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大地母亲 第1课 春天在哪里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大地母亲 第1课 春天在哪里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 )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 《春天在哪里》
课型 新授 第 1-2 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认识中国画的部分工具和材料,了解其基本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春天景色、欣赏相关艺术作品,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在尝试运用中国画工具材料和湿纸巾蘸颜料创作过程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春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毛笔的握法、墨汁的调配、宣纸的吸水性等。 2.掌握湿纸巾蘸取颜料的技巧,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表现春天的典型特征,如嫩绿的新芽、盛开的花朵、飞舞的蝴蝶等。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巧妙运用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来传达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例如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春天景物的远近层次。 2.运用湿纸巾蘸取颜料时,如何控制色彩的融合与画面效果,避免画面过于杂乱或色彩暗淡。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画工具一套(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国画颜料等)、湿纸巾若干、各种颜料、多媒体课件(包含春天的图片、视频、中国画作品等)、示范画若干张。 学生准备: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国画颜料等)、湿纸巾若干、各种颜料、绘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 提问:“同学们,歌曲里一直在问春天在哪里,那你们觉得春天在哪里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发现春天的地方。 教师总结:“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有着五彩斑斓的色彩,有着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用特别的方法来找找春天、画画春天。” (二)新授 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活动一准备) 教师将中国画工具摆放在讲台上,逐一展示并介绍:“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套神奇的绘画工具,它们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 拿起毛笔,介绍毛笔的种类(羊毫、狼毫等)、不同大小毛笔的用途以及握笔姿势,示范正确的握笔方法,让学生跟着模仿。 展示墨汁,讲解墨汁的特点,以及加水后墨色的变化(浓墨、淡墨),在宣纸上简单示范不同墨色的效果。 拿起宣纸,向学生介绍宣纸的吸水性强这一特性,对比宣纸和普通绘画纸的不同,用喷壶在宣纸上喷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宣纸的变化。 展示调色盘、国画颜料,说明如何用调色盘调配颜料。 感受春天,启发创作思路 播放春天的视频,展示春天的美景,如田野里嫩绿的麦苗、盛开的桃花、柳树抽出的新芽、解冻的小溪等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色彩、景物的特点。 展示一些中国画表现春天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画,画家是用什么来表现春天的?画面里都有什么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内容、色彩、意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示范(活动一:中国画表现春天)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中国画工具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首先,用淡墨勾勒出远处山峦的轮廓,强调毛笔的中锋用笔,“同学们,我们就像拿着毛笔在山上轻轻走一圈,把山的形状画出来。” 接着,换用稍浓的墨色,侧锋画出几棵柳树的枝干,示范如何表现枝干的粗细、曲折变化。“柳树的枝干就像弯弯的小蛇,注意有粗有细哦。” 然后,用绿色颜料(藤黄加花青调配)点画出柳树的新芽,讲解点的大小、疏密变化。“这些新芽就像小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 再用红色颜料画出几朵盛开的桃花,示范用毛笔的侧锋和中锋表现花朵的不同形态。“桃花像小朋友的脸蛋,粉粉嫩嫩的。” 最后,用淡墨添画一些飞舞的小燕子,表现春天的生机。“小燕子飞来了,告诉我们春天到啦。” 在示范过程中,不断强调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布局。 学习湿纸巾蘸取颜料技巧(活动二) 教师拿出一张湿纸巾,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用一种特别有趣的材料来画画,就是这张湿纸巾。” 将湿纸巾轻轻蘸取一些颜料(如绿色),然后在绘画纸上轻轻按压、涂抹,展示绿色在纸上形成的自然纹理和色彩效果。“看,像不像春天的草地呀?” 再蘸取其他颜色(如红色、黄色),示范如何在绿色的基础上进行色彩叠加,表现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象,讲解在叠加过程中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纸巾的干湿程度。“不同颜色在一起,就像春天的花园一样漂亮。” 学生实践创作 布置作业任务:学生可以选择用中国画工具材料或者湿纸巾蘸取颜料的方法,也可以两种方法结合,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作品。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中国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毛笔蘸墨、蘸颜料后在调色盘上刮一刮,避免墨汁或颜料过多滴落在纸上;使用湿纸巾蘸颜料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画面的整洁。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想象力。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先请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中表现的春天元素以及创作思路。 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画面的内容、色彩、创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用中国画工具和湿纸巾蘸颜料的方法找到了春天,画出了心中的春天。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用自己的双手和想象,把春天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次强调春天的美好,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大自然,发现更多的美,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九、课后作业布置 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再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作品,可以尝试加入新的元素,让画面更加丰富。 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创作的作品,讲述自己画中的春天故事。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课《春天在哪里》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创作欲望。在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环节,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对毛笔的握法和墨色的调配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在教师示范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但部分学生在自己创作时,未能很好地将所学技巧运用到作品中,画面表现较为单一。在湿纸巾蘸取颜料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创意十足,但部分学生在色彩控制上存在问题,导致画面效果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增加学生练习时间,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同时,在评价环节可以更加多样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