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63张,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63张,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63张PPT)
2019 新课标湘教版必修二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解读:
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
利用资料,比较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及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在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库伯佩迪的矿山里,修建有许多由宝石矿演变而来的地下住宅。1915 年,库伯佩迪发现了宝石矿,人口在此陆续聚集。但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大部分矿工不得不停留在矿井里躲避室外极端的天气,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
情境导入
开凿矿井工作艰辛,早期的地下住宅规模甚小,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生产设备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住宅的规模逐渐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并出现了教堂、旅馆等建筑。如今,库伯佩迪的居民几乎全部住到了地下,变成了独特的风景线,还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
情境导入
1.查找库伯佩迪的气候资料,说明其气候特点,并判断其类型。
2.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地处澳大利亚的南部内陆,维多利亚大沙漠东南部边缘,纬度较低,夏季受亚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到来自内陆地区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少雨。
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门窗开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01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0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目录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中国地域文化区:
东北黑土文化、华北平原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华南沿海文化
内蒙古草原文化、黄土高原文化
四川盆地文化、云贵高原文化
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之处
山岭遍布、川谷崎岖
自古便被称为“山限壤隔之地”
古徽州就诞生于此
古徽州“一府六县”示意图
徽州文化
农业景观
徽州村落
徽派建筑
徽州农业景观
由于人口的不断迁入,徽州地区人多地少,且该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
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徽州地形图
“宅高田低“ |江西婺源月亮湾
徽州古村落景观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 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
徽州建筑景观
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建筑错落有致,在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地域文化的意义
安徽宏村建筑群与南湖
北京四合院
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地域文化的意义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城乡景观
概念: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云南哈尼梯田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一方面,河流一森林一梯田一村寨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协调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哈尼梯田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也体现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哈尼梯田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城乡景观的差异性
北京故宫
俄罗斯红场
城乡景观的差异性
浙江乌镇
内蒙古蒙古包
地域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系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目录
contents
第二部分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民居特色
城市格局
建筑风格
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
A
希腊|圣托里尼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
B
因纽特人|冰屋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
C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云南西双版纳竹楼
因纽特人冰屋
土耳其洞穴房屋
土耳其|洞穴房屋
陕北|窑洞
世界各地部分特色民居
观察下列图中的各民居,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世界各地部分特色民居
湘西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陕北窑洞: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依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当地的民居适应气候的特点,把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以重木及棕榈建造,用木构架楔榫连接,坡顶的山墙两端可以通风,山墙上作彩色编织的调席盖和竹篾。
世界各地部分特色民居
英国乡土民居:英国降水较多,乡土民居以乡村式的茅草农舍为代表,屋顶坡度较大。
肯尼亚茅草屋:草原面积广大,草屋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伊朗风塔:气候酷热,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这些民居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而建造,体现了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我国地域文化在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欧洲地域文化在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法国|凯旋门
意大利|威尼斯
美国地域文化在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美国|纽约曼哈顿
美国|华盛顿
中国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天人合一”的思想延续贯穿,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西方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西方建筑中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
城乡建设与传统文化衰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
传统地域文化保护与融入
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
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诸葛八卦村
图 2-30 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诸葛八卦村的中间是一口池塘,叫作钟池,是八卦村的核心所在。钟池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
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
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样。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
图 2-31 诸葛八卦村钟池
诸葛八卦村
(1)描述诸葛八卦村村落的布局特点,讨论该村落的布局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布局特点: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相依,巷道纵横,犹如迷宫。当地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复杂,诸葛村在选址、建村过程中对于风水学说的重视,反映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通过风水学说培养人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并增进宗族团结的特点。
诸葛八卦村
(2)我国一些古村古镇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旅游品牌价值高。例如,广西灵川的江头村,据传居民是北宋周敦颐的后裔,“爱莲文化”和“阴阳太极理学文化”贯穿于建筑群中。结合材料,讨论诸葛八卦村的旅游品牌价值。
①旅游资源具有景观独特性(没有类似景观,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
②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③文化底蕴深厚;
④诸葛亮历史地位高,知名度高,文化品牌效益高。
诸葛八卦村
(3)旅游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古村古镇的经济收入,缓解其保护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过大的游客量对古村古镇的保护将构成极大的威胁,可能使当地古朴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无形遗产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甚至消失。考察家乡的一个古村古镇,了解它已经受到或可能受到威胁的情况,针对其开发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生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古村古镇原貌;
②保持古村古镇的特色,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
③加强古村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弘扬地域文化
2.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
②在表达地域文化时,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用现代的美学观念和技术手法表现地域文化内涵。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据此完成1~2题。
2.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错误的是(  )
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
B.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
C.有助于防止凉季潮湿期间人们易患风湿病、腰肌痛等
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
C.西南地区最多 D.西北地区最少
4.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较小的是(  )
A.离海远近 B.地形地貌
C.文化习俗 D.农耕文明
读图,回答5~6题。
5.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
6.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读下图,回答7~8题。
7.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8.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9~10题。
9.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关键是(  )
A.提供水源的江河
B.受村规、民约保护的森林
C.哈尼族的村寨
D.层层叠叠的梯田
10.哈尼族人村寨的选址,主要目的是(  )
A.对外交通便利 B.避免洪涝灾害
C.获得清洁的水源 D.观赏梯田美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