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43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43张)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程标准
1
学习目标
2
核心素养
3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结合案例,理解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结合案例,重点分析我国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国家发展战略。
综合思维:结合地理热点材料,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人地协调: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城”之称。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就是指重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
探究导入
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重庆出发的货物,通过“渝新欧”铁路线运输,沿途通关监管互认,信息共享,运输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
探究导入
问题探究
1.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途经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等国内段和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华沙)等国际段,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经过了6个国家。
探究导入
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问题探究
探究导入
3.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其他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
问题探究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


目录
Content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
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
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特点:
战略性 长期性
稳定性 可持续性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人口数量大
区域差异大
发展不平衡
基本国情影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变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我国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
时间 战略 措施 目的
改革 开放前 区域均衡发展 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 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 开放后 非均衡发展 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 促进东部沿海地区 的快速发展
新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四大板块,三大战略,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海陆统筹等) 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阅读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找出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协调
阅读: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重点发展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中部地区: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西部地区: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东北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阅读: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东部:地处沿海,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地处地势第三阶梯,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
中部:地处中部,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地处二三阶梯,地形较为平坦;
东北: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高,热量低,冬季严寒,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降水较多;
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偏向干旱,盆地,高原典型。
探究活动1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探究活动1
地区 东北 东部 中部 西部
农业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北部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林产品丰富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 北部为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工业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交通 以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陆运输兼备,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以陆路交通运输为
主,线路密度较小
(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东部:
优势:交通,科技,对外开放;
劣势:资源短缺;
发展方向: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重点发展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中部:
优势:资源,交通,农业;
劣势:资源,生态,环境;
发展方向: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探究活动1
东北:
优势:农林基地,工业基础;
劣势: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结构;
发展方向: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西部:
优势:资源;
劣势:科技,交通,生态;
发展方向: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探究活动1
探究活动2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1999 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陆地面积 686.7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1.6%;2016 年人口 3.7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7.1%;同年地区生产总值 15.68 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0.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
(1) 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探究活动2
(1)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
(2)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探究活动2
答案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归纳长江经济带的位置范围。
(1)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
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云南、贵州11个省市;
(2)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
水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3)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
济区及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
【思考题】
探究活动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探究活动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位置和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资源优势:丰沛的淡水资源,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
产业优势: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
人力资源优势: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市场优势: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具有各种消费需求,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探究活动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环境污染严重;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同质化;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能源资源不足。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图 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轴: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三极:指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格局: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探究活动
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2.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请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地理背景 资源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基础 内部空间结构 对外空间联系
优势 淡水,矿产,旅游,生物资源丰富 位置,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工农业基础,劳动力,腹地 区域内城市联系紧密,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 长三角具有辐射引领作用,长江经济带拥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与丝绸之路衔接,对外联系便捷
限制性因素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灾害频发 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产业同质化,经济联系薄弱
1.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探究活动
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发展背景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发展定位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各有侧重。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交通一体化: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
产业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把北京市和天津市市区内部以及周边的产业进行转移、扩 散和 优化升级。
生态环保一体化:京津冀地区要协同发展,必须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发展定位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探究活动
(1)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2)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重点营造优美的亲水生态环境,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新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立体化的交通便捷通畅;坐落于华北最大的湿地白洋淀周围,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2)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
(3)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绿色、环保、高端高新产业;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实现错位发展;依托白洋淀湿地,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
答案
1.2020年4月18日民政部发布公告,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西沙区人民政府驻永兴岛。三沙市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读图,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
C
课堂练习
A.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B.促进海南省城市化进程
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D.开发南海资源
2019年7月11日上午,以“再扬丝路风帆·共筑蓝色梦想”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浙江宁波隆重举行。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B
课堂练习
3.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水产、滨海旅游等产业长期居世界第一
B.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生态压力大
C.海洋开发利用总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D.海洋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
C
2019年7月11日上午,以“再扬丝路风帆·共筑蓝色梦想”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浙江宁波隆重举行。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课堂练习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