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道法热点专题三 振兴乡村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学生版+教师版+ppt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道法热点专题三 振兴乡村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学生版+教师版+ppt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专题三 振兴乡村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
角度一 乡村振兴
一、党的领导角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共享发展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三、协调发展角度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材料一 2024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简要说明理由。
(1)协调理念。理由: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挑战。
(2)共享理念。理由: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乡村振兴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是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要求。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促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4)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5)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6)有利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你认为推进农村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2)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5)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6)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等。
角度二 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角度
1.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民生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三、创新角度
1.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材料二 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1.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3)是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的世界的需要。
(4)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有利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4)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传统行业优化升级。
(5)有利于我国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3.我国应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这说明(C)
A.我国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B.我国补齐民生短板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C.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D.我国不断扩大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这有利于(B)
①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②保持经济高速度增长 ③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 ④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漫画《乡村换新貌》中的变化得益于国家(C)
①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②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③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环境 ④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城乡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这表明我国(C)
①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促发展
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积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④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比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年2月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起草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民营经济立法进入新阶段,是民营经济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表明(D)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我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中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以下做法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是(B)
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②专注国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④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赋能乡村振兴 关注家乡发展】
  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中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请你谈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
①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⑤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请你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要求,为绘制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献计献策。
①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乡村。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⑥加强农村基础性建设,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衡发展。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
8.【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某校组织开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调研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2024年,“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5次提到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1)“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的原因是什么?
①国家重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②发展需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③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④成效显著: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阅读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①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③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中考道法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道法 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热点专题)
专题三 振兴乡村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
第二篇 中考热点研究
专题三 振兴乡村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
角度一 乡村振兴


考点链接
热点素材
常考设问
一、党的领导角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共享发展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三、协调发展角度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材料一 2024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
返贫。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简要说明理由。
(1)协调理念。理由: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挑战。
(2)共享理念。理由: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乡村振兴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是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要求。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促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4)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5)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6)有利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你认为推进农村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2)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5)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6)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等。
第三篇 中考热点研究
专题三 振兴乡村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
角度二 高质量发展


考点链接
热点素材
常考设问
针对训练
一、高质量发展角度
1.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民生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三、创新角度
1.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材料二 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1.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3)是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的世界的需要。
(4)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有利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4)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传统行业优化
升级。
(5)有利于我国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3.我国应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这说明( )
A.我国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B.我国补齐民生短板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C.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D.我国不断扩大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
2.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这有利于( )
①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②保持经济高速度增长
③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  ④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漫画《乡村换新貌》中的变化得益于国家( )
①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②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③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环境
④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城乡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4.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这表明我国( )
①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促发展
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积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④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比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5.2024年2月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起草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民营经济立法进入新阶段,是民营经济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表明( )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我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6.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中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以下做法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②专注国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④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7.【赋能乡村振兴 关注家乡发展】
  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中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请你谈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
①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⑤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①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乡村。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⑥加强农村基础性建设,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衡发展。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
(2)请你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要求,为绘制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献计献策。
8.【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某校组织开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调研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2024年,“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5次提到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1)“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的原因是什么?
①国家重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②发展需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③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④成效显著: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阅读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
献策。
①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③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专题三 振兴乡村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
角度一 乡村振兴
一、党的领导角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共享发展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三、协调发展角度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材料一 2024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简要说明理由。
(1)协调理念。理由: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挑战。
(2)共享理念。理由: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乡村振兴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是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要求。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促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4)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5)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6)有利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你认为推进农村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2)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5)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6)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等。
角度二 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角度
1.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民生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三、创新角度
1.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材料二 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1.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3)是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的世界的需要。
(4)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5)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有利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4)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传统行业优化升级。
(5)有利于我国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3.我国应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这说明(C)
A.我国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B.我国补齐民生短板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C.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D.我国不断扩大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这有利于(B)
①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②保持经济高速度增长 ③建设宜居宜业新乡村 ④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漫画《乡村换新貌》中的变化得益于国家(C)
①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②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③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环境 ④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城乡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点。这表明我国(C)
①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促发展
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积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④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比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年2月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起草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民营经济立法进入新阶段,是民营经济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表明(D)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我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着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中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以下做法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是(B)
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②专注国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④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赋能乡村振兴 关注家乡发展】
  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中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请你谈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
①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⑤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请你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要求,为绘制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献计献策。
①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乡村。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⑥加强农村基础性建设,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均衡发展。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
8.【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某校组织开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调研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2024年,“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5次提到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1)“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的原因是什么?
①国家重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②发展需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③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④成效显著: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阅读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①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③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