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道法热点专题四 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榜样力量(学生版+教师版+ppt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道法热点专题四 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榜样力量(学生版+教师版+ppt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专题四 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榜样力量
角度一 文化自信
一、中华文化角度
1.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二、文化自信角度
1.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三、文化交流角度
1.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材料二 2024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指出,中方愿同阿方包容互鉴,把中阿关系建设成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面对更加多元的世界,对话多一分、对抗就少一分,包容多一点、隔阂就少一点。和平、真知、诚信、包容是中阿人民共同追求。我们愿同阿方共倡人文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书写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新时代典范。
1.请你分析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遗文化的自觉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3)有利于让人们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5)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明城市建设。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始终坚持文化强国战略,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
(6)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3.请你分析加强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2)有利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3)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4)有利于让世界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紧密。
(5)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4.我们应如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1)我们要尊重、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
(2)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3)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
(4)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使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5)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5.请你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国家层面: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跨越时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⑤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学校层面:①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类宣传教育活动。②开发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③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3)青少年层面:①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②保护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④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⑤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继承、弘扬、繁荣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角度二 榜样力量
一、榜样角度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中华传统美德角度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材料一 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获奖人物揭晓。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他们是:潜心研究风洞技术50年,如今依然提携后辈,智慧与谦逊并存的科学家俞鸿儒;让那些被命运抛弃的特殊学校孩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人生的教师刘玲琍;即使身体残疾,依旧参加义演筹集善款,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的视障人士萧凯恩等10人,这些闪亮的名字令人动容、催人奋进,请记住他们,致敬向上的力量!
材料二 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上榜好人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有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好干部杜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1.榜样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爱岗敬业类:①热爱劳动,爱岗敬业。②承担责任,奉献社会。③开拓进取,忠于职守。④脚踏实地,求真务实。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2)热心公益类:①关爱他人,与人为善。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亲社会行为)。③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3)扶危济困类:①珍视生命,敬畏生命。②见义勇为,与人为善。③承担责任,维护公平正义。
(4)突出贡献类: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爱国主义精神。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⑤集体主义精神。⑥坚强意志,自强不息。
(5)科技人物类:①科学精神。②实干精神。③无私奉献。④爱国爱党爱人民。⑤勇于创新。⑥淡泊名利。⑦团结合作。
(6)战胜挫折类:①磨砺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②直面挫折,积极进取。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④珍视生命,热爱生活。⑤坚定理想,自信自强。
2.举办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汲取榜样的力量,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2)有利于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不竭精神力量。
(4)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5)有利于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活出生命的价值。
3.近年来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美德。
(2)这是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果。
(3)全社会不断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
(4)人们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追求真善美是我国社会的主流。
4.榜样的感人事迹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启示?
(1)我们要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实践。
(4)我们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5)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6)增强生命的韧性,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1.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面对“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的认识正确的是(B)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和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C.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的包容力和创造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这些年,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陕西剪纸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北京稻香村推出的二十四节气时令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国潮兴起启示我们(C)
①只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②不忘本来才能开启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③传承中华文化要全盘吸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2月9日晚,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飘逸唯美的原创舞蹈《锦鲤》让观众眼前一亮,舞蹈演员时而腾跃、时而摇曳,展开一幅灵动婀娜的水下画卷。节目融合现代舞和古典舞等多种元素,向观众传递了美好的祝愿。通过以上经典文化节目(B)
①展现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
②说明了我们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实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年4月8日,备受瞩目的《感动中国》盛大播出,再度点燃国人情感。作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该节目揭晓了2023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榜单,他们以卓越的成就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启示我们(B)
①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服务、奉献社会,力求回报
③向榜样学习,“止于至善”
④服务和奉献社会是我们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家卓越工程师”徐先英与风沙交战38年,研发出防风固沙模式和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他牵头研发的治沙装备手扶式沙障机,已应用在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20余万亩沙海,给绿洲边缘风沙口的百姓带去安宁。他的事迹(B)
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②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与时俱进
③是弘扬以助人为乐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④符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文化兴国 坚定自信】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国一直在努力。
  承“汉风遗韵”,陕西汉中博物馆的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记录着楚汉相争沧桑往事;守“碧波长流”,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沿线35座城市聚力而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向社会发布2万件院藏文物高清数字影像,带你线上领略文物风采;“云游敦煌”小程序,带你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群等修缮开放,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成为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是如何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三个方面即可)
①传承中华文化,深入挖掘、生动展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②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从与世界深度互动的角度,谈谈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有什么重要价值。(两个方面即可)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②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③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让世界文化充满活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专题四 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榜样力量
角度一 文化自信
一、中华文化角度
1.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二、文化自信角度
1.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三、文化交流角度
1.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材料二 2024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指出,中方愿同阿方包容互鉴,把中阿关系建设成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面对更加多元的世界,对话多一分、对抗就少一分,包容多一点、隔阂就少一点。和平、真知、诚信、包容是中阿人民共同追求。我们愿同阿方共倡人文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书写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新时代典范。
1.请你分析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遗文化的自觉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3)有利于让人们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5)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明城市建设。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始终坚持文化强国战略,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
(6)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3.请你分析加强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2)有利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3)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4)有利于让世界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紧密。
(5)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4.我们应如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1)我们要尊重、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
(2)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3)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
(4)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使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5)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5.请你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国家层面: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跨越时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⑤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学校层面:①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类宣传教育活动。②开发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③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3)青少年层面:①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②保护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④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⑤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继承、弘扬、繁荣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角度二 榜样力量
一、榜样角度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中华传统美德角度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材料一 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获奖人物揭晓。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他们是:潜心研究风洞技术50年,如今依然提携后辈,智慧与谦逊并存的科学家俞鸿儒;让那些被命运抛弃的特殊学校孩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人生的教师刘玲琍;即使身体残疾,依旧参加义演筹集善款,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的视障人士萧凯恩等10人,这些闪亮的名字令人动容、催人奋进,请记住他们,致敬向上的力量!
材料二 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上榜好人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有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好干部杜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1.榜样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爱岗敬业类:①热爱劳动,爱岗敬业。②承担责任,奉献社会。③开拓进取,忠于职守。④脚踏实地,求真务实。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2)热心公益类:①关爱他人,与人为善。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亲社会行为)。③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3)扶危济困类:①珍视生命,敬畏生命。②见义勇为,与人为善。③承担责任,维护公平正义。
(4)突出贡献类: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爱国主义精神。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⑤集体主义精神。⑥坚强意志,自强不息。
(5)科技人物类:①科学精神。②实干精神。③无私奉献。④爱国爱党爱人民。⑤勇于创新。⑥淡泊名利。⑦团结合作。
(6)战胜挫折类:①磨砺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②直面挫折,积极进取。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④珍视生命,热爱生活。⑤坚定理想,自信自强。
2.举办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汲取榜样的力量,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2)有利于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不竭精神力量。
(4)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5)有利于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活出生命的价值。
3.近年来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美德。
(2)这是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果。
(3)全社会不断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
(4)人们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追求真善美是我国社会的主流。
4.榜样的感人事迹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启示?
(1)我们要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实践。
(4)我们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5)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6)增强生命的韧性,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1.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面对“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的认识正确的是(B)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和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C.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的包容力和创造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这些年,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陕西剪纸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北京稻香村推出的二十四节气时令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国潮兴起启示我们(C)
①只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②不忘本来才能开启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③传承中华文化要全盘吸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2月9日晚,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飘逸唯美的原创舞蹈《锦鲤》让观众眼前一亮,舞蹈演员时而腾跃、时而摇曳,展开一幅灵动婀娜的水下画卷。节目融合现代舞和古典舞等多种元素,向观众传递了美好的祝愿。通过以上经典文化节目(B)
①展现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
②说明了我们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实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年4月8日,备受瞩目的《感动中国》盛大播出,再度点燃国人情感。作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该节目揭晓了2023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榜单,他们以卓越的成就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启示我们(B)
①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服务、奉献社会,力求回报
③向榜样学习,“止于至善”
④服务和奉献社会是我们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家卓越工程师”徐先英与风沙交战38年,研发出防风固沙模式和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他牵头研发的治沙装备手扶式沙障机,已应用在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20余万亩沙海,给绿洲边缘风沙口的百姓带去安宁。他的事迹(B)
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②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与时俱进
③是弘扬以助人为乐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④符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文化兴国 坚定自信】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国一直在努力。
  承“汉风遗韵”,陕西汉中博物馆的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记录着楚汉相争沧桑往事;守“碧波长流”,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沿线35座城市聚力而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向社会发布2万件院藏文物高清数字影像,带你线上领略文物风采;“云游敦煌”小程序,带你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群等修缮开放,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成为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是如何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三个方面即可)
①传承中华文化,深入挖掘、生动展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②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从与世界深度互动的角度,谈谈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有什么重要价值。(两个方面即可)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②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③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让世界文化充满活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中考道法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道法 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热点专题)
专题四 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榜样力量
第二篇 中考热点研究
专题四 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榜样力量
角度一 文化自信


考点链接
热点素材
常考设问
一、中华文化角度
1.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二、文化自信角度
1.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三、文化交流角度
1.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材料二 2024年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指出,中方愿同阿方包容互鉴,把中阿关系建设成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面对更加多元的世界,对话多一分、对抗就少一分,包容多一点、隔阂就少一点。和平、真知、诚信、包容是中阿人民共同追求。我们愿同阿方共倡人文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书写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新时代典范。
1.请你分析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遗文化的自觉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3)有利于让人们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5)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明城市建设。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始终坚持文化强国战略,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
(6)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3.请你分析加强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2)有利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3)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4)有利于让世界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紧密。
(5)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4.我们应如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1)我们要尊重、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
(2)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3)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
(4)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使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5)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5.请你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国家层面: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跨越时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⑤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学校层面:①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类宣传教育活动。②开发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③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3)青少年层面:①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②保护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④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⑤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继承、弘扬、繁荣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专题四 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榜样力量
角度二 榜样力量


考点链接
热点素材
常考设问
针对训练
一、榜样角度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中华传统美德角度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材料一 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获奖人物揭晓。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他们是:潜心研究风洞技术50年,如今依然提携后辈,智慧与谦逊并存的科学家俞鸿儒;让那些被命运抛弃的特殊学校孩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人生的教师刘玲琍;即使身体残疾,依旧参加义演筹集善款,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的视障人士萧凯恩等10人,这些闪亮的名字令人动容、催人奋进,请记住他们,致敬向上的力量!
材料二 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上榜好人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有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好干部杜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1.榜样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爱岗敬业类:①热爱劳动,爱岗敬业。②承担责任,奉献社会。③开拓进取,忠于职守。④脚踏实地,求真务实。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2)热心公益类:①关爱他人,与人为善。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亲社会行为)。③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3)扶危济困类:①珍视生命,敬畏生命。②见义勇为,与人为善。③承担责任,维护公平正义。
(4)突出贡献类: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爱国主义精神。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⑤集体主义精神。⑥坚强意志,自强不息。
(5)科技人物类:①科学精神。②实干精神。③无私奉献。④爱国爱党爱人民。⑤勇于创新。⑥淡泊名利。⑦团结合作。
(6)战胜挫折类:①磨砺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②直面挫折,积极进取。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④珍视生命,热爱生活。⑤坚定理想,自信自强。
2.举办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汲取榜样的力量,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2)有利于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不竭精神力量。
(4)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5)有利于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活出生命的价值。
3.近年来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
美德。
(2)这是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结果。
(3)全社会不断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
(4)人们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追求真善美是我国社会的主流。
4.榜样的感人事迹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启示?
(1)我们要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实践。
(4)我们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5)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6)增强生命的韧性,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1.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面对“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和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C.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的包容力和创造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B
2.这些年,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陕西剪纸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北京稻香村推出的二十四节气时令食品备受消费者喜爱……国潮兴起启示我们
( )
①只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②不忘本来才能开启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③传承中华文化要全盘吸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2024年2月9日晚,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飘逸唯美的原创舞蹈《锦鲤》让观众眼前一亮,舞蹈演员时而腾跃、时而摇曳,展开一幅灵动婀娜的水下画卷。节目融合现代舞和古典舞等多种元素,向观众传递了美好的祝愿。通过以上经典文化节目( )
①展现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
②说明了我们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③实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4.2024年4月8日,备受瞩目的《感动中国》盛大播出,再度点燃国人情感。作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该节目揭晓了2023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榜单,他们以卓越的成就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服务、奉献社会,力求回报
③向榜样学习,“止于至善”
④服务和奉献社会是我们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5.“国家卓越工程师”徐先英与风沙交战38年,研发出防风固沙模式和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他牵头研发的治沙装备手扶式沙障机,已应用在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20余万亩沙海,给绿洲边缘风沙口的百姓带去安宁。他的事迹( )
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②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与时俱进
③是弘扬以助人为乐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④符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6.【文化兴国 坚定自信】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国一直在努力。
  承“汉风遗韵”,陕西汉中博物馆的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记录着楚汉相争沧桑往事;守“碧波长流”,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沿线35座城市聚力而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向社会发布2万件院藏文物高清数字影像,带你线上领略文物风采;“云游敦煌”小程序,带你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群等修缮开放,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成为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是如何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三个方面
即可)
①传承中华文化,深入挖掘、生动展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②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从与世界深度互动的角度,谈谈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有什么重要价值。(两个方面即可)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②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③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让世界文化充满活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