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图像识别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的变化规律1.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体细胞为2n的生物为例)项目 精(卵) 原细胞 减数分裂前间期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子细胞核DNA 2n 2n→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n染色体 2n 2n 2n 2n 2n 2n→n n n 2n 2n→n n染色单体 0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0 0 0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变化曲线(1)在减数分裂前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后(FH段和f′h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1。(2)在减数分裂前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CF段和cf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2。(3)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①BC段——DNA复制。②DE(de)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③ff′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④H(h)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例)(1)次级性母细胞在分裂的前期、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量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相同。(2)后期Ⅱ,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相等,且二者都与正常体细胞中的相等。(3)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为2n,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可为4n。 归纳引发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四大原因例1 如图是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E段可发生有丝分裂,FL段可发生减数分裂B.CD段和GH段染色体数量都相等C.GH段都存在染色单体D.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例2 如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与核DNA数量关系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B.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C.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D.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二、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1.结合不同分裂时期的特点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1)三个前期图像的判断(染色体看似散乱地排列在细胞中)①判断步骤:②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分裂前期Ⅰ,C为减数分裂前期Ⅱ。(2)三个中期图像的判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①判断步骤:②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分裂中期Ⅱ,C为减数分裂中期Ⅰ。(3)三个后期图像的判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动物细胞质膜开始凹陷)①判断步骤:②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分裂后期Ⅱ,C为减数分裂后期Ⅰ。2.“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时期(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例3 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Ⅰ,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Ⅱ,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Ⅱ,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恒定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例4 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错误有( )A.0处 B.1处 C.2处 D.4处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内染色体数量以及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量的变化情况(设一个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染色体数量和核DNA分子数量的变化B.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C.在MN段,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量相同的核DNAD.在IJ段,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换2.(多选)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下列关于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B.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④⑥分别为减数分裂后期Ⅰ、减数分裂后期 Ⅱ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量暂时加倍3.(2024·南京高一期中)某实验小组对某雄性动物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并绘制了甲、乙、丙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展示部分染色体),图丁表示该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B.图乙中的染色单体数与图丙相同,两图都对应图丁的①阶段C.图丁中①⑤⑥⑦阶段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图丁中②→③、⑤→⑥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相同4.(多选)(2024·扬州高一质检)某实验小组以某二倍体动物(2n=24)的卵巢为材料,先后观察到甲、乙、丙、丁四个正常细胞中相关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细胞 甲 乙 丙 丁染色体数/个 24 48 12 24同源染色体对数/对 12 24 0 0染色单体数/条 48 0 24 0A.甲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B.乙细胞一定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丙细胞一定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D.若乙、丙、丁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细胞,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丙→乙→丁5.图1所示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是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D段含有核DNA分子12个B.图2细胞对应时期为图1的AB段C.FG段可发生交换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结果6.(2024·常州高一检测)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图4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该细胞内相关物质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核内________________,图2表示______分裂时染色体数量变化。(2)图3中对应图1中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______(填字母),图3中的b细胞对应图2中__________段。若图1和图2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则图1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2中________段的变化原因相同。(3)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够________进而形成四分体。图3的a细胞中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4)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乙时期对应图3中的____(填字母)细胞。答案精析例1 B [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8条或16条,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8条,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例2 A [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A正确;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①,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此时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图甲所示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错误。]例3 D [图①表示减数分裂中期Ⅰ,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②表示减数分裂后期Ⅱ,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图③表示减数分裂中期Ⅱ,该动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一般为4条,只有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加倍,暂时为8条。]例4 C [①处为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③处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的位置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有2处错误。]跟踪训练1.A [由于DNA复制加倍,图中实线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量的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A错误;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量相等,即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B正确;在MN段,着丝粒分裂产生的染色体还未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量相同的核DNA,C正确;IJ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四分体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D正确。]2.ABD [②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前期Ⅰ;③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发生分离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Ⅰ;⑤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中也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但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Ⅱ。]3.B [图乙中的染色单体数与图丙相同,图乙对应图丁的①阶段,而图丙对应图丁的⑤阶段,B错误。]4.ABC [甲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A正确;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数较体细胞增加了一倍,且没有染色单体,由此可知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还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故丙细胞一定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C正确;丁细胞一定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结合B、C项的分析可知,若乙、丙、丁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细胞,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丁,D错误。]5.B [图2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Ⅱ,由此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条;图1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对数,AF段表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染色体数量加倍,核DNA数=染色体数=12,A正确,B错误;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6.(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减数 (2)b、c A2B2 D2E2 (3)联会 4(或四) 初级精母细胞 (4)甲 c解析 (1)图1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中A1B1进行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图2过程中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最终减半,为减数分裂,说明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图1中B1C1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b、c;图3中的b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A2B2段,图1中C1D1段发生着丝粒分裂,与图2中D2E2段的变化原因相同。(4)图4中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丁表示精细胞。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图4乙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目比为1∶2∶2,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因而可对应图3中的c细胞。(共42张PPT)微专题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图像识别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的变化规律1.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体细胞为2n的生物为例)项目 精(卵) 原细胞 减数 分裂 前间期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子细胞核DNA 2n 2n→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 2n→n n染色体 2n 2n 2n 2n 2n 2n→n n n 2n 2n→n n染色单体 0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0 0 0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变化曲线(1)在减数分裂前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后(FH段和f'h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1。(2)在减数分裂前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CF段和cf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2。(3)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①BC段——DNA复制。②DE(de)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③ff'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④H(h)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例)(1)次级性母细胞在分裂的前期、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量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相同。(2)后期Ⅱ,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相等,且二者都与正常体细胞中的相等。(3)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为2n,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最多可为4n。归纳引发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四大原因核心归纳例1 如图是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E段可发生有丝分裂,FL段可发生减数分裂B.CD段和GH段染色体数量都相等C.GH段都存在染色单体D.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8条或16条,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8条,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例2 如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与核DNA数量关系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B.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C.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D.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A正确;图甲所示细胞对应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①,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此时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图甲所示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错误。二、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1.结合不同分裂时期的特点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1)三个前期图像的判断(染色体看似散乱地排列在细胞中)①判断步骤:②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分裂前期Ⅰ,C为减数分裂前期Ⅱ。(2)三个中期图像的判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 ①判断步骤: ②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分裂中期Ⅱ,C为减数分裂中期Ⅰ。(3)三个后期图像的判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动物细胞质膜开始凹陷) ①判断步骤: ②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分裂后期Ⅱ,C为减数分裂后期Ⅰ。2.“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时期(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例3 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Ⅰ,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Ⅱ,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减数分裂中期Ⅱ,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恒定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图①表示减数分裂中期Ⅰ,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②表示减数分裂后期Ⅱ,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图③表示减数分裂中期Ⅱ,该动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一般为4条,只有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加倍,暂时为8条。例4 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错误有A.0处B.1处C.2处D.4处√①处为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③处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的位置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有2处错误。1.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内染色体数量以及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量的变化情况(设一个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染色体数量和核DNA分子数量的变化B.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C.在MN段,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量相同的核DNAD.在IJ段,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换跟踪训练123456√由于DNA复制加倍,图中实线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DNA分子数量的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A错误;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染色体与核DNA分子数量相等,即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B正确;跟踪训练123456在MN段,着丝粒分裂产生的染色体还未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量相同的核DNA,C正确;IJ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四分体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D正确。跟踪训练1234562.(多选)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下列关于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B.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④⑥分别为减数分裂后期Ⅰ、减数分裂后期Ⅱ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量暂时加倍√√√跟踪训练123456123456②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前期Ⅰ;③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发生分离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Ⅰ;跟踪训练123456⑤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中也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但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Ⅱ。跟踪训练3.(2024·南京高一期中)某实验小组对某雄性动物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并绘制了甲、乙、丙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展示部分染色体),图丁表示该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B.图乙中的染色单体数与图丙相同,两图都对应图丁的①阶段C.图丁中①⑤⑥⑦阶段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图丁中②→③、⑤→⑥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相同√跟踪训练123456图乙中的染色单体数与图丙相同,图乙对应图丁的①阶段,而图丙对应图丁的⑤阶段,B错误。123456跟踪训练4.(多选)(2024·扬州高一质检)某实验小组以某二倍体动物(2n=24)的卵巢为材料,先后观察到甲、乙、丙、丁四个正常细胞中相关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B.乙细胞一定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丙细胞一定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D.若乙、丙、丁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细胞,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丙→乙→丁跟踪训练123456细胞 甲 乙 丙 丁染色体数/个 24 48 12 24同源染色体对数/对 12 24 0 0染色单体数/条 48 0 24 0√√√甲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A正确;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数较体细胞增加了一倍,且没有染色单体,由此可知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跟踪训练123456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还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故丙细胞一定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C正确;丁细胞一定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结合B、C项的分析可知,若乙、丙、丁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细胞,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丁,D错误。跟踪训练123456细胞 甲 乙 丙 丁染色体数/个 24 48 12 24同源染色体对数/对 12 24 0 0染色单体数/条 48 0 24 05.图1所示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是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D段含有核DNA分子12个B.图2细胞对应时期为图1的AB段C.FG段可发生交换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结果跟踪训练123456√图2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后期Ⅱ,由此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条;图1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对数,AF段表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染色体数量加倍,核DNA数=染色体数=12,A正确,B错误;跟踪训练123456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跟踪训练1234566.(2024·常州高一检测)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图4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该细胞内相关物质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跟踪训练123456(1)图1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核内 ,图2表示 分裂时染色体数量变化。 跟踪训练123456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减数图1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中A1B1进行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图2过程中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最终减半,为减数分裂,说明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跟踪训练123456(2)图3中对应图1中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 (填字母),图3中的b细胞对应图2中 段。若图1和图2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则图1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2中 段的变化原因相同。跟踪训练123456b、cA2B2D2E2图1中B1C1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b、c;图3中的b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A2B2段,图1中C1D1段发生着丝粒分裂,与图2中D2E2段的变化原因相同。跟踪训练123456(3)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够 进而形成四分体。图3的a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的名称为 。跟踪训练123456联会4(或四)初级精母细胞(4)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乙时期对应图3中的 (填字母)细胞。跟踪训练123456甲c图4中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丁表示精细胞。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图4乙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目比为1∶2∶2,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因而可对应图3中的c细胞。跟踪训练12345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微专题一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图像识别.docx 第一章 微专题一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等数量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图像识别.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