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规范练54 生态工程(选择题每小题3分)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4·广东深圳调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加大对已被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力度,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 桑基鱼塘 遵循协调原理B.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背整体原理C. 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杨树,发现许多杨树长得很弱小 违背自生原理D. 沼气工程建设 遵循循环原理2.(2024·云南师大附中适应性考试)生态工程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基本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构建结构优化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平衡,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3.(2024·广东汕头质检)生态浮岛技术是指将水生植物种植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载体上,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及搭配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时需遵循协调原理B.生态浮岛主要利用植物分解并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C.生态浮岛上一般种植沉水植物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繁殖D.生态浮岛上成熟的植物无需收割,以利于物质循环的实现4.(2023·湖南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5.(2023·辽宁卷)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物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6.(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构建小型水生人工生物群落,可有效地去除水体中过量的N、P,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物种时应优先考虑使用本地物种B.水体中N、P可被植物吸收参与生命活动C.应防止水体中的鱼类等动物啃食群落中的植物D.科学的群落空间结构可提高富营养化成分的去除效率7.(2024·吉林二模)近年来,河南省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沿岸建设复合型生态廊道,使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濒危动植物种群明显增多、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黄河生态面貌得到有效恢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科学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能有效降低生态足迹B.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选择净化能力强且生态位相同的水生植物C.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打破濒危动物之间的隔离,促进其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关键能力提升练8.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建设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是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具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曝气孔提高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同时吸附基质可增加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9.(多选)(2024·辽宁盘锦模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有大片天然草地。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草地严重退化。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如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畜工程可使草地产草量下降,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B.在草地中大力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不能提高退化草地稳定性C.实施减畜工程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10.(10分)(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某地区重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最初表现为土壤少,但含有部分繁殖体。经过多年的连续观测,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长出植物。主要物种相对数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矿山开采后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抵抗力稳定性 ,原因是 。 (2)该矿山群落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类型为 。若时间持续延长,条件适宜,此地经演替可能到达的群落类型是 。 (3)生态恢复过程中,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外,发生的变化还有 。 (4)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有:①胁迫忍耐策略(低干扰,高胁迫);②竞争策略(低干扰,低胁迫);③杂草策略(高干扰,低胁迫)。在植物群落演替早期阶段,植物选择的策略为 (填标号)。 (5)为加快开采后的重金属矿山生态恢复,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2点即可)。 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54 生态工程必备知识基础练1.C 解析 桑基鱼塘强调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与平衡,遵循协调原理,A项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背了整体原理,B项正确;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杨树,导致许多杨树长得很弱小,违背协调原理,C项错误;沼气工程建设遵循循环原理,D项正确。2.C 解析 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没有体现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资源化利用,如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农作物吸收利用,C项错误。3.A 解析 生态浮岛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从而对水质起到了净化作用,植物为生产者,没有分解作用,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可被分解者分解形成无机盐,B项错误;生态浮岛上一般种植挺水植物或浮水植物,通过遮蔽阳光与争夺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繁殖,C项错误;生态浮岛上成熟的植物若不收割,则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成熟的植物需要进行收割以带走水体中多余的N和P污染物,从而实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D项错误。4.D 解析 一体化保护可提高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使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使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项正确;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原理,B项正确;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可以有效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自生是指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仅运用自生原理是不能达到治理目的的,D项错误。5.A 解析 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A项正确;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物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项错误;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项错误;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项错误。6.C 解析 为防止物种入侵,选择物种时优先考虑使用本地物种,A项正确;N、P可以参与构成植物体的蛋白质等成分,因此水体中N、P可被植物吸收参与生命活动,B项正确;水体中的鱼类等动物可以啃食群落中的植物,从而加快物质的循环,C项错误;科学的群落空间结构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富营养化成分的去除效率,D项正确。7.B 解析 科学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从而有效降低生态足迹,A项正确;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自生原理,需要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净化能力较强、具有不同生态位的多种水生植物,B项错误;生境碎片化阻碍了生物的基因交流,而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打破濒危动物之间的隔离,促进其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项正确;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如太阳能),D项正确。关键能力提升练8.D 解析 湿地中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通过吸附、分解等作用,可以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项正确;湿地生态系统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生物迁移和群落演替比较活跃,既存在开始于水生环境的水生演替,也存在开始于陆生环境的陆生演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B项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项正确;曝气孔增加了溶解氧的含量,会使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降低,D项错误。9.BC 解析 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项错误;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B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实施减畜工程后,载畜压力指数仍大于1,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C项正确;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项错误。10.答案 (1)下降(或降低) 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2)次生演替 森林生物群落(3)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增加,优势种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生态环境改善(4)①(5)除了人为改善环境条件外,种植适合环境的虎尾草等多种草本植物,同时再种植灌木如密蒙花等解析 (1)矿山开采后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受到破坏,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下降。(2)该矿山群落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因为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最初表现为土壤少,但含有部分繁殖体。由题图可知,群落在后期出现了松树,若时间持续延长,条件适宜,此地经演替可能到达的群落类型是森林生物群落。(3)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加,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因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增加,同时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数量也会发生改变,还会发生优势种的变化,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4)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有:①胁迫忍耐策略(低干扰,高胁迫);②竞争策略(低干扰,低胁迫);③杂草策略(高干扰,低胁迫)。在植物群落演替早期阶段,由于环境条件恶劣,因而植物选择的策略为低干扰,高胁迫,即为①胁迫忍耐策略。(5)由题图可知,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长出的植物依次为草本、灌木和乔木,因此为了加快开采后的重金属矿山生态恢复,除了人为改善环境条件外,需要种植适合环境的虎尾草等多种草本植物,加快土壤修复,同时再种植一些灌木如密蒙花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