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识记诗人孟浩然的简介及“涵,楫,羡”等字的音形义。
2.朗读并背诵全文,理解诗歌内容,赏析名句的妙处。
3.能体会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 者 简 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21年(公元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本诗是一首干谒yè诗。
背景资料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首联:秋水大涨,几乎与两岸持平。水
映天空,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指水映天空
与天空浑然一体
1、首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秋水盛涨的辽阔,海天相接,无边无际。
译:颔联: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动
2、你觉得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哪个词用的好,说说理由。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此联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波澜壮阔,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否只是描写洞庭风光的诗歌?
不是。诗的重点在:赠张丞相。
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译:颈联: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却
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尾联: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
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居,平常家居。
4、“无舟楫”喻指什么?
5、“垂钓者”暗指什么人?
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的典故,借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赏识。
概括主题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
1.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2.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3.表达诗人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4.含蓄表达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 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