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七下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原卷版+解答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七下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原卷版+解答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2025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易错点)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重要性)
3.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高频考点)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作用)
6.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7.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易错点)
8.青少年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9.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考点梳理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考点1 生活需要法律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P85—86)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法律的本质。(P87)
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P87—88)
(1)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考点2 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91—92)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P92)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的作用。(P92—93)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考点3 法律为我们护航
1.未成年人的内涵: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P96)
2.★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是什么?(P96—97)
(1)自身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2)社会角度: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
4.★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大保护。(P99)
分类 主体 基本要求 地位
家庭 保护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基础
学校 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开展防火防震防灾等安全演练等 重要作用
社会 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
网络 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政府 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主体责任
司法 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等 重要保障
5.未成年人应如何对待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P100)
(1)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考点4 我们与法律同行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3)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4)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5)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如何树立法治意识?(P101—102)
(1)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
(2)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2)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103)
(1)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易错辨析
1.法律是由政府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3.违反规则必然受到法律惩罚。(×)
4.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5.法律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点1 法律在我们身边
1.(2023·十堰)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B)
A.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
B.刘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C.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D.某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2.(2022·黄冈、孝感、咸宁节选)【明确责任 与法同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命题点2 法律伴我们成长
3.(2024·湖北)小华在社区宣传栏看到以下内容。
☆禁毒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应当在产品出厂前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
以上法律条文共同体现了(A)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未成年人是国家法律的自觉遵守者
C.未成年人的行为都受到国家法律规范
D.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2023·武汉)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的“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摘要:
☆“远离毒品危害”——设计禁毒宣传黑板报 ☆“慧眼识诈”——制作反电信诈骗宝典 ☆“筑牢信息防护墙”——收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妙招
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B)
A.学会独立思考,排除外界影响
B.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完善自我认知,学会调控情绪
D.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中考道法
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道法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讲本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考点梳理
中考真题体验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易错点)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重要性)
3.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高频考点)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作用)
6.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7.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易错点)
8.青少年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9.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P85—86)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法律的本质。(P87)
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P87—88)
(1)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91—92)
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P92)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的作用。(P92—93)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1.未成年人的内涵: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P96)
2.★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是什么?(P96—97)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法律为我们护航
(1)自身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2)社会角度: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
4.★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大保护。(P99)
分类 主体 基本要求 地位
家庭 保护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基础
学校 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开展防火防震防灾等安全演练等 重要作用
分类 主体 基本要求 地位
社会 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
网络 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分类 主体 基本要求 地位
政府 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主体责任
司法 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等 重要保障
5.未成年人应如何对待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P100)
(1)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
我们与法律同行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3)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4)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5)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如何树立法治意识?(P101—102)
(1)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
(2)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2)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103)
(1)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法律是由政府制定或认可的。( )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
3.违反规则必然受到法律惩罚。( )
4.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
5.法律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
×
×
×
×

1.(2023·十堰)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
B.刘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C.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D.某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命题点1
法律在我们身边
B
2.(2022·黄冈、孝感、咸宁节选)【明确责任与法同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2024·湖北)小华在社区宣传栏看到以下内容。
☆禁毒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应当在产品出厂前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
以上法律条文共同体现了( )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未成年人是国家法律的自觉遵守者
C.未成年人的行为都受到国家法律规范
D.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命题点2
法律伴我们成长
A
4.(2023·武汉)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的“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摘要:
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 )
A.学会独立思考,排除外界影响
B.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完善自我认知,学会调控情绪
D.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远离毒品危害”——设计禁毒宣传黑板报
☆“慧眼识诈”——制作反电信诈骗宝典
☆“筑牢信息防护墙”——收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妙招
B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61—B62对应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2025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易错点)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重要性)
3.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高频考点)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作用)
6.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7.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易错点)
8.青少年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9.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考点梳理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考点1 生活需要法律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P85—86)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法律的本质。(P87)
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P87—88)
(1)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考点2 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91—92)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P92)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的作用。(P92—93)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考点3 法律为我们护航
1.未成年人的内涵: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P96)
2.★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的原因是什么?(P96—97)
(1)自身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2)社会角度: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
4.★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大保护。(P99)
分类 主体 基本要求 地位
家庭 保护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基础
学校 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开展防火防震防灾等安全演练等 重要作用
社会 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
网络 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政府 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主体责任
司法 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等 重要保障
5.未成年人应如何对待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P100)
(1)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考点4 我们与法律同行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3)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4)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5)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如何树立法治意识?(P101—102)
(1)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
(2)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2)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103)
(1)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易错辨析
1.法律是由政府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3.违反规则必然受到法律惩罚。(×)
4.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5.法律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点1 法律在我们身边
1.(2023·十堰)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B)
A.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
B.刘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C.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D.某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2.(2022·黄冈、孝感、咸宁节选)【明确责任 与法同行】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命题点2 法律伴我们成长
3.(2024·湖北)小华在社区宣传栏看到以下内容。
☆禁毒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应当在产品出厂前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
以上法律条文共同体现了(A)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未成年人是国家法律的自觉遵守者
C.未成年人的行为都受到国家法律规范
D.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2023·武汉)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的“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摘要:
☆“远离毒品危害”——设计禁毒宣传黑板报 ☆“慧眼识诈”——制作反电信诈骗宝典 ☆“筑牢信息防护墙”——收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妙招
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B)
A.学会独立思考,排除外界影响
B.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完善自我认知,学会调控情绪
D.锻炼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