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能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基础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2.时空观念:明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精准把握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时空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资料的解读,深入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借助考古发掘的秦简,探究秦朝的法律制度与行政管理。
4.历史解释: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概念、内涵、特点、作用及演变原因进行准确阐释,从多元视角分析历史现象。
5.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结晶,理解其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王位世袭制的建立、分封制的实施与宗法制的运作,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建,涵盖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的设置与郡县制的推行,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影响。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等,把握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与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如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深远影响。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既要看到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也要关注到在后期随着社会发展,其逐渐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三、自主预习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______继承王位,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 的局面开始形成。夏朝已经有了初步的国家机构,如、______等。
参考答案:禹;启;王位世袭;官职;军队
2.商朝:商朝的国家机构更为完备。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在商王之下设有______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范围广泛,东至______,西达______,南跨______,北至______。商朝人极为崇信______,几乎凡事都通过______来决定,这使得王权带有浓厚的______色彩。
参考答案:尹;大海;陇山;江汉;燕山;鬼神;占卜;神秘
3.西周
分封制:
目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
内容:周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大量土地和人民分封给______、和______的后代。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可对______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的森严等级秩序。
权利与义务: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______、、和______的义务。同时,诸侯在封国内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如可自行、、______等。
影响:分封制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力地开发了______地区,显著扩大了西周的______,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出现了______的局面,周天子的权威日益削弱。
参考答案:
进行有效的统治;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卿大夫;士;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边远;统治区域;强国兼并弱国
宗法制:
目的:宗法制是为了加强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
含义:宗法制是利用___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______、巩固______的制度。
核心:______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能够______小宗,小宗必须______大宗。周王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影响:宗法制确保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______和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和______。
参考答案:
分封制;权力;财产;土地;父系血缘;政治等级;国家统治;嫡长子;命令和约束;服从;垄断;特权;稳定;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公元前 221 年,秦王______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 秦朝。
参考答案:嬴政
2.内容
皇帝制度:嬴政自称为 “”,皇帝总揽全国的、、等一切大权。皇帝制度具有、、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始皇帝;政治;经济;军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三公指______、和。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______;御史大夫为副丞相,负责______、,并监察;太尉主管______。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参考答案: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全国政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百官;全国军务
郡县制:秦始皇接受______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______直接任命。郡县制的实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______,有力地加强了______。
参考答案:李斯;皇帝;直接有效控制;中央集权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地方实行______,这一制度导致了______问题。汉武帝为解决此问题,颁布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举措使王国越分越小,极大地加强了。
参考答案:郡国并行制;王国;推恩令;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______、等,参与军国大事,从而形成了 “”(内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则称为 “______”,成为执行机构。
参考答案:尚书令;侍中;中朝;外朝
2.唐朝
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的三省分别为______、和,它们分别负责______、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相权因此______。三省相互______和______,削弱了相权,有力地保证了______的独尊。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决策;审议;执行;分散;牵制;监督;皇权
3.宋朝
加强中央集权:宋初,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______;行政上,派_____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______掌控,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这些措施成功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的局面,显著加强了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中央;中央禁军;文官;通判;中央;藩镇割据
分割相权:宋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______,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增设______、和,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参考答案: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4.元朝
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______、______、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______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_的开端。
参考答案:河北;山西;山东;朝廷;宣慰司;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省制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废除丞相职位,使______直接隶属于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丞相制度的废除,进一步加强了。
参考答案:专权乱政;六部;皇权
设立内阁: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多,皇帝难以独自处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______机构。内阁起初由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______。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______机构或______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机构。
参考答案:助理;提高;行政;决策;内侍
2.清朝
设立军机处:雍正帝为办理______,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______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机处的设置,极大地提高了,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______手中,君主专制得到极大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参考答案:西北军务;皇帝;跪受笔录;行政效率;皇帝
习题巩固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 “授民授疆土” 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3.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 “继承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 )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 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 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 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 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 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5.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 内阁
B. 军机处
C. 三司
D. 枢密院
习题巩固参考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A 项:材料中描述商汤因 “去其三面” 的仁德之举获得诸侯拥护并推翻夏桀,意在强调商汤成功源于其仁德之心,A 正确。
B 项:材料重点强调商汤的行为及影响,并非说明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且结合所学,当时农业已有所发展,捕猎并非主要经济活动,B 错误。
C 项:材料主旨并非体现商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而是突出商汤的仁德行为对其政治成就的作用,C 错误。
D 项:材料未提及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主因,D 错误。
2.答案:B
解析:
A 项:世袭制主要涉及王位继承,与 “授民授疆土” 建立邦国的制度不符,A 错误。
B 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卿大夫,以此建立邦国,B 正确。
C 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无关,C 错误。
D 项: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下的继承秩序,不是 “授民授疆土” 建立邦国的制度,D 错误。
3.答案:D
解析:
A 项:秦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不符合秦朝制度特点,A 错误。
B 项:皇帝制度下皇权至高无上,公卿制度是为皇权服务,并非相互制约,B 错误。
C 项:秦朝主要实行郡县制,封国制在汉初才出现,C 错误。
D 项:秦朝皇位继承依旧遵循家天下原则,这是对前代(如夏朝以来的王位世袭)政治原则的继承和发展,D 正确。
4.答案:B
解析:
A 项:唐朝三省六部制并非增设机构独立施政,而是分工合作,A 错误。
B 项: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相互协调,提高了行政效率,B 正确。
C 项:一职多官,互相牵制虽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唐朝行政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分工明确带来的高效,C 错误。
D 项:唐朝三省六部制并非简化机构,而是完善机构设置,D 错误。
5.答案:A
解析:
A 项: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在皇帝和六部之间发挥作用,A 正确。
B 项: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与明朝无关,B 错误。
C 项: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与皇帝和六部之间的官制无关,C 错误。
D 项:枢密院在宋朝主要负责军事,明朝已无此机构在皇帝和六部间的类似职能,D 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