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4 孙权劝学栏目导航积累运用课内精读类文迁移对比阅读积累运用同“耶”,语气词另,另外 研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历史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罢了”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A导析:A A项,治:研究。D导析:D A项,介词,用/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项,做/替;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项,均解释为“于是”。故选D。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A导析:A 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C.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D.“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经》等书。C导析:C A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B项,“纪传体”应改为“编年体”;D项,“五经”不包含《乐经》,应改为《春秋》。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离开了。课内精读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10.课文中的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 答案:先给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再帮吕蒙指出学习的方法和目的;最后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11.从孙权对吕蒙劝学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孙权是一个善劝的君主,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充满期望,却又不失君主的身份。12.孙权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孙权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易为人所接受。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类文迁移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权谓蒙及蒋钦曰”与“及其家穿井”中的“及”,意思不同。B.“终日不食”与成语“善始善终”中的“终”的意思不相同。C.“终夜不寝以思”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都是介词。D.《书》指《尚书》,《诗》指《诗经》,两者都属于“五经”。C导析:C C项,“终夜不寝以思”中的“以”是连词,并非介词。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终成/大业B.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终成大业C.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终成大业D.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终成大业B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译文: (2)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译文: (我)在军队中经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像你们两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了必然有收获,难道可以不去学吗 16.面对吕蒙的推托,《孙权劝学》和本文中孙权采取的劝学方法有何异同 (4分)答案:相同点:都采取了现身说法的方法。不同点:本文还采取了引用名言和举名人事例的方法。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当权掌管事务,应当多学习,来提高自己。”吕蒙说:“(我)在军队中经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小时候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自己认为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了必然有收获,难道可以不去学吗 (你们)应该赶快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当年光武帝统率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还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不勉励自己呢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全文。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A.“及鲁肃过寻阳”与“及其家穿井”中的“及”意思相同,均为“待,等到”。B.“蒙辞以军中多务”与“以记其事”中的“以”用法相同,均为“连词,来”。C.“负笈从师”与“负重前行”中的“负”用法不同,分别为“动词作名词/动词”。D.《资治通鉴》是一部史学巨著,由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为编年体通史。A导析:A B项,介词,用,拿/连词,来;C项,均为动词;D项,司马光为北宋人。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译文: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该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 19.学完甲文,小文同学和你进行了讨论。小文:甲文这篇文章,给人很多启发啊!你:是的,吕蒙的变化大到能让人“刮目相待”,启示我们:① 。小文:从孙权劝说的角度看,启示我们劝人要讲策略,从吕蒙接受规劝的角度看,还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如果从鲁肃评价的角度来看,又得到不一样的启示,即② 。 开卷有益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20.如果用乙文中的任末做榜样,来劝说吕蒙学习,可以吗 请说说理由。答案:(示例一)可以。用任末的事例来激励吕蒙应该会让他更重视学习。任末的两句话对“当涂掌事”的吕蒙也有现实意义,不学的话,他就不会有成就,对社会就没有用处。(示例二)不可以。任末的例子是关于做大学问的,吕蒙的读书只是副业;任末的两句话语气强硬,不如孙权的刚柔并济,可能适得其反。参考译文:【乙】任末十四岁时,(他)背着书箱求师,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 ”(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出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来照明。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要勤奋好学,即使去世了但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行尸走肉罢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