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节保护土壤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0七下·鄞州期末)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病菌、污染物、有毒物品不经处理均对环境造成污染。【解答】 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故选:B2.(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列物质还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解答】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故答案为:B3.(2020七下·慈溪期中)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4.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5.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解答】A、 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B、 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C、 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D、 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故选D4.(2021七下·鄞州期末)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A.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B.植树造林,退耕还林C.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以上说法都对【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土壤的措施相关知识。【解答】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都是保护土壤的措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5保护大气圈课后小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退田还湖C.修建水库 D.改善能源结构【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解答】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 ;故答案为:A.6.(2021七下·浙江期末)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过往船舶的顺利通行,故A不合题意;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故B不合题意;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可以减小环境污染,节约材料和能源,故C不合题意;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产生的烟尘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故选D。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D.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答案】B【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维持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减弱噪音,利人健康,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解答时可以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防风固沙的作用方面来切入.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沙化C.土壤荒漠化 D.以上三方面都是【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解答】选D。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分析】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治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荒漠化。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低碳生活【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容易诱发地质灾害。本题可以从环保,节电,节能,低碳生活,废物回收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节约了资源,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是保护环境的做 法;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也不环保。10.(2020七下·慈溪期中)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目的是( )A.人们更需要产品 B.人们更需要木材C.人们更需要粮食 D.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 1、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2、各类植物都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解答】西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通过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植被,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答案】(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根据垃圾回收、再生性质和用途,结合图片进行判断解题。【解答】(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 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答案】(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解答】(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B符合题意。(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土壤是 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是地球上 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 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 的。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 。【答案】绿色植物;动物;生存和发展;有限;低【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土壤资源的情况回答。【解答】在自然界中,陆生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许多动物和微生物也生活在土壤中。是地球上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日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低。故答案为:绿色植物;动物;生存和发展;有限;低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 和 。土壤污染主要有 污染、 污染和 污染等。过度开发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 和 等。【答案】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耕地被蚕食;土地沙漠化【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主要结合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进行解答。【解答】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当土壤中含有害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过度开发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耕地被蚕食和土地沙漠化等。故答案为: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耕地被蚕食;土地沙漠化三、实验探究题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答案】(1)水土(2)大气(3)植树造林【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可以从植被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护的措施方面来切入。【解答】(1)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因此A坡与B坡不同的变量是草皮(植被)。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植被多)汇人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植被少)的比较多。故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因此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3)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最有效措施。温州土壤资源短缺,保护土壤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严禁乱砍滥伐等。故答案为:(1)水土(或土壤)(2)大气(或空气、或环境)(3)植树造林(或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或严禁乱砍滥伐)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节保护土壤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0七下·鄞州期末)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2.(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列物质还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3.(2020七下·慈溪期中)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4.(2021七下·鄞州期末)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A.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B.植树造林,退耕还林C.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以上说法都对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5保护大气圈课后小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退田还湖C.修建水库 D.改善能源结构6.(2021七下·浙江期末)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D.防风固沙、消除噪音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沙化C.土壤荒漠化 D.以上三方面都是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10.(2020七下·慈溪期中)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目的是( )A.人们更需要产品 B.人们更需要木材C.人们更需要粮食 D.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二、填空题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 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土壤是 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是地球上 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 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 的。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3 人类活动与土壤)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 和 。土壤污染主要有 污染、 污染和 污染等。过度开发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 和 等。三、实验探究题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4.2 土壤与植物)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病菌、污染物、有毒物品不经处理均对环境造成污染。【解答】 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故选:B2.【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解答】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4.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5.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解答】A、 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B、 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C、 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D、 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故选D4.【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土壤的措施相关知识。【解答】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都是保护土壤的措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解答】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 ;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过往船舶的顺利通行,故A不合题意;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故B不合题意;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可以减小环境污染,节约材料和能源,故C不合题意;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产生的烟尘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B【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维持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减弱噪音,利人健康,所以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解答时可以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防风固沙的作用方面来切入.8.【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解答】选D。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分析】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治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荒漠化。9.【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低碳生活【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容易诱发地质灾害。本题可以从环保,节电,节能,低碳生活,废物回收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节约了资源,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是保护环境的做 法;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也不环保。10.【答案】D【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 1、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2、各类植物都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解答】西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通过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植被,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11.【答案】(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根据垃圾回收、再生性质和用途,结合图片进行判断解题。【解答】(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12.【答案】(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解答】(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B符合题意。(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13.【答案】绿色植物;动物;生存和发展;有限;低【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土壤资源的情况回答。【解答】在自然界中,陆生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许多动物和微生物也生活在土壤中。是地球上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日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低。故答案为:绿色植物;动物;生存和发展;有限;低14.【答案】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耕地被蚕食;土地沙漠化【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主要结合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进行解答。【解答】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当土壤中含有害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过度开发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耕地被蚕食和土地沙漠化等。故答案为: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耕地被蚕食;土地沙漠化15.【答案】(1)水土(2)大气(3)植树造林【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可以从植被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护的措施方面来切入。【解答】(1)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因此A坡与B坡不同的变量是草皮(植被)。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植被多)汇人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植被少)的比较多。故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因此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3)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最有效措施。温州土壤资源短缺,保护土壤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严禁乱砍滥伐等。故答案为:(1)水土(或土壤)(2)大气(或空气、或环境)(3)植树造林(或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或严禁乱砍滥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节保护土壤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节保护土壤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