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小学课时教案课题: 《守护生命》课型 新授 第 19-20 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多种守护生命的职业人群;学会运用简单图形和丰富色彩创作一幅抢险救灾的想象画;能观察并描述设计师设计安全用品的常见方式,如形状、颜色、材质等;能够模仿设计师画出简单的救援设备草图,标注出关键部分。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想象画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画面组织能力;在分析安全用品设计和绘制救援设备草图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救援队员等群体守护生命的艰辛与伟大,培养学生对这些群体的感恩与敬佩之情,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全面深入地讨论并列举守护生命的各类职业人群,理解他们的工作价值。 2.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合理构图、色彩搭配完成抢险救灾想象画的创作。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清晰阐述设计师设计安全用品的方式。 4.帮助学生掌握绘制救援设备草图的方法,能够清晰表达设计意图。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同职业守护生命的独特意义和复杂方式,避免认知的表面化。 鼓励学生在想象画创作中突破常规,展现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情节。 2.使学生在分析安全用品设计时,能从功能、美观、安全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3.让学生在绘制救援设备草图时,兼顾创意与实用性,体现一定的设计思维。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守护生命职业人群的工作图片、抢险救灾的视频资料;准备常见安全用品实物,如安全帽、灭火器、救生圈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安全用品设计分析、救援设备草图示例等内容;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绘画纸、铅笔、橡皮。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充满紧张氛围的抢险救灾视频,视频中展现消防员、医护人员、警察等救援队员在现场忙碌的身影,如消防员冲进火海救人、医护人员紧急救治伤员、警察维持现场秩序等场景。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刚刚的视频里,你们看到了哪些人呀?他们在做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这些勇敢的人在危险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努力守护着我们的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守护生命》这堂课,来认识更多守护我们生命的英雄,并且用我们的画笔和智慧,为他们点赞。” 2.新授 活动一: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教师提出问题:“除了视频里看到的消防员、医护人员和警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守护我们的生命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一会儿每组派代表来告诉老师。” 学生分组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参与讨论并给予引导。例如,提示学生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如学校、社区、马路上等。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提到的职业人群分类写在黑板上,如教师、建筑工人(保障建筑安全)、公交司机(保障出行安全)等,并与学生一起简单探讨这些职业守护生命的方式。 活动二:画抢险救灾想象画 教师展示多幅不同风格和场景的抢险救灾想象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画,画面里都有什么呀?这些人物在做什么动作?画家都用了哪些颜色呢?” 引导学生从画面主体、人物动态、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讲解想象画创作要点:首先确定要画的抢险救灾场景,比如泥石流救援、高楼火灾救援等;然后思考画面构图,把主要的救援人物或场景放在画面中心位置,让它突出;接着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现,像用红色橙色表现火焰的危险,用蓝色表现水患等。 教师示范:教师以 “洪水救援” 场景为例进行示范。 先用铅笔在黑板上轻轻勾勒出大致轮廓。确定画面中心是一艘冲锋舟,上面有救援队员正拉着一名被困群众。简单画出冲锋舟的形状、人物的大致动作,如救援队员伸手的姿势、被困群众求救的动作等。 接着细化画面,添加周围的环境,如汹涌的洪水用波浪线表现,远处的房屋和树木被洪水淹没一部分。 最后用彩色粉笔为画面上色,给冲锋舟涂上黄色,救援队员的衣服涂成橙色,洪水用蓝色,天空用浅蓝色,让画面色彩丰富且协调。 活动三:分析安全用品设计方式 教师拿出安全帽、灭火器、救生圈等安全用品实物,逐一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安全用品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安全帽,它是什么形状的呀?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呢?它的颜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如安全帽设计成半球形,是为了分散冲击力,保护头部;颜色通常为黄色、红色等鲜艳色彩,是为了在各种环境中都醒目,容易被识别。再如救生圈,形状为圆形,方便被困者抱住,材质一般是泡沫等能浮于水面的材料,颜色多为橙色,在水中显眼,便于救援人员发现。 活动四:画救援设备草图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救援设备草图,如简易担架、多功能救援锤等,并讲解草图的绘制要点。强调草图要简洁明了,能清楚地展现救援设备的形状、结构和主要功能。 以设计一款简易的救援梯为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制草图的步骤。先画出梯子的整体形状,用线条表示出梯子的横档和竖杆,再在旁边标注出梯子可伸缩的功能部位,以及材质选用(如轻便的铝合金)。 3.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选择创作一幅抢险救灾的想象画,或者设计一款救援设备并画出草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量展现出独特的创意。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创作前先构思好画面或设计思路,注意构图的合理性、色彩的搭配以及草图的清晰表达。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启发,比如帮助学生确定想象画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救援设备的功能与形状关系。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磁性黑板或展示架上。 请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如想象画中描绘的抢险救灾场景背后的故事,或者设计救援设备的灵感来源和功能特点。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画面的趣味性、创意的独特性、草图的清晰度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新之处。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想象画中色彩搭配不够协调、草图标注不够清晰等,提出改进的方向。 5.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守护生命的英雄,还创作了想象画和救援设备草图。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记住这些英雄的付出,也要时刻注意安全。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和爸爸妈妈分享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九、课后作业布置 1.把课堂上创作的作品带回家,给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根据家人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2.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救援设备,尝试设计一款新的救援设备,画出更详细的草图,标注好功能和使用方法。 个性化设计:板书设计: 《守护生命》教后反思: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对守护生命的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多种守护生命的职业人群,但在对一些职业守护生命方式的深入理解上还存在不足,后续教学可增加更多案例分享。在想象画创作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抢险救灾场景,但部分学生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不够大胆,创意略显不足,教师示范环节可进一步强调创新引导。在分析安全用品设计和绘制救援设备草图时,学生对简单的设计方式能够理解,但在将创意与实用性结合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提供更多实际案例,加强实践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