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发展是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紧密相连的,理解经济基础对其上层建筑 —— 文官制度的决定作用。
2.时空观念: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明确其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特点与演变,构建系统的时间与空间认知。
3.史料实证:通过对西方文官制度相关史料的分析,如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法案、美国《彭德尔顿法》等文献,探究文官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影响,培养基于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准确阐释西方文官制度的概念、内涵、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历史意义,从多元视角分析其变革的背景与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西方文官制度,认识到不同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特色与价值,同时对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增强对本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英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特点与内容,如选拔方式、考核机制、管理体系等。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对政治稳定、行政效率、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三、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______和封建主。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需处理的事务增多,国王往往挑选身边的人来处理,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2.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7—18 世纪,英法等国______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政府职能逐渐复杂,对官员的要求提高。旧的官员选拔方式导致官员任用带有很大的______和______,容易滋生腐败,已无法适应新形势。
3.政党政治的发展:19 世纪,英国等国的政党政治逐渐成熟,成为常见现象。执政党的更迭和内阁的变迁,使官员经常大规模更换。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不仅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府______职能不断扩大,对文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呼吁建立______、______的文官制度。
参考答案:
1.教士
2.民族国家;随意性;主观性
3.政党分肥;安插亲信
4.管理社会;廉洁高效;专业化
知识点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 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______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 世纪初,英国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______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1854 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1855 年,英国政府接受《______》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 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2.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1883 年,美国国会通过《 》,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该法案规定文官必须通过 ;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在政治上保持______,不得参加政治竞选等。
参考答案:
1.大臣;内阁;诺斯科特 — 屈维廉报告
2.彭德尔顿法;考试;中立
知识点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选拔通过______进行,面向社会,______开放。考试内容涵盖多种知识和技能,通过公平竞争,选拔出______的人才进入文官队伍。
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不得参加政党竞选等。在执行公务时,文官只对______负责,忠实执行政府的政策,不掺杂个人的政治倾向。同时,文官的工作和身份具有一定的隐名性,公众一般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
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文官一经录用,若无严重过错或违法犯罪行为,一般不会被免职,实行______。文官的晋升根据______和工作成绩来决定,有利于激励文官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答案:
1.公开考试;公平;德才兼备
2.法律和上级
3.职务常任制;资历
知识点四: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提高了政府的______和专业化水平。文官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高效、科学地处理政务。
促进了政府工作的______和稳定性。文官不随政党更迭而大规模变动,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定程度上防止了______。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以及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减少了官员任用和管理中的腐败现象。
2.消极影响: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增加了______;文官体制日益僵化,出现了______的现象,影响了行政效率。
参考答案:
1.行政效率;连续性;腐败
2.财政负担;官僚习气严重
习题巩固
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古时期教士和封建主管理社会
B. 民族国家的形成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政党政治的发展
2.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 规定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B. 设立常务次官职位
C. 颁布《诺斯科特 — 屈维廉报告》
D. 1870 年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3.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文官参与政治活动
B. 保证文官的工作效率
C. 避免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D. 提高文官的专业素质
4.西方文官制度中 “职务常任” 的特点有利于( )
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防止官员腐败
C. 促进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 提升文官的专业素质
5.西方文官制度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
A. 文官人数膨胀,增加财政负担
B. 体制僵化,官僚习气严重
C. 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
D. 影响行政效率
习题巩固参考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A 项:中古时期教士和封建主管理社会是旧的管理模式,不是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主要原因,A 错误。
B 项:民族国家形成是背景之一,但工业革命推动下对文官素质和管理模式的新需求才是主要原因,B 错误。
C 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出现,C 正确。
D 项:政党政治发展导致原有官员任用问题突出,但不是文官制度出现的主要推动因素,D 错误。
2.答案:D
解析:
A 项:此规定是英国文官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举措,不是最终确立标志,A 错误。
B 项:设立常务次官职位是文官分类的开始,并非最终确立标志,B 错误。
C 项:《诺斯科特 — 屈维廉报告》提出建议,不是文官制度确立标志,C 错误。
D 项:1870 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D 正确。
3.答案:C
解析:
A 项:防止文官参与政治活动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避免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A 错误。
B 项:保持政治中立与保证工作效率没有直接联系,B 错误。
C 项: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政治中立,主要是为避免政党分肥制下官员因政党关系频繁变动和腐败等弊端,C 正确。
D 项:政治中立规定与提升文官专业素质无关,D 错误。
4.答案:C
解析:
A 项:职务常任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直接必然联系,A 错误。
B 项:防止官员腐败主要靠考试选拔、考核监督等机制,职务常任不是主要作用,B 错误。
C 项:文官职务常任,不随政党更迭等变动,有利于促进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 正确。
D 项:职务常任不能直接提升文官专业素质,D 错误。
5.答案:C
解析:
A 项:文官人数膨胀增加财政负担是西方文官制度消极影响之一,A 不符合题意。
B 项:体制僵化、官僚习气严重是其消极影响,B 不符合题意。
C 项: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是西方文官制度的积极影响,不是消极影响,C 符合题意。
D 项:影响行政效率是其消极影响,D 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