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49张,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49张,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必修二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就是指重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至德国杜伊斯堡……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
通过“渝新欧”铁路线运输,沿线通关监管互认,信息共享,运输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发行。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渝新欧”
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CONTEN TS
0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区域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精读课本,说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哪些特点?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和目的是什么?
1
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区域发展战略
2
人口数量大、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精读课本,说出以下问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
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的举措和目的进行对比。
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完成表格。
时间 战略 措施 目的
改革 开放前 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 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 开放后 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 。 促进 的快速发展
新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 协调发展战略。 形成 的区域发展战略
【思考题】
我国四大地区
3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项目 具体内容
划分依据
划分结果
划分目的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东、中、西和东北地区
下列为我国四大地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分四大地区的依据不包括( )
A.自然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
B
2.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乙地区的是( )
A.湖南、江西、安徽、河南 B.河北、山东、江苏、上海
C.甘肃、青海、陕西、贵州 D.河南、山西、重庆、云南
3.导致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差异 ②资源分布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发程度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A
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活动Activity
中国地形分布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问题: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四大地区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范围
地形
气候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类型多样,多高原、高山和内陆盆地
主要为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北部以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活动Activity
中国人口分布图
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
问题: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四大地区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以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
北部为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田;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较小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北部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林产品丰富
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陆运输兼备,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活动Activity
优势: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雨热同期,水热充足,生物、水资源丰富;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劣势:矿产资源不足,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洪涝、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发展方向: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
0A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人均产出粮食多;工农业基础雄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劣势: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
我国东北地区
0B
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劣势: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长江中游的洪涝,长城沿线的风沙……
发展方向: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中部地区
0C
优势: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西南水力资源丰富;有70%的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潜在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劣势: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
发展方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我国西部地区
0D
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
问题: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活动Activity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问题:(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出级行政区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项目 具体内容
范围
土地面积
人口和经济状况
必要性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背景
2
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
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
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交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发展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通道建设,增强了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自然资源: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数量在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在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80%。
工业基础:长江经济带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兼备,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目前正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14万亿,占全国一半。八省市的二产占比均在40%左右,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高等教育: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43%,为中国高教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充足的青年移民,将提升经济带的创新能力。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长江黄金水道
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
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
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与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
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城市分布密集,大城市较多
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
各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差距巨大:据中社科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化蓝皮书》测算,截止到2015 年,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江浙已十分接近后工业化阶段。而长江经济带的上、中游省市大多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各省市生产总值差异较大:2019年各省的生产总值,江苏99631.5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0%以上;而贵州16769.34亿元,占全国GDP总量1.69%。
产业布局不合理:长江流域各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比较明显,各省市过分追求建立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造成资源过度消耗、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城市群间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整体竞争优势的提高。
环保合作(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严重制约生态治理效率):上游成渝城市群过多承担治理水污染、涵养水源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经济发展,环保积极性不高;下游长三角城市群则享受着良好生态环境,更无需付出代价,因而忽视环保问题。
生态破坏严重:过去两年,连续两
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
披露出长江沿岸300多个突出环境
问题,让沿江11省市受到极大震动。长江沿岸省份因江而兴,但过度开
发致使……长江白鲟也于2019年12
月23日宣布物种灭绝。
限制性因素:
环境污染严重;
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产业同质化;
上、 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
能源资源不足。
解决措施:
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
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
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
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与战略定位
3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基于长江经济带再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优势以及存在的紧迫问题,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4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
S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E01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E02
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E03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E04
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
1.为建设沿江绿色生态走廊,下列措施正确的有( )
①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②关停部分重污染企业,治理沿江水污染
③中下游地区疏浚河道,降低洪灾风险 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高端 D.装备制造、临空经济、仓储业
A
A
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
精读课本,说出以下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指导方针
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和具体要求
各省事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和发展重点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
活动Activity
材料一 下右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的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资源: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天津沿海土地资源丰富,河北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科技:本区域科研机构众多;经济基础雄厚,经济腹地范围广。
问题: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请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谈谈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城镇化进程,使河北成为京津人口的疏散地;
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
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
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问题: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北京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天津利用其现代化制造业的基础和天然的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
河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众多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为京津两地提供农副产品。
问题: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雄安新区
2
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重点营造优美的亲水生态环境,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新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 ,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立体化的交通便捷通畅;
坐落于华北最大的湿地白洋淀周围,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问题: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
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绿色、环保、高端高新产业;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实现错位发展;
依托白洋淀湿地,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
问题: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圈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两地的优势有(   )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D
B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