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测试题(学生卷+教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测试题(学生卷+教师卷)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分。
1.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包括爱民、保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教民、养民等诸多内容,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有序。后来这些思想逐渐囊括于重民本这一核心理念之中,并成为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政治传统。这体现了( )
①众多传统民本思想理念凝结为了重民本这一核心思想理念
②核心思想理念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
③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集中体现了爱民、保民、惠民等传统思想
④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比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更重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体现的思想是( )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C.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D.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3.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等丰富多彩的思想观点。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处世方式。进入新时代,我国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这说明( )
①优秀传统思想理念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
④中国“和”文化是众多思想理念中最值得传承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它要求我们( )
①要学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切勿好高骛远
②做人做事要从自己实际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③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④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以下古语体现的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语 核心理念
A.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尚和合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讲仁爱
C.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重民本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守诚信
A. A B. B C. C D. D
6.“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对和谐世界的向往。《礼记·礼运》篇描绘了大同世界的美好图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下符合“求大同”思想的有( )
①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②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③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体现了“崇正义”这一核心思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看到有人摔倒,怕被碰瓷,绕路而行
B. 看到有人寻衅滋事,不正面起冲突,偷偷报警
C. 看到有人落水,顾不得自己不会游泳,马上跳下水救人
D. 看到有人欺负小同学,不顾一切挺身而出,和坏人血拼到底
8.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自身所固有的、蕴含质朴睿智的自然观,是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并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那么,这一思想理念( )
①体现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
②主张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③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④是我们战胜并利用自然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下列体现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思想的句子有( )
①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②不屑于夸夸其谈,只追求实际行动的结果
③生活需要宽容理解,才能幸福美满
④做事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中学生睿睿在学习名著导读时,搜集到《礼记》中的“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和《孔子家语》中的“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这两句古语。下列古语与睿睿搜集到的古语寓意一致的是( )
①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北京冬奥会团幕式上,伴随着主题歌《雪花》,国家体育场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的字样。“天下一家”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A. 讲仁爱 B. 守诚信 C. 求大同 D. 崇正义
12.漫画中相关文件的出台( )

①是爱民保民利民的表现
②践行了重民本的思想理念
③可以全面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④实现了民族复兴的的伟大愿景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13.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安全和利益时兼顾对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 )
①是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的需要
②是为了巩固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地位
③认为只有各国达到“和”的状态,世界才能生生不息
④是正确看待国家间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的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下列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
①讲仁爱 ②重民本
③守诚信 ④崇正义
⑤尚和合 ⑥求大同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这要求我们( )
①做人做事从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②只能关注现实,不可有自己的理想
③注重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④按照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我们在农业谚语、生活习惯、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体现了( )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 畏惧自然、顺从自然的思想 D. 务实创新,随遇而安的思想
17.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以下古语与材料主旨相一致的是( )
A.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8.以下行为中,践行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的是( )
A.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B.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破坏环境
C. 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利益
D. 国家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建设
19.2025年是改革开放47周年。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把这场伟大革命不断推向前进。党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改革开放这一实践主要体现了( )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 损人利己、满足私利的思想 D.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20.清明节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近年来,许多地方出台“禁烧令”,多数市民表示支持和理解,通过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形式进行祭拜活动。对待此类现象,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禁烧令”违背了传统节日的初衷,不值得提倡
②传统节日的所有习俗都已经过时了,亟需改变
③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不断变化中实现了创新
④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下列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理念的句子有( )
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②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④超越自我不停歇,勇攀高峰创辉煌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2.“天下为公”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A. 求大同 B. 崇正义 C. 守诚信 D. 讲仁爱
23.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工作法”、西递村设置的“作退一步想”墙角、临涣古镇的“一杯茶调解法”,这些蕴藏在徽风皖韵里的化解纠纷的方法共同体现了 的核心思想理念。( )
A. 守诚信 B. 尚和合 C. 讲仁爱 D. 重民本
24.中华民族素有“循民本”“重民生”的文化传统,早在夏朝就发出了关于民本思想的第一次呐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句子能直接体现这种民本思想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③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5.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其中包括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健全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拓展救助对象范围。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数千万人。这体现了( )
①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④爱民保民利民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上榜好人中,有捐献遗体帮助两人重见光明的26岁女孩殷斐然;有诚信为本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新农人”刘明坤;有危难之际拼尽全力托举落水男童上岸却不幸牺牲的好男儿张开龙……这些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共同体现了 的核心思想理念。( )
A. 重民本 B. 讲仁爱 C. 守诚信 D. 崇道德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7.共12分材料一 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坚持人民至上;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深深浸润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赋予时代新意。在广西南宁,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在陕西榆林,指出“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在河北雄安新区,强调“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1)结合材料一,说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传承这些理念
材料二中,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你感悟到的思想理念和主张是什么
28.共12分时政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和甘肃考察,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在兰州市某退休老常员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民生为大、民生为委、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养老、医疗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坚持做下去,她微越好
材料二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璀璨瑰宝,是时代精神熠熠生辉的生动映照,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暴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阅读材料一,从核心思想理念的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的原因。
29共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易·杂卦传》讲道:“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参同契》中“御政之首,鼎新革故”,进一步强调了通权达变、除旧布新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要求人们在治国理政中顺应时势的发展变化因革损益、与时偕行。
材料二 《尚书》将为政之道总结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圣人治国的重要目标,孟子更是详尽论述了“制民以恒产”的王道政治。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思想的认识。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你是怎样理解的
30.共12分七年级各班学习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单元后,举行了“经典永流传”活动,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是各班开展的活动:
七年级(1)班开展了“学节气、知节气”活动,同学们通过诵读二十四节气、板报展示二十四节气,感知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内,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1)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七年级(2)班开展了“诗歌、书画展览”。同学们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刚劲有力的书法、齐声诵读的诗歌,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社会,感受圣人的独特审美气质。
(2)诗歌书画所展现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3)《鱼我所欲也》中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内容,体现了“崇正义”的思想理念,这要求我们怎样做?
(4)《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开头,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这与哪一思想理念相契合?/ 让教学更有效
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分。
1.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包括爱民、保民、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教民、养民等诸多内容,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有序。后来这些思想逐渐囊括于重民本这一核心理念之中,并成为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政治传统。这体现了( )
①众多传统民本思想理念凝结为了重民本这一核心思想理念
②核心思想理念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
③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集中体现了爱民、保民、惠民等传统思想
④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比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更重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及主要内容。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故①②③正确;核心思想理念与传统思想理念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思想内核和基本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并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一说,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体现的思想是( )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C.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D.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D表述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等丰富多彩的思想观点。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处世方式。进入新时代,我国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这说明( )
①优秀传统思想理念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
④中国“和”文化是众多思想理念中最值得传承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作用。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等丰富多彩的思想观点”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③正确;“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处世方式”体现了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①入选;“进入新时代,我国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说明这些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②正确;每一种思想理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最值得传承的表述错误,④不选。故本题选 A。
4.“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它要求我们( )
①要学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切勿好高骛远
②做人做事要从自己实际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③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④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意思是我们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现实生活中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②③说法正确;同时在探求真知的过程中既要怀抱梦想,又要关注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①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5.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以下古语体现的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语 核心理念
A.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尚和合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讲仁爱
C.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重民本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守诚信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尚和合。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意思是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各诸侯国协调和顺,从而实现天下友好和睦的状态,体现的是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的尚和合思想,A符合题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意思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体现的是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B错误;“公生明,偏生暗”的意思是公正就能明察事理,偏私则会导致政治黑暗 ,体现的是崇正义的思想理念,C错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体现的是讲仁爱的核心思想理念,D错误。故本题选A。
“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对和谐世界的向往。《礼记·礼运》篇描绘了大同世界的美好图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下符合“求大同”思想的有( )
①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②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③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求大同。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并且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①②④正确;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并不是求大同思想对我们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体现了“崇正义”这一核心思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看到有人摔倒,怕被碰瓷,绕路而行
B. 看到有人寻衅滋事,不正面起冲突,偷偷报警
C. 看到有人落水,顾不得自己不会游泳,马上跳下水救人
D. 看到有人欺负小同学,不顾一切挺身而出,和坏人血拼到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崇正义。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看到有人寻衅滋事,不正面冲突,偷偷报警,既体现正义感,又采取合理机智方式维护正义,B符合题意;看到有人摔倒,怕被碰瓷绕路而行,是缺乏正义感的表现,未做到“见义勇为”,不符合“崇正义”要求,A说法错误;看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就跳下水救人,精神可嘉但不恰当,没有做到“见义智为”,救助他人需考虑自身能力,应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行动,否则不仅难救人,还会使自己陷入危险,不是真正的“勇”,C说法错误;看到有人欺负小同学,不顾一切与坏人血拼到底,做法冲动鲁莽,没考虑力量对比,可能严重伤害自己,也未必能有效制止坏人,不是明智的正义维护方式,也没有做到“见义智为”,不符合“崇正义”要求,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8.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自身所固有的、蕴含质朴睿智的自然观,是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并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那么,这一思想理念( )
①体现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
②主张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③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④是我们战胜并利用自然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大地与我并生,而方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①②③表述正确;战胜自然的表述不正确,④不选。故本题选A。
9.下列体现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思想的句子有( )
①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②不屑于夸夸其谈,只追求实际行动的结果
③生活需要宽容理解,才能幸福美满
④做事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体现的是脚踏实地的思想,“不屑于夸夸其谈,只追求实际行动的结果”说明我们要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做事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是说我们要从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故①②④说法正确;生活需要宽容理解并没有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中学生睿睿在学习名著导读时,搜集到《礼记》中的“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和《孔子家语》中的“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这两句古语。下列古语与睿睿搜集到的古语寓意一致的是( )
①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守诚信。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材料中的两句古语都在强调树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是守诚信的体现。①的意思是大丈夫答应人一件事,即使给千金也不会更改,④的意思是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心诚意是做人的道理,两者都是守诚信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故①④正确;②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是重民本的思想,不符合题意;③的意思是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这是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1.“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北京冬奥会团幕式上,伴随着主题歌《雪花》,国家体育场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的字样。“天下一家”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A. 讲仁爱 B. 守诚信 C. 求大同 D. 崇正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求大同。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北京冬奥会团幕式上,国家体育场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的字样,这一举措体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是求大同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C符合题意;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在题文中未涉及,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2.漫画中相关文件的出台( )

①是爱民保民利民的表现
②践行了重民本的思想理念
③可以全面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④实现了民族复兴的的伟大愿景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民本。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云南省从医疗、养老、康复三个方面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的体现,充分认识到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重民本这一核心思想理念,①②正确;全面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表述过于绝对,③不选;仅凭材料中的三年养老方案,并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实现了”的表述与事实不符,④不选。故本题选A。
13.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安全和利益时兼顾对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 )
①是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的需要
②是为了巩固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地位
③认为只有各国达到“和”的状态,世界才能生生不息
④是正确看待国家间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的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尚和合。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强调各国在利益、安全等多方面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认为国家间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只有达到“和”的状态,世界才能生生不息,③符合题意;“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倡导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体现了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思想,是对“尚和合”核心思想理念的运用,④符合题意;“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并非仅仅是为了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其核心是为了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促进各国共同进步,加强国际合作等,是基于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的,①说法错误;“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的提出不是为了巩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这一狭隘目的,而是着眼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与繁荣,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下列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
①讲仁爱 ②重民本
③守诚信 ④崇正义
⑤尚和合 ⑥求大同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核心思想理念的主要内容。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故①②③④⑤⑥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这要求我们( )
①做人做事从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②只能关注现实,不可有自己的理想
③注重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④按照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故①③④说法正确;我们既要怀抱梦想,又要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不可有自己的理想表述错误,②不选。故本题选C。
16.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我们在农业谚语、生活习惯、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体现了( )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 畏惧自然、顺从自然的思想 D. 务实创新,随遇而安的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而二十四节气正是对自然节律变化的研究与总结,这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我们在农业谚语、生活习惯、饮食习俗等诸多方面,都能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影响”是人类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表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A正确;我们应该顺应大自然,而不是顺从、畏惧自然,C表述错误;BD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7.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以下古语与材料主旨相一致的是( )
A.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依据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而题干中“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的观点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这一思想理念的直接体现。A项中“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个人责任的坚守,不符合题意;B项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思是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不符合题意;C项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不符合题意;D项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是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感,表达的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8.以下行为中,践行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的是( )
A.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B.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破坏环境
C. 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利益
D. 国家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建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践行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A正确;企业为追求利益,破坏环境的做法是错误的,且保护环境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B不选;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表述错误,C排除;国家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社会建设,二者不可偏废,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19.2025年是改革开放47周年。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把这场伟大革命不断推向前进。党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改革开放这一实践主要体现了( )
A.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 损人利己、满足私利的思想 D.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而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创造与创新的典范,D正确;AB均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
20.清明节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近年来,许多地方出台“禁烧令”,多数市民表示支持和理解,通过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形式进行祭拜活动。对待此类现象,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禁烧令”违背了传统节日的初衷,不值得提倡
②传统节日的所有习俗都已经过时了,亟需改变
③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不断变化中实现了创新
④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许多地方出台“禁烧令”后,人们通过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形式进行祭拜活动,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表现,符合“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思想理念,故③④正确;“禁烧令”并没有违背了传统节日的初衷,而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文明祭祀,保护环境的正确做法,值得提倡,①表述错误;所有习俗都已经过时的表述过于绝对,②不选。故本题选D。
21.下列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理念的句子有( )
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②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④超越自我不停歇,勇攀高峰创辉煌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依据题干,①出自《周易》,意思是那些德行高尚的人,他们的德行与天地相配合,能够生成万物;他们的光明与日月相配合,能够普照一切;②出自《中庸》,意思是如果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③出自《中庸》,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些都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理念相符合。故①②③正确;超越自我,勇攀高峰是奋进拼搏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天下为公”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A. 求大同 B. 崇正义 C. 守诚信 D. 讲仁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求大同。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因此,这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求大同,A符合题意;崇正义、守诚信、讲仁爱,在题文中未涉及,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3.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工作法”、西递村设置的“作退一步想”墙角、临涣古镇的“一杯茶调解法”,这些蕴藏在徽风皖韵里的化解纠纷的方法共同体现了 的核心思想理念。( )
A. 守诚信 B. 尚和合 C. 讲仁爱 D. 重民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尚和合。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尚和合就是追求和谐,并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题干中化解纠纷的方法体现了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B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守诚信、求大同、重民本的思想理念,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4.中华民族素有“循民本”“重民生”的文化传统,早在夏朝就发出了关于民本思想的第一次呐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句子能直接体现这种民本思想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③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民本。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①的意思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③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原则,就是将有利于百姓作为一切制度和政令的根本,二者体现的都是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符合题意;②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不符合题意;④的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体现的是诗人李白的惜别之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5.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其中包括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健全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拓展救助对象范围。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数千万人。这体现了( )
①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④爱民保民利民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民本。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健全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拓展救助对象范围,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等举措遵循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了爱民保民利民,是重民本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①③④说法正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②不选。故本题选C。
26.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上榜好人中,有捐献遗体帮助两人重见光明的26岁女孩殷斐然;有诚信为本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新农人”刘明坤;有危难之际拼尽全力托举落水男童上岸却不幸牺牲的好男儿张开龙……这些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共同体现了 的核心思想理念。( )
A. 重民本 B. 讲仁爱 C. 守诚信 D. 崇道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讲仁爱。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材料的上榜好人中,殷斐然、刘明坤、张开龙三位榜样人物的行为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表现,做到了“仁民”,即爱全社会的人,是讲仁爱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B正确;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崇道德并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D不选。故本题选B。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7.共12分材料一 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坚持人民至上;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深深浸润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赋予时代新意。在广西南宁,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在陕西榆林,指出“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在河北雄安新区,强调“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1)结合材料一,说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传承这些理念
①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③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材料二中,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你感悟到的思想理念和主张是什么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8.共12分时政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和甘肃考察,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在兰州市某退休老常员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民生为大、民生为委、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养老、医疗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坚持做下去,她微越好
材料二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璀璨瑰宝,是时代精神熠熠生辉的生动映照,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暴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阅读材料一,从核心思想理念的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践行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的原因。
①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②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民族大义,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
29共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易·杂卦传》讲道:“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参同契》中“御政之首,鼎新革故”,进一步强调了通权达变、除旧布新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要求人们在治国理政中顺应时势的发展变化因革损益、与时偕行。
材料二 《尚书》将为政之道总结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圣人治国的重要目标,孟子更是详尽论述了“制民以恒产”的王道政治。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思想的认识。
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你是怎样理解的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30.共12分七年级各班学习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单元后,举行了“经典永流传”活动,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是各班开展的活动:
七年级(1)班开展了“学节气、知节气”活动,同学们通过诵读二十四节气、板报展示二十四节气,感知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内,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1)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七年级(2)班开展了“诗歌、书画展览”。同学们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刚劲有力的书法、齐声诵读的诗歌,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社会,感受圣人的独特审美气质。
(2)诗歌书画所展现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3)《鱼我所欲也》中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内容,体现了“崇正义”的思想理念,这要求我们怎样做?
(4)《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开头,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这与哪一思想理念相契合?
【答案】(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2)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3)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
(4)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解析】【分析】考点考查: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内,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可链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同学们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刚劲有力的书法、齐声诵读的诗歌,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社会,感受圣人的独特审美气质→可链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