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生活状况。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3.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简介作者杜甫生卒年712-770朝代唐代字子美籍贯巩县(今属河南)评价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品《春望》《望岳》《兵车行》以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文体知识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叫做“歌行体”,是由古代的乐府诗歌发展而来的。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特点:1、篇幅可短可长;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5、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茅屋”,指杜甫在成都近郊的草堂。“为……所……”是一种被动句式。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叫做“歌行体”。表被动题目的意思:茅屋被秋风吹破。表明了诗人要叙述的主要事件。标题解析字词积累怒 号 挂 罥 突 兀 布 衾飘 转 俄 顷 丧 乱 广 厦 见此屋 长林梢 三重茅 沉塘坳háojuànwùqīnzhuànqǐngsāngshàxiànchángchóngàoshāo朗读感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疏通文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多层高水势低的地方挂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怒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风之猛烈和无情。思考:3、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侧面写出风的猛烈。疏通文意做喝止不住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 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狠心这样1、杜甫写作此诗时才49岁,为什么说自己老?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2、群童为何抱茅?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如社会现实。与其说杜甫生孩子的气,不如他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朗读古诗,请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卷茅群童抢茅秋夜屋漏祈求广厦布置作业:1、朗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准确翻译古诗第一、二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检查背诵情况。一会儿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阴沉迷蒙的样子被子睡相不好战乱,指安史之乱怎能 到接近蹬思考:1、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哪里能得到宽敞的大屋高耸的样子通“现”,出现贫寒的士人思考: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2、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杜甫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胸怀宽广的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参考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吼,卷走了我屋顶上多层茅草。茅草乱飞,飞过江去,洒落在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南村一群顽童欺负我人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被子盖了多年,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茅屋漏雨,床上没有干的地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自从经历安史之乱后,我睡觉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广泛地遮盖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宽敞的房屋在风雨中也安稳如山。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败,我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描写了秋天黄昏时刻风定云起、天色昏暗、大雨将至的情景。渲染了阴郁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此时暗淡悲惨的心境。1、第三段中的环境描写是哪句?有何作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探讨交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崇高理想心怀天下,胸怀宽广,忧国忧民。风雨不动安如山。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积累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延伸拓展秋风破屋 茅草乱飞群童抱茅 倚杖叹息雨夜屋漏 彻夜难眠叙事写实抒发情怀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怀,崇高理想体察人间冷暖饱尝民生疾苦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归纳诗人叙述了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屋漏难眠、彻夜寒雨的悲惨困境,推己及人想到了饱经战乱、仍流离失所的人民,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的三首诗。2.用现代汉语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记叙文。题目另拟,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