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及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实验设计一、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1.判定遗传病的类型(1)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若系谱图中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母亲正常,子女全正常,与父亲是否患病无关,则很可能是细胞质遗传。如图所示。(2)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如图所示: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3)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1。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女性患者”。a.若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3。b.若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4。②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男性患者”。a.若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5。b.若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6。(5)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①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图所示:②如图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关于“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的概率计算(1)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则: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②男孩患病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2)伴性遗传如果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该性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则: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②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的概率。例1 ①~④为4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最可能依次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的是(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例2 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B.乙病为红绿色盲,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方法规律→二、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方法(1)位置关系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甲和乙: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丙:(2)判断方法①自交法:如果双杂合子自交,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3∶1或1∶2∶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9∶3∶3∶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测交法:双杂合子与双隐性纯合子测交,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的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4.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纯合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进行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让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观察F2的表型情况。即:例3 科学家在研究果蝇的突变体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有显性基因A(控制卷翅,a控制正常翅)和显性基因F(控制星状眼,f控制正常眼),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现让基因型为AaFf的两只雌、雄果蝇进行交配,欲定位A/a,F/f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有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乙、丙中基因A/a,F/f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若杂交后代有3种表型,比例为1∶2∶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C.若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比例为4∶2∶2∶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D.若杂交后代有2种表型,比例为1∶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例4 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隐性雄性个体→F1方法2: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1.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患者为红绿色盲,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自( )A.1号 B.2号 C.3号 D.4号2.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Ⅲ2一定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B.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C.Ⅰ1和Ⅰ2生出带有甲病基因又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3/16D.Ⅰ1和Ⅰ2生出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5种可能3.(多选)(2024·宿迁高一期中)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植株高茎和矮茎受基因A、a控制,宽叶和狭叶受基因B、b控制。现将两株女娄菜杂交,所得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矮茎宽叶=3∶1、雄株中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3∶3∶1∶1。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C.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4种D.子代雄株高茎宽叶中纯合子占1/44.某种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现有纯合雌雄个体若干,若要判断这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选择下列哪种方法能作出判断( )A.红花雌性个体与白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再相互交配B.白花雌性个体与红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再相互交配C.红花雌性个体与白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红花雄性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D.白花雌性个体与红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红花雌性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5.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1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2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3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6.(2024·徐州高一期中)番茄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紫茎和绿茎(由D、d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由H、h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编号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及比例实验一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实验二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1)仅根据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判断出______(填“0”“1”或“2”)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一、二的结果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2)亲本的紫茎缺刻叶①、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3)紫茎缺刻叶①与紫茎缺刻叶③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代的紫茎缺刻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4)若番茄的果实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且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所示,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上番茄果实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实验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答案精析例1 C [据题图分析可知,图①家系中,第二代的一对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②家系中,代代有患者,说明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父亲患病、女儿都患病,很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③家系中,第二代的一对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很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④家系中,父亲患病,儿子、孙子都患病,很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例2 D [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正常,生下患甲病女孩Ⅲ-6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是红绿色盲,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B错误;对于甲病(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4是杂合子(Aa),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C错误;对于乙病(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Ⅱ-3为红绿色盲患者,则Ⅰ-1基因型为XBXb,Ⅱ-4是携带者(XBXb)的概率是,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D正确。]例3 C例4 C [从方法设计上讲,方法1达不到设计目的,因为不管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结果都为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方法2的设计是正确的,假设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那么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Xa×XAYA→XAXa、XaYA,则得出结论①;假设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aXa×XAY→XAXa、XaY,则得出结论②。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跟踪训练1.B [设该病的相关基因为B和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型为XbY,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5号个体,说明5号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BXb,又因为1号和2号都不患红绿色盲,故2号为杂合子,即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2.D [分析题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因为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Ⅲ2的基因型为AaXBY,即Ⅲ2一定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A、B正确;Ⅰ1和Ⅰ2生出的孩子带有甲病基因(Aa、aa)的概率为3/4,患乙病(XbY)的概率是1/4,故Ⅰ1和Ⅰ2生出带有甲病基因又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3/4×1/4=3/16,C正确;Ⅰ1和Ⅰ2的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分别为aaXbY、aaXBY、aaXBXB、aaXBXb、AAXbY、AaXbY,D错误。]3.ABC [子代雄株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Y、AaXBY,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占1/3,D错误。]4.B [假设花色相关基因为A、a,白花雌性个体与红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若F1红花全为雌性,白花全为雄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再相互交配,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F1的基因型是Aa,则F2的雌性和雄性花色均为红花∶白花=3∶1;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由于F1的基因型是XAXa和XaYA,则F2的白花只有雌性,可以确定基因所在的位置,B正确。]5.C [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B正确;杂交组合2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两种情况下F1表型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C错误;杂交组合3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B)=1∶1,故通过杂交组合3,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正确。]6.(1)2 绿茎和马铃薯叶 自由组合 (2)DDHh DdHh (3)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1/6 (4)①红色∶黄色=3∶13 ②红色∶黄色=0∶4 ③红色∶黄色=1∶3解析 (4)据图分析可知,红色果实基因型为A_bb;黄色果实基因型为A_B_、aa_ _。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红色基因型为A_bb的概率为3/4×1/4=3/16,黄色基因型为A_B_、aa_ _,概率为1-3/16=13/16,红色∶黄色=3∶13。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均为黄色,即红色∶黄色=0∶4。③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即红色∶黄色=1∶3。(共49张PPT)微专题四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及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实验设计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一、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1.判定遗传病的类型(1)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若系谱图中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母亲正常,子女全正常,与父亲是否患病无关,则很可能是细胞质遗传。如图所示。(2)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如图所示: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3)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1。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女性患者”。a.若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3。b.若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4。②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男性患者”。a.若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5。b.若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6。(5)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①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图所示:②如图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关于“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的概率计算(1)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则: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②男孩患病的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2)伴性遗传如果控制某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该性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则: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②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的概率。例1 ①~④为4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最可能依次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的是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据题图分析可知,图①家系中,第二代的一对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②家系中,代代有患者,说明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父亲患病、女儿都患病,很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③家系中,第二代的一对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很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④家系中,父亲患病,儿子、孙子都患病,很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例2 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B.乙病为红绿色盲,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正常,生下患甲病女孩 Ⅲ-6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是红绿色盲,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B错误;对于甲病(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4是杂合子(Aa),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C错误;对于乙病(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Ⅱ-3为红绿色盲患者,则Ⅰ-1基因型为XBXb,Ⅱ-4是携带者(XBXb)的概率是,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D正确。方法规律→二、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方法(1)位置关系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甲和乙: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丙:(2)判断方法①自交法:如果双杂合子自交,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3∶1或1∶2∶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9∶3∶3∶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测交法:双杂合子与双隐性纯合子测交,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的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4.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纯合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进行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让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观察F2的表型情况。即:例3 科学家在研究果蝇的突变体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有显性基因A(控制卷翅,a控制正常翅)和显性基因F(控制星状眼,f控制正常眼),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现让基因型为AaFf的两只雌、雄果蝇进行交配,欲定位A/a,F/f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有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乙、丙中基因A/a,F/f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若杂交后代有3种表型,比例为1∶2∶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C.若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比例为4∶2∶2∶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D.若杂交后代有2种表型,比例为1∶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例4 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隐性雄性个体→F1方法2: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从方法设计上讲,方法1达不到设计目的,因为不管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结果都为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方法2的设计是正确的,假设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那么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Xa×XAYA→XAXa、XaYA,则得出结论①;假设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aXa×XAY→XAXa、XaY,则得出结论②。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1.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患者为红绿色盲,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自A.1号 B.2号 C.3号 D.4号跟踪训练123456√设该病的相关基因为B和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的基因型为XbY,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5号个体,说明5号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BXb,又因为1号和2号都不患红绿色盲,故2号为杂合子,即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跟踪训练1234562.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其中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Ⅲ2一定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B.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C.Ⅰ1和Ⅰ2生出带有甲病基因又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3/16D.Ⅰ1和Ⅰ2生出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5种可能√跟踪训练123456123456分析题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因为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Ⅲ2的基因型为AaXBY,即Ⅲ2一定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A、B正确;跟踪训练123456Ⅰ1和Ⅰ2生出的孩子带有甲病基因(Aa、aa)的概率为3/4,患乙病(XbY)的概率是1/4,故Ⅰ1和Ⅰ2生出带有甲病基因又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3/4×1/4=3/16,C正确;Ⅰ1和Ⅰ2的患病孩子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分别为aaXbY、aaXBY、aaXBXB、aaXBXb、AAXbY、AaXbY,D错误。跟踪训练3.(多选)(2024·宿迁高一期中)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植株高茎和矮茎受基因A、a控制,宽叶和狭叶受基因B、b控制。现将两株女娄菜杂交,所得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矮茎宽叶=3∶1、雄株中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3∶3∶1∶1。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C.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4种D.子代雄株高茎宽叶中纯合子占1/4√跟踪训练123456√√子代雄株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Y、AaXBY,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占1/3,D错误。123456跟踪训练4.某种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现有纯合雌雄个体若干,若要判断这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选择下列哪种方法能作出判断A.红花雌性个体与白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再相互交配B.白花雌性个体与红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再相互交配C.红花雌性个体与白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红花雄性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D.白花雌性个体与红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F1红花雌性个体与白花个体杂交跟踪训练123456√假设花色相关基因为A、a,白花雌性个体与红花雄性个体进行杂交,若F1红花全为雌性,白花全为雄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再相互交配,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F1的基因型是Aa,则F2的雌性和雄性花色均为红花∶白花=3∶1;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由于F1的基因型是XAXa和XaYA,则F2的白花只有雌性,可以确定基因所在的位置,B正确。跟踪训练1234565.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杂交组合1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2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3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跟踪训练123456√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B正确;杂交组合2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两种情况下F1表型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C错误;跟踪训练123456杂交组合3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B)=1∶1,故通过杂交组合3,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正确。跟踪训练123456实验编号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及比例实验一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实验二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6.(2024·徐州高一期中)番茄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紫茎和绿茎(由D、d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由H、h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跟踪训练123456实验编号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及比例实验一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实验二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1)仅根据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判断出 (填“0”“1”或“2”)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隐性性状是 。根据实验一、二的结果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跟踪训练1234562绿茎和马铃薯叶自由组合实验编号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及比例实验一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实验二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2)亲本的紫茎缺刻叶①、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是 、 。(3)紫茎缺刻叶①与紫茎缺刻叶③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后代的紫茎缺刻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DDHhDdHh∶紫茎马铃薯叶=3∶1紫茎缺刻叶1/6跟踪训练123456(4)若番茄的果实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且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所示,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上番茄果实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实验预测及结论:跟踪训练123456①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 ,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红色∶黄色=3∶13跟踪训练123456据图分析可知,红色果实基因型为A_bb;黄色果实基因型为A_B_、aa_ _。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红色基因型为A_bb的概率为3/4×1/4=3/16,黄色基因型为A_B_、aa_ _,概率为1-3/16=13/16,红色∶黄色=3∶13。跟踪训练123456②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红色∶黄色=0∶4跟踪训练123456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均为黄色,即红色∶黄色=0∶4。跟踪训练123456③若子代番茄果实的颜色及比例为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 红色∶黄色=1∶3跟踪训练123456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即红色∶黄色=1∶3。跟踪训练12345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微专题四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及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实验设计.docx 第一章 微专题四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及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实验设计.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