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四节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 学案 (学生版+ 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章 第四节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 学案 (学生版+ 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四节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有祖国的家国情怀
1.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国导弹之父”.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2.邓稼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3.赵忠尧,我国杰出物理学家,在1930年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培养核物理科学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现代科学家
1.南仁东,“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设计师,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
2.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潜心技术攻关,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三十年,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获2019年度“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科学家攻克了160余项技术难关,耗时26年建成的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而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
探索自然,始于志趣的古今科学家
1.张衡,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曾创作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发明能够探测震源方向的地动仪、指南车等九项科技发明,发现日食及月食的原因,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观点,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故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张衡的贡献突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2.郭守敬,中国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地位崇高.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3.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开创者之一.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荣誉称号.
4.毕德显,山东平阴人.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学界中最早进行信息论在雷达和通信中应用的研究者,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一生勇攀科技高峰、呕心沥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中国雷达工程领域培养人才.
1.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火箭常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这是因为液态氢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高的热值
C.较大的密度 D.较低的沸点
2.[2024·德州期末]核潜艇作为一种先进的军事装备,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是( )
3.[2023·天津一模]科技是强国的支撑,以下所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汉时期郭守敬发现日食及月食的原因,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B.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用实验表明,太空舱中水里的乒乓球不会受到浮力作用
C.“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毕生致力于核能开发,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D.医学专家钟南山对病毒流行病学进行科学调查,发现飞沫、气溶胶流动会传播病毒
第4题图
4.[2024·济南二模]赵忠尧(1902-1998),我国杰出物理学家,在1930年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已知“正电子”带正电荷,质量、体积和电子相当,是电子的反粒子.则下列粒子中最大的是( )
A.α粒子 B.原子
C.质子 D.正电子
5.[2020·长沙一模]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所示,迄今已发现一百多颗脉冲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科技支持.工程首席设计师南仁东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中国天眼”的作用相当于人眼,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中国天眼”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6.[2024·启东期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批海外学子和科学家冲破阻挠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中1955年回国后立即投入火箭、导弹研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是( )
A.钱学森 B.郭永怀
C.邓稼先 D.钱三强
7.[2024·南昌期中]图中的物理学家 和邓稼先、任新民、郭永怀、赵忠尧、钱三强、王淦昌、于敏等,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研制“两弹一星”和培养科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7题图第四节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有祖国的家国情怀
1.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国导弹之父”.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2.邓稼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3.赵忠尧,我国杰出物理学家,在1930年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培养核物理科学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现代科学家
1.南仁东,“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设计师,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
2.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潜心技术攻关,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三十年,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获2019年度“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科学家攻克了160余项技术难关,耗时26年建成的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而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
探索自然,始于志趣的古今科学家
1.张衡,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曾创作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发明能够探测震源方向的地动仪、指南车等九项科技发明,发现日食及月食的原因,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观点,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故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张衡的贡献突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2.郭守敬,中国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地位崇高.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3.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开创者之一.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荣誉称号.
4.毕德显,山东平阴人.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学界中最早进行信息论在雷达和通信中应用的研究者,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一生勇攀科技高峰、呕心沥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中国雷达工程领域培养人才.
1.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火箭常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这是因为液态氢具有( B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高的热值
C.较大的密度 D.较低的沸点
2.[2024·德州期末]核潜艇作为一种先进的军事装备,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是( C )
3.[2023·天津一模]科技是强国的支撑,以下所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东汉时期郭守敬发现日食及月食的原因,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B.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用实验表明,太空舱中水里的乒乓球不会受到浮力作用
C.“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毕生致力于核能开发,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D.医学专家钟南山对病毒流行病学进行科学调查,发现飞沫、气溶胶流动会传播病毒
第4题图
4.[2024·济南二模]赵忠尧(1902-1998),我国杰出物理学家,在1930年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已知“正电子”带正电荷,质量、体积和电子相当,是电子的反粒子.则下列粒子中最大的是( B )
A.α粒子 B.原子
C.质子 D.正电子
5.[2020·长沙一模]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所示,迄今已发现一百多颗脉冲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科技支持.工程首席设计师南仁东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第5题图
A.“中国天眼”的作用相当于人眼,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中国天眼”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6.[2024·启东期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批海外学子和科学家冲破阻挠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中1955年回国后立即投入火箭、导弹研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是( A )
A.钱学森 B.郭永怀
C.邓稼先 D.钱三强
7.[2024·南昌期中]图中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和邓稼先、任新民、郭永怀、赵忠尧、钱三强、王淦昌、于敏等,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研制“两弹一星”和培养科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7题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