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第2课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课件+学案+课时检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第2课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课件+学案+课时检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
[学习目标]
1.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明确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理解社会形态更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我国国家制度的认同。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萌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特点
资本家 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者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提醒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3.建立的基本条件及基本条件的形成方式
(1)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2)基本条件的形成方式: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想一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吗?
提示: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原 因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提醒 相对过剩的产生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资本家的财富和生产不断扩大,工人被剥削程度不断加深,人民购买力的增加跟不上生产扩大的幅度,最终导致商品的相对过剩。
四、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实质及其地位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3.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贴士: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生产关系中,所有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社会化(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间的矛盾。
[自我诊断]
1.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创造了剩余价值,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提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
2.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提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3.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取向,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
4.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绝对过剩。 (×)
提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提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
材料一 在14、15世纪到18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圈地的结果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6世纪到19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进行了野蛮的殖民掠夺,掠走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多公斤白银。英国仅在19世纪初的40多年中,通过走私运入中国鸦片,掠走约三四亿银元。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材料二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机器大工厂逐渐取代了昔日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这一巨大变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1)结合材料一,谈谈对“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的理解。
提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英国圈地运动、西班牙殖民者和英国的血腥掠夺都印证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2)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结合材料二,谈谈对该观点的理解。
提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 必然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重大 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新航路开辟后,养羊有利可图,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强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并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大牧场、大农场。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厂,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材料说明(  )
①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大量生产资料
③土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重要的生产资料
④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时期,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材料并没有涉及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①不符合题意。养羊有利可图,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强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并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大牧场、大农场,说明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大量生产资料,土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重要的生产资料,②③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没有涉及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了超出以往任何时代的辉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
①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实现了社会产品的公平分配,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①②正确。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剥削,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社会产品分配不公,资本主义制度下并未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③④不选。故本题选A。]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材料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美国7次,日本7次,联邦德国7次,法国5次,英国7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有的通过增加工人工资、吸收职工入股等方式增加工人福利。对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缓和了阶级矛盾,治愈了资本主义的痼疾。
(1)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的“瘟疫”及其基本特征,并分析引发“瘟疫”的根源。
提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②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辨析。
提示: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1.资本主义自身为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消除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而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程度越高,资本就越发集中。所以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会不断激化。
(3)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应对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这些调整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被消灭。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准备着日益充分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是不相容的,它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生产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经济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社会化为新社会进行真正的全面的社会化管理做好了形式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2023·江苏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
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通过科技革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的是科技创新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但是自我调节功能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并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D不符合题意。]
母题 变式 若C项改为“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是否符合题意? 提示: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变式后,C观点虽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英国圈地运动、16世纪奴隶贸易和对亚洲进行鸦片贸易均是实证。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一历史过程(  )
①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暴力、掠夺实现的 ②记录了资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和野蛮的阶级 ③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是黑暗和深渊 ④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新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这一历史过程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暴力、掠夺实现的,也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新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命运,①④正确。相对于奴隶阶级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和野蛮的阶级,②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是社会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并非全是黑暗和深渊,③错误。故本题选B。]
1.2023年上半年,美国金融业接连发生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银门银行等中小型银行倒闭的风险事件,以及其他一些银行股价暴跌、债券价格剧烈波动等市场动荡。在金融发达的美国,银行掀起倒闭风潮(  )
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绝对过剩
③不仅会重创美国经济,还会引发世界经济动荡
④意味着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痼疾,不可避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 美国接连发生银行倒闭的风险事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美国经济,也会引发世界经济动荡,①③正确。银行破产是经济危机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②错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痼疾,④错误。]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①②正确。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③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如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普通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上述变化(  )
①并没有损害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②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的改变 ③表明工人阶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④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都是为了缓和自身同无产阶级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继续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并没有损害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①④符合题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缓和自身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以及生产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②错误。工人阶级仍然处于被剥削地位,③错误。故本题选C。]
4.《共产党宣言》认为资产阶级只有从生产力到全部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才能生存下去。资本主义已经容纳不下它自身创造的财富,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无法协调自身的矛盾,必然走向灭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资本主义已经容纳不下它自身创造的财富,强调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③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只有从生产力到全部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才能生存下去。资本主义已经容纳不下它自身创造的财富,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无法协调自身的矛盾,必然走向灭亡。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司空见惯的持续低迷的经济增长势头、此起彼伏的“街头政治”风潮以及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等,更加立体地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伴随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必将更加凸显,而这些矛盾无法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消除。资本主义的命运实际上早已注定。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的命运实际上早已注定”的理由。
[解析] 本题设问的指向说明“资本主义的命运实际上早已注定”的理由,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角度分析。
关键词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必将更加凸显→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
关键词②:近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低迷、暴力恐怖活动此起彼伏、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暴露→可联系教材知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答案]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时检测(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原始累积指的是资本家在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手段。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两个基本条件的过程。这两个基本条件是(  )
①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来获取剩余价值 ②大量有人身自由却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③资产阶级通过夺取政权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 ④有能够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依靠暴力、充满掠夺的过程,但是资产阶级获取剩余价值则是通过隐蔽的手段,不是依靠暴力、掠夺来获取剩余价值,①错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④正确。资产阶级通过夺取政权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目标,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③错误。故本题选D。]
2.资本主义具有如下特征:产品和服务是由于以获利为目的的交换而生产的,其中人类的劳动力也成为一种商品,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依赖于市场。劳动者需要进入市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工资购买生活资料,资本家需要进入市场购买劳动力原料并出卖产品以获得利润。资本主义的运行法则意味着(  )
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更加隐蔽 ②资本主义运行存在特殊规律 ③劳动者和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劳动者和资本家逐渐实现了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资本家占有的是工人劳动力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给工人支付了工资,其剥削带有隐蔽性,资本主义运行有其特殊规律,①②符合题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占有;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与工人是雇佣关系,地位不平等,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
3.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后爆发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起来。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②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倒退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之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而不是倒退,②错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后爆发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这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非直接生产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知识点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人的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B不符合题意。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不是原因,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排除。故本题选A。]
5.有人将马克思比作一位“好医生”,将《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视作给资本主义制度开出的“诊断书”,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根本透彻的分析。以下关于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国家干预来克服
②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④正确。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①错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③错误。故本题选D。]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噩梦。下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经济大幅度衰退 ②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表现 ④经济危机促进了工人待遇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经济危机带来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停滞,劳动者失业,必然导致经济大幅度衰退,①符合题意。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②符合题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表现,③错误。发生经济危机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待遇会下降,④错误。故本题选A。]
7.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伴侣,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社会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A不符合题意。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B、D错误。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正确。故本题选C。]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8.2023年2月,通胀高企导致实际工资缩水引发英国各地各行业的罢工活动愈演愈烈,折射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酷现实。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解读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通货膨胀高企是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D.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C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错误。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B错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酷现实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C正确。D选项不是对材料现象的本质分析,排除。]
9.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李光耀曾在他的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指出,欧洲的高福利并没有前途,高福利制度只会让欧洲逐步地走向衰落。如今西方国家纷纷爆发高福利危机,加快了西方衰落的历史进程。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福利制度使劳动者丧失奋斗的动力,导致国家衰落 ②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 ④高福利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福利制度加快了西方国家衰落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导致国家衰落,①错误。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②错误,④正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可知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③正确。故本题选D。]
10.根据美联储发布的美国财富分布情况,美国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总净资产为36.2万亿美元,超过了中产家庭持有的35.7万亿美元。这是自1989年美联储开始追踪该数据以来,1%富人拥有的财富首次超越60%的中产。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其社会两极分化的深层次根源 ②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可缓和性是经济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③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有现象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材料强调美国家庭财富占有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两极分化严重,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其社会两极分化的深层次根源,①正确。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上可以缓和,②错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存在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现象,③错误。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正确。故本题选B。]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达尔文来到南美洲一个名为火地岛的地方考察,详细记录了当地原住民“火地人”的生活。“火地人”基本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十来个小家庭聚居在一起,组成一个40-50人的部落,没有任何阶层划分;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一般由男性组成狩猎小队猎捕野生动物,女性则负责采集野果等食物;他们会造独木舟,编织篮筐,用石头、兽骨制作箭镞和渔叉。同行的欧洲人送给他们一条被子,却被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了部落中的每一个人。
材料二 1879年,智利探险队在火地岛上发现大量金沙,随后其他殖民者蜂拥而至,在岛上开采金矿、开设农场。为了获取更多土地,这些殖民者肆意烧杀抢掠,驱赶甚至悬赏屠杀火地岛原住民。所获财富被殖民者带回本国,很快转化为资本。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当时火地岛所处社会形态的特点。
(2)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结合材料二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解析] 第(1)问,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当时火地岛所处社会形态的特点,属于概括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概括。
有效信息①: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一般由男性组成狩猎小队猎捕野生动物,女性则负责采集野果等食物;他们会造独木舟,编织篮筐,用石头、兽骨制作箭簇和渔叉→可从生产力角度,说明当时火地岛还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有效信息②:“火地人”基本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十来个小家庭聚居在一起,组成一个40-50人的部落,没有任何阶层划分;同行的欧洲人送给他们一条被子,却被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了部落中的每一个人→可从生产关系角度,说明当时火地岛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第(2)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对此加以简要说明,属于说明类主观题,可根据材料内容对马克思的话作简要分析说明。
有效信息:1879年,智利探险队在火地岛上发现大量金沙,随后其他殖民者蜂拥而至,在岛上开采金矿、开设农场。为了获取更多土地,这些殖民者肆意烧杀抢掠,驱赶甚至悬赏屠杀火地岛原住民。所获财富被殖民者带回本国,很快转化为资本→可说明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海外殖民、烧杀抢掠等方式,取得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答案] (1)当时火地岛还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也可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替代)。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海外殖民、烧杀抢掠等方式,取得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积累。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结合材料,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本题共计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该问属于简答题,难度较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根据教材知识点回答即可。第二问要求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切入点较小。第二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回答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关键词①: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可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关键词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可联系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必然趋势: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50张PPT)
第2课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明确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理解社会形态更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我国国家制度的认同。
新知初探·夯实基础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萌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________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特点
资本家 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________
劳动者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商品经济
剩余价值
提醒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3.建立的基本条件及基本条件的形成方式
(1)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______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________当作资本。
(2)基本条件的形成方式: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____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劳动力
大量货币
掠夺
提示: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想一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吗?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________,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________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封建政权
劳动人民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______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产力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________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________陷入混乱
绝对过剩
社会生活

因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根本
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______
无政府状态
总根源
提醒 相对过剩的产生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资本家的财富和生产不断扩大,工人被剥削程度不断加深,人民购买力的增加跟不上生产扩大的幅度,最终导致商品的相对过剩。
四、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________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私人占有
无产阶级
2.实质及其地位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______。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____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3.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________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根源
决定
社会主义
小贴士: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生产关系中,所有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社会化(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间的矛盾。
[自我诊断]
1.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创造了剩余价值,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
提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
2.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
提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
×
3.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取向,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  )
提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

提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4.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绝对过剩。 (  )
×
核心素养·议题探究
议题一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
材料一 在14、15世纪到18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圈地的结果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6世纪到19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进行了野蛮的殖民掠夺,掠走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多公斤白银。英国仅在19世纪初的40多年中,通过走私运入中国鸦片,掠走约三四亿银元。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材料二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机器大工厂逐渐取代了昔日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这一巨大变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提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英国圈地运动、西班牙殖民者和英国的血腥掠夺都印证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结合材料一,谈谈对“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的理解。
提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
(2)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结合材料二,谈谈对该观点的理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
必然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重大
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新航路开辟后,养羊有利可图,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强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并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大牧场、大农场。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厂,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材料说明(  )
①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大量生产资料
③土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重要的生产资料
④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时期,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材料并没有涉及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①不符合题意。养羊有利可图,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强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并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大牧场、大农场,说明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获取大量生产资料,土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重要的生产资料,②③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没有涉及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了超出以往任何时代的辉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
①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实现了社会产品的公平分配,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①②正确。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剥削,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社会产品分配不公,资本主义制度下并未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③④不选。故本题选A。]
材料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议题二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美国7次,日本7次,联邦德国7次,法国5次,英国7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有的通过增加工人工资、吸收职工入股等方式增加工人福利。对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缓和了阶级矛盾,治愈了资本主义的痼疾。
提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②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的“瘟疫”及其基本特征,并分析引发“瘟疫”的根源。
提示: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2)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辨析。
1.资本主义自身为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消除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而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程度越高,资本就越发集中。所以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会不断激化。
(3)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应对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这些调整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被消灭。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准备着日益充分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是不相容的,它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生产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经济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社会化为新社会进行真正的全面的社会化管理做好了形式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2023·江苏卷)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
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通过科技革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B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的是科技创新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涉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但是自我调节功能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并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D不符合题意。]
母题
变式 若C项改为“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是否符合题意?
提示: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变式后,C观点虽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英国圈地运动、16世纪奴隶贸易和对亚洲进行鸦片贸易均是实证。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一历史过程(  )
①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暴力、掠夺实现的 ②记录了资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和野蛮的阶级 ③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是黑暗和深渊 ④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新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这一历史过程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暴力、掠夺实现的,也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新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命运,①④正确。相对于奴隶阶级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和野蛮的阶级,②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是社会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并非全是黑暗和深渊,③错误。故本题选B。]
5
2
4
3
题号
1
学情诊断·当堂评价
1.2023年上半年,美国金融业接连发生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银门银行等中小型银行倒闭的风险事件,以及其他一些银行股价暴跌、债券价格剧烈波动等市场动荡。在金融发达的美国,银行掀起倒闭风潮(  )
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绝对过剩
③不仅会重创美国经济,还会引发世界经济动荡
④意味着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痼疾,不可避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2
4
3
题号
1
B [美国接连发生银行倒闭的风险事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美国经济,也会引发世界经济动荡,①③正确。银行破产是经济危机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②错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痼疾,④错误。]
5
2
3
题号
1
4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2
3
题号
1
4
A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①②正确。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③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
2
3
题号
4
1
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如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普通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上述变化(  )
①并没有损害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②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的改变 ③表明工人阶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④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
2
3
题号
4
1
C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都是为了缓和自身同无产阶级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继续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并没有损害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①④符合题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缓和自身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以及生产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②错误。工人阶级仍然处于被剥削地位,③错误。故本题选C。]
4.《共产党宣言》认为资产阶级只有从生产力到全部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才能生存下去。资本主义已经容纳不下它自身创造的财富,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无法协调自身的矛盾,必然走向灭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4
3
题号
1
5

2
4
3
题号
1
5
C [资本主义已经容纳不下它自身创造的财富,强调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③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只有从生产力到全部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才能生存下去。资本主义已经容纳不下它自身创造的财富,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无法协调自身的矛盾,必然走向灭亡。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
4
3
题号
1
5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司空见惯的持续低迷的经济增长势头、此起彼伏的“街头政治”风潮以及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等,更加立体地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伴随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必将更加凸显,而这些矛盾无法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消除。资本主义的命运实际上早已注定。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的命运实际上早已注定”的理由。
2
4
3
题号
1
5
[解析] 本题设问的指向说明“资本主义的命运实际上早已注定”的理由,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角度分析。
关键词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必将更加凸显→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
关键词②:近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低迷、暴力恐怖活动此起彼伏、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暴露→可联系教材知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
4
3
题号
1
5
[答案]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时检测(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原始累积指的是资本家在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手段。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两个基本条件的过程。这两个基本条件是(  )
①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掠夺来获取剩余价值
②大量有人身自由却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③资产阶级通过夺取政权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 
④有能够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资本主义具有如下特征:产品和服务是由于以获利为目的的交换而生产的,其中人类的劳动力也成为一种商品,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依赖于市场。劳动者需要进入市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工资购买生活资料,资本家需要进入市场购买劳动力原料并出卖产品以获得利润。资本主义的运行法则意味着(  )
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更加隐蔽 
②资本主义运行存在特殊规律 
③劳动者和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劳动者和资本家逐渐实现了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后爆发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起来。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②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倒退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人的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5.有人将马克思比作一位“好医生”,将《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视作给资本主义制度开出的“诊断书”,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根本透彻的分析。以下关于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国家干预来克服 ②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噩梦。下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经济大幅度衰退 
②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表现 
④经济危机促进了工人待遇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伴侣,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8.2023年2月,通胀高企导致实际工资缩水引发英国各地各行业的罢工活动愈演愈烈,折射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酷现实。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解读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通货膨胀高企是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D.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9.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李光耀曾在他的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指出,欧洲的高福利并没有前途,高福利制度只会让欧洲逐步地走向衰落。如今西方国家纷纷爆发高福利危机,加快了西方衰落的历史进程。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福利制度使劳动者丧失奋斗的动力,导致国家衰落 ②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 ④高福利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根据美联储发布的美国财富分布情况,美国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总净资产为36.2万亿美元,超过了中产家庭持有的35.7万亿美元。这是自1989年美联储开始追踪该数据以来,1%富人拥有的财富首次超越60%的中产。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其社会两极分化的深层次根源 ②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可缓和性是经济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③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有现象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达尔文来到南美洲一个名为火地岛的地方考察,详细记录了当地原住民“火地人”的生活。“火地人”基本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十来个小家庭聚居在一起,组成一个40-50人的部落,没有任何阶层划分;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一般由男性组成狩猎小队猎捕野生动物,女性则负责采集野果等食物;他们会造独木舟,编织篮筐,用石头、兽骨制作箭镞和渔叉。同行的欧洲人送给他们一条被子,却被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了部落中的每一个人。
材料二 1879年,智利探险队在火地岛上发现大量金沙,随后其他殖民者蜂拥而至,在岛上开采金矿、开设农场。为了获取更多土地,这些殖民者肆意烧杀抢掠,驱赶甚至悬赏屠杀火地岛原住民。所获财富被殖民者带回本国,很快转化为资本。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当时火地岛所处社会形态的特点。
(2)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结合材料二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结合材料,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时检测(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A D A C C D B
1.D [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依靠暴力、充满掠夺的过程,但是资产阶级获取剩余价值则是通过隐蔽的手段,不是依靠暴力、掠夺来获取剩余价值,①错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④正确。资产阶级通过夺取政权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目标,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③错误。故本题选D。]
2.A [资本家占有的是工人劳动力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给工人支付了工资,其剥削带有隐蔽性,资本主义运行有其特殊规律,①②符合题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占有;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与工人是雇佣关系,地位不平等,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
3.C [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之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而不是倒退,②错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后爆发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这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非直接生产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A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B不符合题意。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不是原因,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排除。故本题选A。]
5.D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④正确。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①错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③错误。故本题选D。]
6.A [经济危机带来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停滞,劳动者失业,必然导致经济大幅度衰退,①符合题意。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②符合题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表现,③错误。发生经济危机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待遇会下降,④错误。故本题选A。]
7.C [社会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A不符合题意。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B、D错误。资本主义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正确。]
8.C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错误。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B错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酷现实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C正确。D选项不是对材料现象的本质分析,排除。]
9.D [福利制度加快了西方国家衰落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导致国家衰落,①错误。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②错误,④正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可知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③正确。故本题选D。]
10.B [材料强调美国家庭财富占有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两极分化严重,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其社会两极分化的深层次根源,①正确。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上可以缓和,②错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存在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现象,③错误。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正确。故本题选B。]
11.(1)当时火地岛还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也可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替代)。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海外殖民、烧杀抢掠等方式,取得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积累。
1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必然趋势: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