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45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45张)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 L. Carson, 1907-1964) 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摆到了各国政府的桌面上,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
《寂静的春天》
  1.春天本来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美好季节,而《寂静的春天》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
  2.议一议,《寂静的春天》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春暖花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0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02-环境问题的类型
02-环境问题的类型
环境问题的性质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 水士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资源短缺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0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自然资源衰竭的严峻挑战。
# 活动探究
  1.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 活动探究2
  2.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主要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等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短缺等
主要环境问题
01-资源短缺
(1)产生原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
(2)主要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 活动探究
  1.想一想,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2.阅读下列资料,讨论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OA-从土地资源来看
  1975年至2015年,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在40年内下降了1/3
  如果再加上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所损失的耕地,人均耕地就更少了
  OB-从淡水资源来看
  地球淡水储量仅为0.35亿立方千米,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0.27%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日趋凸显
  OC-从能源资源来看
  从能源资源来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能源消费量翻了两番
  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只有1000多亿吨
  尽管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可供开采年限较长
  但燃烧煤炭要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氦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煤炭资源
02-生态破坏
经济利益驱动
人们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导致生态失衡,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
生态恶化
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物种灭绝
# 阅读-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
# 活动探究
读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完成相关任务。
1.根据表格数据,绘制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议一议,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对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03-环境污染
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主要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大气污染
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大气质量下降的现象;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SO2、 NO2 、 NO、CO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OA
  大气污染的危害通常表现为: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主要危害
# 活动探究- PM2.5
  PM2.5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却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 活动探究- PM2.5
  1.结合身边实例,说一说PM2.5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2.在图中找出PM2.5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3.针对PM2.5的来源和危害,分小组讨论,制订一份防治PM2.5的有效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
水体污染
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OB
  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
  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
OC
  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土壤污染
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
OD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石油泄漏
# 活动1-海洋污染
   1.阅读下列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目前,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许多大海兽被捕尽杀绝。如大海牛,1741 年刚刚被发现时估计有1500头,27年后就灭绝了。目前,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鲸,全世界原有440万头,现在只剩下几十万头。许多重要的鲸种,如北极露脊鲸、灰鲸、座头鲸等已濒临灭绝。由于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类将大量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物质等排放到大海中,致使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约有100万吨,多氯联苯25万吨,钢25万吨,锌39万吨,铅30万吨,汞5000吨。这些污染物给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1)你认为,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生物、水产品造成严重的破坏. 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海洋石油污染?
# 活动-土壤污染及其危害示意
(1)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2)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3)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读人地关系模式图,回答第1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①环节过程中的是(   )
A.水土流失
B.大气污染
C.地震
D.旱涝灾害
A
课堂练习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据此完成2~3题。
  2.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酸雨
  3.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C.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D.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C
D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最适宜发生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4.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最适宜发生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5.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6.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D
  右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B.土壤贫瘠,化肥大量使用
  C.冰雪融水多,地下水水位升高
  D.灌溉不合理,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D
  右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8.丙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地势低平,海水浸渍
  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D.降水少,蒸发旺盛
B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9~11题。
  9.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10.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11.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A
D
C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