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二模语文考生须知: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12分)深入洪扬见义勇为英雄事迹集中体现出的中华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发全社会明德维馨、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梦想呼唤崇高的品德。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榜样的力量、榜样的激励。人民的英雄,社会的榜样,国家的财富。听到有人呼救后,人民教师王红旭百米冲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先后救回两名落水儿童;为保护同学,95后女孩崔译文阻当歹徒身中8刀,在ICU 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醒来后首先关心的是同学的抢救结果怎么样;特大暴雨来袭,网约车司机杨俊魁在汹涌洪水中成功救起5人,并先后提醒150多辆车内的数百名群众平安撤离隧道……不久前,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召开,英雄模范的见义勇为善举,感动了无数人。“德不孤,必有邻。”为他人安全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宁赴汤蹈火,从来都是中华儿女看重和敬仰的崇高品质。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挺身而出、慷慨赴险,以平凡之躯行英雄之事,书写了( )的精神篇章,树立起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3分)2.下列划线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隧道(suì) B.模范(mú) C.表彰(zhāng) D.慷慨(kǎi)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洪扬 B.阻当 C.明德维馨 D.崇德向善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生机勃勃 B.欣欣向荣 C.可歌可泣 D.富丽堂皇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B.高尔基,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海燕》。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的朱熹将《大学》《左传》《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D.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花甲之年七十岁。6.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每空1分)青少年应胸怀天下、立志高远:树立“(1)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正确价值观;增强“(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大道之行也,(3) ”的理想信念,践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4) ”的责任担当。青少年还要体察万物、志趣高雅:读陶渊明的“(5) , ”,欣赏“落英”之美;读陆游的“(6) , ”,品味“落梅”之香。二、活动(共19分)复兴中学开展“青春·理想·奋斗”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品青春宣言】7.下面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认真品读,写出你的感悟。(3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8.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不负青春,勇担使命”演讲稿拟写的提纲,请你仿照句式,帮他将分论点内容补充完整。(3分)青春,当以爱国之心勇担历史使命;青春,当以(1) 勇担历史使命;青春,当以(2) 勇担历史使命。9.请依照例句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表达通顺。(3分)例句:菊花在田野绽放,它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告诉人们:田野是我的世界。【活动二:读经典名著】10.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段经历记录在《范爱农》里。B.《风筝》是《朝花夕拾》中重要的一篇,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C.鲁迅在《无常》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D.《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作者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11.《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表达的是斯诺的一个预言——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犹如一果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描述了 。(3分12.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谈对“取经惟诚,伏怪以力”这句话的理解。(4分)三、阅读(共48分)(一)古代诗歌阅读(3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4~18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4.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尝趋百里外 趋:快步走 B.媵人持汤沃灌 汤:汤汁C.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D.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6.对此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叙述为主体,其中杂以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色愈恭,礼愈至”,写出待师谦恭之态。B.文章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以致“足肤皲裂”“四支僵劲”,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作者求学的“勤且艰”。C.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经历,目的是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乙】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注释】①亭林先生:即顾炎武。17.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B.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C.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D.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1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亭林先生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三)现代文阅读(27分)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9分)【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材料三】“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于2016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文化部等单位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政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19.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早在西汉时期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完整记载。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C.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20.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判断链接材料中描写的景象属于哪个节气,并陈述理由。(3分)【链接材料】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遮映:掩盖,遮蔽)。 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1.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将“二十四节气”申遗。(3分)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8分)草有本心彭根成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子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 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天,“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雪、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选自《贺州日报》)22.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4分)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24.本文第②段作者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将其删掉 说说你的理由。(4分)25.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 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6分)四、写作(共60分)26.请以《有你,我很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3)不少于 600字;(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语文1.要求书写认真、规范、工整。2. B 解析:B 项,应该读模范(mó)。故选B。3. D 解析:A、B、C三项字形不正确,应改为:A项,弘扬;B项,阻挡;C项,明德惟馨。故选D。4. C 解析:A、B、D语义不恰当,不符合语境。故选C。5. B 解析:A项,《龙须沟》不是老舍的小说作品,而是话剧作品,《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小说作品,而不是剧作品;C项,“《大学》《左传》《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说法错误,《左传》不是“四书”之列,“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项,“花甲之年七十岁”说法错误,六十岁是花甲之年,七十岁是古稀之年。故选6.(1)先天下之忧而忧 (2)江山如此多娇 (3)天下为公 (4)行天下之大道 (5)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6)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7.示例一: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毅力,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为社会创造价值。示例二:我们要拥有济世情怀,矢志不渝,为祖国贡献力量。解析: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可以看出毛泽东有远大的志向。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知,毛泽东有报效祖国,不惜为之献身的伟大情怀。从“邃密群科济世穷”可知,周恩来有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根据“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知,周恩来拥有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的革命精神。据此拟写出感悟即可。8.(1)自信之心 (2)奋斗之心 解析: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爱国之心”句式特点相同,语义相关,言之成理即可。9.示例一:浪花在大海翻腾,它抖擞着精神,似乎在告诉人们:大海是我的世界。示例二:星星在夜空闪烁,它眨巴着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夜空是我的世界。示例三:繁星在天空闪耀,它转动着眼眸,似乎在告诉人们:天空是我的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例句写的是菊花,首先交代它生存、绽放的地方,用的是一个介宾短语“在田野 ”;紧接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它摇晃着 ”“似乎在告诉人们”,告诉的内容就是它的世界它做主,换成第一人称就是“……是我的世界”,体现的是一种主人公意识、自信乐观的精神。因此,仿写时,首先选取对象,可以选取“星星”“浪花”等,那么它们对应的世界就是“夜空”或“大海”;然后采用“……在……,它……,似乎在告诉人们:……是我的世界”的句式即可,注意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0. B 解析:B.有误,《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故选B。11.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言之有理即可)12.示例:以唐僧为核心的取经团队经历了众多苦难的考验,西天取经却矢志不移,一路靠团队的力量降魔伏怪,最后取得成功。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题目中的“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意思是:取经取得成功,靠的是诚心,而斩妖伏魔,靠的是团队齐心合力。据此,作答时,要结合小说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从“诚心”和“合力”的角度来概述小说的内容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13. C 解析:C项两者意境并不相同。本诗句句写景,营造了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了山河破碎、人迹稀少、草木疯长的荒芜意境。故选C。14. 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B.“媵人持汤沃灌”意思是:仆人给我灌下热水。 汤:古今异义词,热水,不是“汤汁”。故选B。15.(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6.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项,本文是一篇宋濂写给他的同乡后学马君则的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并不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故选D。17.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断句。句意为:遇到亲朋好友就像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故选B。18.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事件和评述分析作答。例如:从“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可见,亭林先生勤奋好学;从“若与平生所闻 乃已”可看出,亭林先生治学严谨。【乙文参考译文】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有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带一磥二马驮书。有时候到了边塞岗亭,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字。遇到亲朋好友就像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也应当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19. B 解析:原文中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没有“改造自然”的说法。20.清明(节)。材料二中提到在清明节会有扫墓、踏青和插花戴柳的习俗。链接材料里“芳树”“杨柳杂花”“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描绘了春天郊游踏青的场景;“皆出城上坟”印证了扫墓的习俗。解析:考查比较阅读。链接材料中“芳树”“杨柳杂花”都是春天特有的景物。“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描写众人春游的热闹场景。与材料二中的“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相契合。链接材料中“皆出城上坟”指出这一节气有扫墓的习俗。与材料二中的“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相契合,所以应是清明节气。21.①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②历史悠久。③对现代人有积极意义。④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增强保护力度。解析: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可得: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可知: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可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有着积极意义。根据材料三中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可知: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增强保护力度。22.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23.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4.不能。①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贬抑草,说草没有地位、软弱,再大力颂扬草的优秀品质,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里的“恨”,也是草的本心——忍辱负重,更全面地体现了草的精神品质。(只答“不能”但不写理由,不给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5.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豁达、善良、勤劳、自律、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诚信、有奉献精神、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行动力强、有强大的领导力、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言之有理即可)26.【写作思路】审题立意。以《有你,我很幸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你”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可以是抽象的事物,通过对“你”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幸福之感。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选材构思。“有你,我很幸福”,注意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幸福的感觉,要有一定的心理描写。比如通过精心选取生活中细小的充满母爱的素材来突出母亲的形象,把母亲的默默付出与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构思上,巧妙地以时间为序,选取成长中的三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是先叙述,后抒情,把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或者我们可以写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自己的生活又多了一份色彩,在与朋友的相处之中,让自己感受到了友情所带来的幸福。再者我们还可以把“你”看作是某种事物来写,如书籍,以书籍为伴,在书籍的陪伴下,自己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有了心理上的慰藉。书籍带给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是其他事物不能给予的等。【参考范文】有你,我很幸福窗外,北风呼呼地吹着,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肆意摇晃,地上铺着一层薄雪,一派肃杀的气息。这么冷的天,同学们都躲在教室里,生怕与屋外寒冷的北风正面接触。就连平日里最爱动的同学,也乖乖地坐在教室里,手捧一本书,眼巴巴地望着窗外。一阵寒风呼啸而过,窗外的树枝打到玻璃上,啪啪地响。我抬头望去,似乎隔着厚厚的墙壁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寒冷。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心中难过起来:唉!这鬼天气,白天都这么冷,晚上呢 岂不是更冷!怎么办呢,宿舍里就一床被子,我该怎么熬过这寒冷的冬夜呢 正纠结间,班主任过来了:“小玲,出来一下,校门口有人找你,快去看看吧!”“会是谁呢 ”我带着颞惑走向校门口。一路上,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又冷又疼。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寒冷的北风中,走近一看,竟然是妈妈!我高兴地跑过去:“妈,你怎么来了 ”“这天突然降温,怕你晚上冷,这不,又给你送了一床棉被,可别冻着了。”妈妈用她温暖的大手捂着我冰冷的脸。我抬头看着妈妈,岁月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风肆意地吹着妈妈的头发,不知何时,妈妈的两鬓竟然有了白发! 忽然,心中一股暖流直抵眼眶。“快回教室吧,外边冷。”妈妈把被子递到我的手里。 “嗯。妈,路上小心点。”抱着厚厚的棉被,心里暖烘烘的。低头嗅一嗅,上面还有妈妈的味道。北风依旧吹着,但我已不再惧怕寒冷。 因为妈妈的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灵。妈妈,谢谢您!人生路上,有您的陪伴,我无所畏惧。妈妈,有您,我真的很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