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离别,是新事伊始,是旧乐终章。作为人心中最强烈的情感之一,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诗篇不计其数。你知道那些关于离别的诗句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古诗十九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1.识记“蜀、阙、宦”等字的音形义,及王渤相关简介。2.朗读并背诵诗歌,通过解读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内容。3.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与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学习目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渤解题:“少府”是县尉的别称。“之”为动词,译为“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作 者 简 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quèhuànqí【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岷mín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2、描写了哪些景物?城阙、三秦、风烟、五津。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1、哪一联写出送别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你觉得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辅”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奠定了感情基调。“望”用得好。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译文】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出外做官。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4、颔联写的是什么?同是为求官漂流在外的人,背井离乡,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因而无需伤感。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在外做官的人【译文】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是近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近邻。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从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两方面写人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此句写出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虽相距遥远但心心相知,昂扬乐观,给人以安慰和鼓励,故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译文】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须,不必。岔路口。6、哪一联直接劝慰友人无须伤感?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岔路口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概括主题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以及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1.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将去之地,意境壮阔,奠定感情基调:2.王勃写与友人相似的经历与身份,表达都充满着离别愁意。说明这次离别不过是客中之别,无须伤感:3.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虽相距遥远却心心相知,表现旷达胸襟之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曹植《赠白马王彪》中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诗与此意境相似,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咫尺天涯的情意的句子:5.诗中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存儿女之态,表现出一种大丈 夫气概的诗句是:6.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你联想到本诗的哪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首联:写景送别地点,远去之处颔联:记叙客居话别,无需悲伤颈联:说理友情真挚,胸襟旷达尾联:抒情劝慰友人,不必悲戚板 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文朗读-八语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单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mp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