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物理中考解读 第10讲 浮力 课件(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物理中考解读 第10讲 浮力 课件(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 10 讲 浮力 (第一课时)
课时:第2部分
页码:第41页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考点回顾
02
KAO DIAN SHU LI
夯实基础
03
LI TI FEN XI
优化提升
04
BEI KAO XUN LIAN
广东中考
05
BEI KAO XUN LIAN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2022 版课标要求 1. 通过实验, 认识浮力。 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近三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分析 年份 题型 考点 分值
2022 年 综合题 浮力的计算 2分
2023 年 实验题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分
2024 年 作图题 浮力的作图 2分
考点回顾
KAO DIAN SHU LI
PART ONE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考点一 浮力
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方向 的浮力,
大小等于它 。 这就是著名的 。 用公式表示就是 F浮= , 其推导式是 F浮= = 。 式中 ρ液表示 , V排表示 。
2. 浮力的大小可以用称量法称出, 即用 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G 和物体在水中的示数 F示, 公式表示就是 F浮= 。
竖直向上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G排
m排 g
ρ液 V排 g
液体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弹簧测力计
G-F示
考点二 浮沉条件
3.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如图 10-1 所示), 受到竖直向上的 和竖直向下的 。
(1) 当 时, 物体会下沉。
(2) 当 时, 物体会悬浮。
(3) 当 时, 物体会上浮, 直至物体浮出水面并浮在水面上 (即 ) 时, 。
浮力
重力
F浮 F浮= G
F浮 >G
漂浮
F浮=G
考点点拨
1. 浮力的计算是重点, 必须熟练掌握下列公式的计算:
(1) F浮=G排= ρ液 V排 g; (2) F浮=G-F示; (3) F浮=G (漂浮或悬浮时)。 (其中 G 表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F示 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判断物体的浮沉。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一般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如图 10 - 2 所示): 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 另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
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 取决于这二者之间的大小。
夯实基础
LI TI FEN XI
PART ON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考点一 浮力
1. (2021·南京) 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
A. 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 3 s
B.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 4 km/ h
C. 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 2 000 J
D. 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 500 N
D
考点一 浮力
2. (2024·成都) 小李同学想估算空气对自己的浮力大小, 采集的数据有:
自己的体重、自己的密度 (与水接近, 约为 1. 0×103kg / m3)、 空气的密度 (约为 1. 3 kg / m3)。 则空气对小李的浮力大小约为 ( )
(g 取 10 N/ kg)
A. 0. 006 N B. 0. 6 N C. 60 N D. 600 N
B
考点二 浮沉条件
3. (2023·陕西) 如图 10-3 所示的是我国 055 型万吨级驱逐舰 “延安号”。 该舰满载时,排水量约 12 000 吨, 吃水深度 6. 6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排水量指的是舰船满载时排开水的重力
B. “延安号” 漂浮在海面上, 所受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C. “延安号” 漂浮在海面上, 所受重力小于浮力
D. “延安号” 不与其他舰船近距离并排航行, 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
压强越大
B
考点二 浮沉条件
4. 如图 10-4 所示, 重为 5 N, 体积为 0. 2×10-3m3 的物体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水中, 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 g取 10 N/ kg)
2 N
3 N
优化提升
BEI KAO XUN LIAN
PART ONE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1. (2024·河南) 宋朝的怀丙利用浮船打捞铁牛, 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 如图 10-5 为打捞过程示意图, 先将陷在河底的铁牛和装满泥沙的船用绳索系在一起, 再把船上的泥沙铲走, 铁牛就被拉起, 然后把船划到岸边, 解开绳索卸下铁牛, 就可将铁牛拖上岸。 船在图中甲、 乙、 丙三个位置船所受浮力为 F甲、 F乙、 F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F甲= F乙= F丙
B. F甲 > F乙 > F丙
C. F甲= F乙 > F丙
D. F甲 < F乙 < F丙
B
2. (2023·株洲) 取一根木棒, 在它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密度计, 将其分别放入甲、 乙两个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 它竖直立在液体中的漂浮情况如图 10-6 所示。 设密度计在甲、 乙两个烧杯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F甲和 F乙, 两个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甲和ρ乙, 则 ( )
A. F甲 > F乙 B. F甲 < F乙
C. ρ甲 > ρ乙 D. ρ甲 < ρ乙
D
3. 某同学按照如图 10-7 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2) 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 受到的浮力是 N。
(3) 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 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 由 D、 E 两图可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4
1
B、 C (或B、D)
C、 D
密度
4. (2024·深圳) 如图 10-8 所示, “海葵一号” 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生产储卸型装置, “海葵一号” 漂浮在大海上工作, 从空中俯瞰像一朵绽放的葵花。 已知:“海葵一号” 的质量是 3. 7×107kg, 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 1. 0×108kg (g 取 10 N/ kg,海水的密度为 1. 0×103kg / m3)。 根据已知信息求:
(1) “海葵一号”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解: (1) 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 1. 0×108kg,
则其重力G=mg = 1.0×108kg×10 N/ kg = 1. 0×109 N,“海葵一号” 漂浮在海面上,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的重力, F浮=G= 1. 0×109N;
答: (1) “海葵一号”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1. 0×109 N;
(2) “海葵一号” 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
(3) 当一架 3×104 N 的直升机停放在 “海葵一号” 的水平停机坪上时, 直升机与停机坪接触的面积是 0. 06 m2, 请求出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
(2) “海葵一号” 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
m石油=m排-m0= 1. 0×108kg-3. 7×107kg = 6. 3×107kg;
答: “海葵一号” 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为 6. 3×107kg;
(3) 直升机在水平停机坪上, 对停机坪的压力 F=G机= 3×104 N,
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 p === 5×105 Pa。
答: 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为5×105 Pa。
广东中考
BEI KAO XUN LIAN
PART ON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1. (2024·广东) 如图 10-9 所示, 小球漂浮在水面, 请在 O 点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 G 和浮力 F 的示意图。
答案
2. (2023·广东) 在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1)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 和分度值。 调零时, 弹簧测力计应在 (选填 “竖直” 或 “水平” ) 方向上调零。
(2) 如图 10-10 甲所示,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高为 6 cm 的长方体物块 (可塑), 测出重力。 将它缓慢浸入水中, 记录悬停在 A、 B、 C、 D、 E 这五个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深度 h。
请根据实验数据, 在图乙中画出物块所受浮力
F浮 随 h 变化的图像。
量程
竖直
(3) 分析图像可知: 浸没前, h 增加, F浮 ; 浸没后, h 增加,
F浮 。(均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4) 若把此物块捏成高为 6 cm 的圆锥体, 重复上述实验。 两次实验所得的 F浮 随 h 变化的图像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
(5) 若继续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还需添加一种材料:

变大
不变
不同
不同密度的液体
第 10 讲 浮力 (第二课时)
课时:第2部分
页码:第41页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考点回顾
02
KAO DIAN SHU LI
夯实基础
03
LI TI FEN XI
优化提升
04
BEI KAO XUN LIAN
广东中考
05
BEI KAO XUN LIAN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2022 版课标要求 1. 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近三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分析 年份 题型 考点 分值
2022 年 综合题 浮力的应用 3分
2023 年 无 0分
2024 年 实验题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 3分
考点回顾
KAO DIAN SHU LI
PART ONE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考点三 浮力的应用与拓展
1. 轮船漂浮时, F浮 G船。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 来表示。 排水量就是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 。 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 重力 , 浮力 , 轮船将 (选填 “上浮” 或 “下沉” ) 一些。
2. 潜水艇是靠改变 来实现浮沉的。
3. 气球和飞艇是通过充入密度比空气 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
=
排水量
质量
不变
不变
上浮
自身重力

考点点拨
轮船的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潜水艇: 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气球和飞艇: 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 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 以实现升降; 密度计的原理: 浮力不变,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液体的密度越小。
夯实基础
LI TI FEN XI
PART ON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考点三 浮力的应用与拓展
1. 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 他受到的浮力 (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2. (2024·广安) 2023 年 4 月, 我国东部战区组织了环台岛军事演习。 当参演的航空母舰——— “辽宁舰” 上的战斗机从军舰上起飞后 ( )
A. 飞行的战机以航母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
B. 航母所受浮力不变, 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C. 航母所受浮力变小, 会上浮一些
D. 航母两侧水域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B
C
考点三 浮力的应用与拓展
3. (2023·永州) 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 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 如图 10-11 所示, 鸡蛋在甲液体中悬浮, 在乙液体中沉底且对容器底有压力, 比较甲、 乙液体的密度 ρ甲、 ρ乙和鸡蛋在甲、 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甲、 F乙的大小关系, 下列正确的是 ( )
A. ρ甲 < ρ乙 B. ρ甲 > ρ乙
C. F甲= F乙 D. F甲 < F乙
B
考点三 浮力的应用与拓展
4. (2023·成都) 如图 10-12 甲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极目一号” Ⅲ型浮空艇, 其内部有两个气囊, 主气囊内充满氦气 (密度小于空气), 副气囊内充有空气。 当驻空的浮空艇要上浮时, 排出副气囊内的部分空气, 使浮空艇受到的重力 浮力, 实现上浮。 如图乙所示是国产大飞机 C919,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 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 压强 , 机翼的上下表面形成压力差, 使飞机获得升力。
小于

优化提升
BEI KAO XUN LIAN
PART ONE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1. (2024·凉山) 如图 10-13 所示,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 分别漂浮在装有一定酒精和水的容器中 (ρ水 > ρ酒), 小球的质量为 6 g, 体积为 10 cm3。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小球的密度为 6×103kg / m3
B. 小球排开水的质量等于排开酒精的质量
C. 用力将图乙的小球向下压的过程中, 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D. 将酒精注入乙容器中 (不溢出液体), 小球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变
B
2. (2023·临沂) 水平桌面上甲、 乙两个质量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甲、 乙两容器中静止时如图 10-14 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容器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
B. 甲容器中的液体的密度大
C. 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
D. 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
C
3. (2022·辽宁) 2022 年 5 月,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航母船 “珠海云号” (如图 10-15 所示) 在广州下水。 “珠海云号” 排水量为 2 000 吨,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船上的无人机起飞后船身受到的浮力
(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无人机受到重力的方向
。 (g 取 10 N/ kg)
2×107
变小
竖直向下
广东中考
BEI KAO XUN LIAN
PART ON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优化提升
考情分析
广东中考
1. (2022·广东) 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下潜深度已突破 10000 m, 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取 ρ海水= 1. 03×103kg / m3,
ρ水= 1. 0×103kg / m3, g = 10 N/ kg)
(1) 潜水艇活动的海水深度一般为 300 m 至 600 m。 它可以通过水舱排水或充水来改变 , 从而实现浮沉。
(2) 深潜器可进入更深的水域, 在 10000 m 的深处, 海水产生的压强为
。由于深海海水压强太大, 深潜器实现浮沉的方法与潜水艇有所不同。
自身重力
1. 03×108Pa
(3) 小明阅读资料后, 利用如图 10-16 的装置模拟深潜器在水中的运动
过程。 物体甲、 乙由一条细线连接且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乙
的质量为 0. 2 kg, 体积为 25 cm3, 则乙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
乙受到细线的拉力为 。 若剪断细线, 甲将 (选填“上浮” “悬浮” 或 “下沉” ), 此时甲所受浮力 (填字母)。
A. 增大, 且大于重力 B. 不变, 且等于重力
C. 不变, 且大于重力 D. 减小, 且小于重力
0. 25 N
1. 75 N
上浮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