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蛟龙”探海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在深海探测中的应用。(语言运用)
2.在自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筛选、归纳、整理等能力,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3.了解深海探测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海洋科技的不断进步,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班级进行“科学秘境”自读课学习,今天学习作家许晨的《“蛟龙”探海》。深不见底的海洋到处充满神秘的色彩,海洋又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但这些宝藏怎么为人类来服务?怎么去勘探呢?现在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会帮我们勘探深海世界。就让我们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一探究竟。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探秘背景——了解“蛟龙号”、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
1.“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
学习任务二:感受秘境——掌握字音字形,朗读课文
识记字音字形。
2.快速默读课文。
学习任务三:梳理文脉——划分层次结构,概括大意
本文记录了“蛟龙号”坐底7020米,探海成功。请以“探海”为中心事件划分层次,以“探海”为中心词概括段意。
参考示例:第一部分(1-2):探海的目标,跻身深海探测强国行列。
第二部分(3-7):探海的目的地,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冲击7000米的攀登高峰的标杆。
第三部分(8-15):探海的过程,“蛟龙号”坐底7020米,探海成功。
第四部分(16-21):探海的意义,“神舟”上天,“蛟龙”入海,伟大的壮举让中国人倍感骄傲和自豪。
三、板书设计
“蛟龙”探海
第一部分(1-2)探海的目标 第二部分(3-7)探海的目的地
第三部分(8-15)探海的过程 第四部分(16-21)探海的意义
第二课时
一、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语言秘诀——理解重点词句,赏析语言
1.第4段的“蓦然”“定格”两词有什么作用?
参考示例:“蓦然”“定格”,文笔陡转,从辽远的背景直接切入现实中的试验海域。
2.如何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两个词语是否矛盾?
无疑,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载人深潜工程和深海科学事业来说,7000米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也是一个攀登高峰的标杆。
参考示例:“门槛”比喻标准或条件,指7000米的深度是深海探索的基础深度,“标杆”指典型、楷模、模范、样板,指“蛟龙号”是我国首个完成载人深潜7000米的潜水器。深海科考探索,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要求极高,只有我国首次完成7000米载人深潜,意味着达到了领先全世界的水平。两词是从不同角度比喻,并不矛盾。
3.阅读第8段,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为什么是“亲近”的?
参考示例:我国向往海洋、憧憬海洋的历史悠久,哪吒闹海、龙宫探宝的神话传说,都反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探索深海的强烈愿望;近现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大洋深海探索的记录不断被刷新,增加了我国探索深海的紧迫感;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科学研究,研制出世界上先进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对完成深海实验的目标充满信心,把握十足。所以,海试地点虽然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但心理上是感到十分“亲近”的。
4.最后一段“好啊!‘神舟’上天,‘蛟龙’入海”一句中,“好啊”非常口语化,用在这里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同一天成功完成两项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壮举,标志着我国高科技发展领先世界的高超水平,中华儿女无不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一句简短的“好啊”,抒发了作为中国人由衷的无比自豪和骄傲之情。
学习任务二:揭秘文意——领会意图写法,概括主旨
1.第2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示例:对比的手法。把世界上先进国家探索大洋深海不断取得进步和我国深海探索的落后作对比,揭示出我国发展深海研究探索的紧迫性,引出下文我国“蛟龙号”首次完成7000米载人深潜的内容情节,展现我国科技发展的超高水平。
2.第4~7段,反复介绍马里亚纳海沟有什么用意?
参考示例:反复介绍马里亚纳海沟,既是客观记述,又侧面表现了“蛟龙”探海难度之高、意义之大。
3.本文重点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深潜马里亚纳海沟,为什么还要写“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手控交会对接?
参考示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打破纪录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发生在同一天,整个过程都扣人心弦;“蛟龙号”成功实现探潜7062米,其意义丝毫不亚于“神舟九号”飞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二者的成功,都标志着我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振奋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4.第15~20段为什么详写“神舟”与“蛟龙”通话的过程?
参考示例:详细记述“神舟”与“蛟龙”通话的过程,以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
5.题目《“蛟龙”探海》有什么含义?
参考示例:“‘蛟龙’探海”既指深海载人潜水器这件“探海神器”的名称是“蛟龙”,犹如神话中的避水金睛兽、闹海蛟龙一般,这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可以自由地出没海底,载沉载浮,来去自如,实现了我国海洋科技史上的重大跨越。
同时,“探海”的“蛟龙”更被用来指代驾驶和操纵“蛟龙号”的科研人员,他们才是大海中真正的蛟龙、王者和英雄,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6.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7020米探海成功的详细过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打破纪录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同日成功,“神舟”上天,“蛟龙”入海,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超高水平,抒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二、课堂小结
未知世界奥妙无穷,人类求索永无止境,茫茫宇宙,月宫火星,南极北极,珠峰高极,潜海深极,无不留下中国人探索的踪迹。中国人的奋斗和探索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实现梦想,大展宏图,引领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无不为这伟大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科学探索事业,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板书设计
“蛟龙”探海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蛟龙探海”的壮举,还能激发他们对深海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时间有限,补充的相关新闻及视频不足,学生对“蛟龙号”的直观印象不强。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