明借助巫术宗教统治族民、集中财富,文字用于宗教祭祀;印加古文明崇拜太阳天体神,将天体神灵分成不同的层级对应人间社会的等级分层,社会财富逐层分配。这两种古代文明的相似之处反映出A.等级源于神权思想B.蕴含天人合一思想C.对秩序构建的重视D.神权主导社会组织12.镰仓幕府时期,武士以村落为据点,宅邸周边有直辖地,农民需为武士承担义务劳动,武士们以领主为中心效忠于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庄园经济高度繁荣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C.社会矛盾有所淡化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13.伦敦市长选举起初规定每个城区可推选若干代表参与,而14世纪中叶后,选举资格不断收紧,仅有少数富有且社会地位高的商人、公会成员等能够参与市长选举。这反映出中世纪晚期英国城市自治A.推动商业发展B.具有寡头特征C.摆脱王权操纵D.顺应历史趋势14.18世纪80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夕,《教皇的私生子》《皇后的奢靡生活》这类八卦式的虚构文学书籍在法国十分畅销。这些作品虽内容夸张虚构,却在巴黎、里昂等城市的市民阶层中广泛流传。由此推知,这类畅销书A.为增强王权提供了舆论先导B.体现启蒙运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C.通过启发民智争取民主自由D.反映出旧制度下民众的心理诉求15.图2是1901年刊登于美国杂志的漫画“世界上最知名的餐厅”。图中美国大厨手捧大托盘,装满各种美国生产的农畜产品,桌边的英国人手握着“美国餐厅菜单”,其他来自亚、欧、美洲的客人也都被描绘成渴求美国农畜产品。这幅漫画反映了美国A.推动农业资本输出B.冲击传统世界贸易格局C.延续门罗主义政策D.意在构建新型贸易体系16.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放松对苏联、东欧国家人民的入境限制和对其刊物的审核,并加强与苏联的文化交流。这一举措旨在A.推动苏联社会制度演变B.打破苏联的文化封锁C.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D.缓和美苏间紧张关系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地名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表3为古代福建县名表。表3特征 数量 具体县名安 9个 建安、崇安、永安、福安、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诏安宁 8个 瓯宁、建宁、泰宁、宁化、宁德、寿宁、周宁、宁洋平 5个 南平、武平、平潭、平和、漳平定 1个 永定靖 1个 南靖化 3个 归化、德化、兴化其他 38个 建阳、浦城、松溪、政和、邵武、永福、光泽、顺昌、沙县、将乐尤溪、长汀、连城、上杭、闽县、侯官、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霞浦、罗江、福鼎、莆田、仙游、晋江、永春大田、龙溪、海澄、漳浦、长泰、云霄、龙岩、清流-据林汀水《福建历史经济地理论考》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表中三个及以上特征,对“古代福建县名命名”加以阐释。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历史研究中,多种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不同视角。史观 内涵 示例:新航路开辟 选取:革命史观 强调阶级斗争对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早期殖民扩张,加剧了殖民地人民的苦难,同时也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1)全球史观 注重从世界整体的角度考察历史事件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和文化传播。 (2)唯物史观 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资产阶级统治奠定物质基础。 (3)现代化史观 关注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自选世界近现代史中一个事件,完成(1)(2)(3)(4)的表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争论中,清政府最终站在了洋务派一边,将铁路定为自强之策。清代铁路类型中,自办铁路约为2029公里,占总里程的21.6%;中外合办的铁路3005公里,约占总里程的32%;外国列强直接修筑的铁路约为4381公里,占总里程的46.4%。列强在筑路过程中大肆掠夺中国路权和其它权益,不仅从资本输出中获利甚丰,而且通过铁路运输夺取了大量矿产资源。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也意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兴建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等商办铁路,试图通过自主修建铁路来实现国家富强,但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以及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大多举步维艰。-摘编自蒋晓宇《历史地理视野下晚清铁路交通研究》等材料二 1950年6月,爱国侨领陈嘉庚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提议:“福建有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今竟没有一寸铁路,这种落后局面,应该迅速改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还说:“修筑鹰厦铁路不但对解放台湾而且对开发福建资源都有巨大作用”。1955年2月,鹰厦铁路正式开工。在缺乏大型机械的情况下,铁道兵和广大民众凭借着简单的工具和顽强的意志,在闽赣的崇山峻岭中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最终在1956年12月建成通车。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费高昂,致使福建的森林、煤矿等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鹰厦铁路通车后,即可通过各种水陆交通渠道,集中到鹰厦线各车站,集装外运外销,工效提高,费用节省。-摘编自谭小伟《陈嘉庚与新中国铁路建设-以鹰厦铁路为例》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铁路修建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国铁路修建与鹰厦铁路修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鹰厦铁路的修建对福建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铁路建设的认识。(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传承与变革的过程。图3为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报告。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课题报告主题: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选取:古代雅典、近代美国一、引言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古代雅典创造了直接民主制,全体公民能够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决策,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这种民主形式对西方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近代美国:共和体制的构建近代美国在建国后,结合自身国情,构建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三种权力相互制衡。四、结论图3参照该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课题报告的研究思路,就世界历史上任一国家,围绕“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福建省部分地市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B C A D D B D A C A C D B D B 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8分)【示例一】选取“安”“宁”“平”。古代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外部倭寇等势力侵扰不断,内部因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易滋生匪患,社会动荡不安。又常有因战乱、灾害逃难至此的难民,民众渴望安宁生活。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基础,也期望地方稳定、社会和谐。在此背景下,福建众多县名包含“安”“宁”“平”,这既反映民众对安宁生活的强烈渴望,也体现了统治者追求地方秩序稳定、社会和谐的治理理念,反映了儒家“和为贵”等传统文化观念。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县名不仅给予民众心理慰藉,增强社会向心力,还向民众传达朝廷对民众的关注,从而巩固统治基础。综上所述,福建县名中“安”“宁”“平”等字的高频出现,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与治理理念。这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政治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从多方面了解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示例二】选取“定”“靖”“化”“其他”。古代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外部倭寇等势力侵扰不断,内部因山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易滋生匪患,社会动荡不安。又常有因战乱、灾害逃难至此的难民,民众渴望安宁生活。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基础,也期望地方稳定、社会和谐。在此背景下,福建众多县名包含“定”“靖”“化”。“定”“靖”体现了统治者对地方安定、社会秩序稳定的期望,希望通过命名来祈求安宁。“化”则带有教化之意,表明统治者重视民众教化,希望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道德观念推广至当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长乐”寓意长久安乐,反映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政和”寓意政治和谐,体现统治者对地方治理的期望。“寿宁”寓意福寿安宁,表达了对民众美好生活的期望。这些县名有助于强化封建统治,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利于丰富地方文化内涵,各类县名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福建县名中“定”“靖”“化”等字的高频出现,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与治理理念。这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政治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我们从多方面了解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18.(8分)【示例一】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为争取权益展开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2)工业革命使英国等国家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将亚非拉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而获取原材料和成为商品倾销地。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厂转变,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同时,工业革命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4)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教育、交通、民主政治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奠定了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组织基础。【示例二】美国独立战争(1)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这场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鼓舞了其他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斗争。(2)美国独立战争冲击了英国的殖民体系,推动了拉丁美洲等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意识觉醒。同时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3)随着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北美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领导人民进行独立战争。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4)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为美国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促进了美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变。19.(24分)(1)特点: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浓厚(或答:列强主导修建);②政府态度转变;③铁路类型多样;④修建主体多元;⑤商办铁路艰难;⑥起步较晚。(2)不同之处:①修建主体不同:近代中国铁路多由列强修建或商办,鹰厦铁路由新中国政府主导修建;②修建目的不同:近代铁路主要是列强掠夺资源和控制经济;鹰厦铁路是为加强国防建设、改善地区交通;③修建条件不同:近代商办铁路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政府腐败等问题;鹰厦铁路修建时虽缺乏大型机械,但依靠人民的顽强意志克服困难。作用:①推动资源开发利用(或答: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②促进铁路沿线城镇发展;③改善交通物流状况(或答:有利于物资运送);④有利于加强福建与国内外市场联系(或答:加强区域经济联系)。(3)认识:①铁路建设关系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②政府应重视铁路建设并加强科学技术研发的力度;③铁路建设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④铁路建设在国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20.(12分)【示例】论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传承与创新阐述:1215年通过《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原则,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的部分权利,这种限制王权的理念为后来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一定基础。13世纪中后期,议会逐渐形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开创了君主立宪政体。在这种政体下,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君主这一传统象征,又融入了民主选举等现代政治特征,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保障,也对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英国政治制度在传承中世纪政治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对英国及世界政治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