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道法热点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学生版+教师版+ppt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道法热点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学生版+教师版+ppt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一 绿色发展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角度
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二、绿色发展角度
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材料二 2024年6月5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2024年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
(1)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的幸福感。
3.国家举办环境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2)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
(3)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
(4)有利于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促使人们选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5)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请你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1)国家: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④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2)企业:①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规范企业行为。②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④树立法治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
(3)公民: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②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如使用节能型、环保型的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如公交出行、少开空调、随手关灯、拒绝豪华包装等。
角度二 保障民生
一、党的领导角度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二、共享发展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1.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6)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5)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材料中我国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有何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4)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请你为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满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要。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对价值的追求。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满足人民对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6)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活保障的需要。
1.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国情依据是(B)
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③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④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面漫画《推动以竹代塑》中的做法(D)
①说明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践
③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④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此,我国要(C)
①尽量多开发和利用自然,自然资源就是金山银山
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④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节约为主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谈从政,“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理念体现了(B)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D.公民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
5.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了(C)
①依法执政的基本准则 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增进民生福祉的目的 ④厉行法治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江山壮丽,人民幸福始终是最温暖的底色。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更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的初心所在。下列古语与此主旨相符合的是(B)
①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④不行不至,不为不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奋进中学开展了以“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阶段一 搜集资料,积极准备
  活动之前,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为摆脱“塑”缚付诸行动。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杰出贡献,获2023年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23年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月7日,中国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在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旨在通过开发创新的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减少塑料污染,推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推进“以竹代塑”?
①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阶段二 总结评估,感悟升华
(2)主题探究活动结束后,学校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请你也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或感悟吧。
①在这次活动中,我主动关注社会,了解了国家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及行动,加深了对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思考,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②培养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③本次主题活动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督促我做到知行合一,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投身于美丽家园建设等。
8.【关注全国两会 感悟民生发展】
  2024年3月11日下午,承载着人民美好期待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读工作报告】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节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上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节选内容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④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展示成绩单】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2023年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秘诀”。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③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⑤坚持生态建设,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绿色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中考道法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道法 二轮复习(题型突破+热点专题)
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第二篇 中考热点研究
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一 绿色发展


考点链接
热点素材
常考设问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角度
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二、绿色发展角度
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材料二 2024年6月5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2024年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
(1)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需要。
(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的幸福感。
3.国家举办环境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2)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
(3)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
(4)有利于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促使人们选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
方式。
(5)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请你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1)国家: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④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2)企业:①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规范企业行为。②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④树立法治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
(3)公民: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②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如使用节能型、环保型的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如公交出行、少开空调、随手关灯、拒绝豪华包装等。
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二 保障民生


考点链接
热点素材
常考设问
针对训练
一、党的领导角度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二、共享发展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1.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6)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5)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材料中我国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有何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4)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请你为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满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要。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对价值的追求。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满足人民对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6)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活保障的需要。
1.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国情依据是( )
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③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④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下面漫画《推动以竹代塑》中的做法( )
①说明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践
③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④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此,我国要( )
①尽量多开发和利用自然,自然资源就是金山银山
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④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节约为主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4.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谈从政,“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理念体现了(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D.公民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
B
5.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了( )
①依法执政的基本准则 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增进民生福祉的目的 ④厉行法治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6.江山壮丽,人民幸福始终是最温暖的底色。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更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的初心所在。下列古语与此主旨相符合的是( )
①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④不行不至,不为不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7.【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奋进中学开展了以“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阶段一 搜集资料,积极准备
  活动之前,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为摆脱“塑”缚付诸行动。
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杰出贡献,获2023年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23年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月7日,中国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在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旨在通过开发创新的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减少塑料污染,推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推进“以竹代塑”?
①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②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阶段二 总结评估,感悟升华
(2)主题探究活动结束后,学校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请你也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或感悟吧。
①在这次活动中,我主动关注社会,了解了国家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及行动,加深了对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思考,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②培养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③本次主题活动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督促我做到知行合一,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投身于美丽家园建设等。
8.【关注全国两会 感悟民生发展】
  2024年3月11日下午,承载着人民美好期待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读工作报告】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节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上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节选内容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④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展示成绩单】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2023年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
好转……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秘诀”。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③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⑤坚持生态建设,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绿色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角度一 绿色发展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角度
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二、绿色发展角度
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材料二 2024年6月5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2024年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
(1)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的幸福感。
3.国家举办环境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2)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
(3)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
(4)有利于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促使人们选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5)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请你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1)国家: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④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2)企业:①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规范企业行为。②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④树立法治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
(3)公民: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②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如使用节能型、环保型的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如公交出行、少开空调、随手关灯、拒绝豪华包装等。
角度二 保障民生
一、党的领导角度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二、共享发展角度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材料二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1.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6)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5)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材料中我国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有何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4)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请你为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满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要。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对价值的追求。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满足人民对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6)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活保障的需要。
1.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国情依据是(B)
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③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④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面漫画《推动以竹代塑》中的做法(D)
①说明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践
③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④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此,我国要(C)
①尽量多开发和利用自然,自然资源就是金山银山
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④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节约为主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谈从政,“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理念体现了(B)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D.公民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
5.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了(C)
①依法执政的基本准则 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增进民生福祉的目的 ④厉行法治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江山壮丽,人民幸福始终是最温暖的底色。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更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的初心所在。下列古语与此主旨相符合的是(B)
①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④不行不至,不为不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奋进中学开展了以“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阶段一 搜集资料,积极准备
  活动之前,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为摆脱“塑”缚付诸行动。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杰出贡献,获2023年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23年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月7日,中国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在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旨在通过开发创新的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减少塑料污染,推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推进“以竹代塑”?
①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阶段二 总结评估,感悟升华
(2)主题探究活动结束后,学校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请你也说说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或感悟吧。
①在这次活动中,我主动关注社会,了解了国家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及行动,加深了对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思考,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②培养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③本次主题活动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督促我做到知行合一,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投身于美丽家园建设等。
8.【关注全国两会 感悟民生发展】
  2024年3月11日下午,承载着人民美好期待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读工作报告】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节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上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节选内容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④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展示成绩单】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2023年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秘诀”。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③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⑤坚持生态建设,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绿色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