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五课:中国的外交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标要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必要性,意义,举措以及中国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目标】1.识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四项内容)2.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3.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五个要求)4.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教学重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教学难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背景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社会信息化地球村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背景金融危机战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网络攻击3、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背景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面对动荡不安的大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习近平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五 个 坚 持(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要求(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要求(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要求(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知识整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求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典例解析】1.2021年1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于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指出,面向未来,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四个不会改变”反映了中国致力于( )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多极均衡的世界 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④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典例解析】2.2022年3月8日,习主席在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指出,中方支持法德两国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为欧洲持久安全着想,坚持战略自主,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习主席曾经多次强调,希望欧方坚持战略自主,明辨是非,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合作向前发展。坚持战略自主有利于( )①对外政策更好体现自身的长远利益 ②独立地对国际问题作出自己的态度③不断扩大国家间合作的内容和领域 ④维护世界安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典例解析】3.101年前,一艘小小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航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人类解放事业的大潮中,自成立之日起,始终践行“大道不孤、四海一家”的行动价值,以百年奋斗的“自转”推动世界历史的“公转”,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促进人类进步、追求世界大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②百年奋斗事迹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③跨世纪航程中坚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略决定着人类文明进步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对外开放角度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WTO所管理的体制。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多边经济体系中三大国际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2、多边贸易角度(1) 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2) 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3、公共外交角度(1)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就全球治理来讲,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3)就推动经济全球化而言,我们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4)就国与国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6)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积极成效。(7)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知识整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贯彻落实【典例解析】4.为破解全球发展困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响应;60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共同探讨当前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之道。由此可见( )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③联合国为实践真正的多边主义提供了最佳场所④中国是促进世界发展的积极因素与坚定力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B【典例解析】5.202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倡导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的新架构,是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政治对话平台和南南合作多边机制。该机制的创建有利于( )①促进中非共同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②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潜在的全球风险③促进中非合作机制,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动机”④我国成为世界中坚力量,主导国际事务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D【典例解析】6.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在国与国交往中大力弘扬民主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这表明( )①中国是民主的忠实追求者、积极推动者和模范践行者②中国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致力于捍卫国际新秩序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发挥了建设性作用④中国尊重联合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建设新型国际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易混易错】1.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领导国际新秩序的责任担当。( × )【解析】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但中国承诺永远不称霸,主张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所以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2.中国所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 )【解析】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利益分歧是一种常态,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外交思想。( × )【解析】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但这一思想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一些国家的外交行为仍然追求单边绝对优势,无法考虑他国合理关切。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在考虑共同利益的同时关切自身利益( × )【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但是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合理关切他国利益,努力寻求各国共同利益。【易混易错】5.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要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 )【解析】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中国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世界多极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建设性力量但非主导力量。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特有的价值追求 ( × )【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 × )课堂小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背景内涵具体内容(措施)意义中国方案中国行动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以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国的“朋友圈”持续扩大。中国迄今已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被誉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中国历经八年谈判,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RCEP)。这是推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制度性成果。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特色,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胸怀天下”的底色以及“大国担当”的格局。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运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如何体现“大国担当”。(1)【答案】①我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践行多边主义,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②中国迄今已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被誉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体现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③中国正式签署RCEP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取得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制度性成果,体现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 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分析中国怎样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在全球治理行动中。(2)答案: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扩大朋友圈。②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入RCEP,推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