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变革是经济基础变动的反映,理解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2.时空观念:梳理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发展脉络,明确各阶段在特定时空下的特点与影响。
3.史料实证: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分析,探究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4.历史解释:准确阐释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变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从多元视角分析其影响。
5.家国情怀:体会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变革中蕴含的民族探索精神,增强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晚清选官制度变革背景、内容及影响,如科举制废除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的兴起。
2.民国时期官员选拔与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制度。
3.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特点及意义。
三、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的废除:19 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1898 年,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宣布废除______,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变法失败后,这一措施被废除。1901 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存在约 1300 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1904 年初,清政府颁布《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分配相应官职。
参考答案:
1.八股取士;科举考试
2.奏定学堂章程
知识点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官员选拔方面,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主张通过考试选拔国家人才。他认为,要建立______的文官制度,必须通过考试制度来选拔文官,以保证文官素质。虽然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较短,文官考试制度并未真正实行,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2.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制定了文官考试、任用、纠弹、惩戒等一系列法规。文官考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文官任用制度规定,只有通过文官考试,取得______者,才能被任用为文官。文官惩戒制度规定,对违反文官纪律的官员进行惩戒。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负责考选和铨叙(审查考核)事宜。
参考答案:
1.五权分立
2.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
知识点三: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新中国的干部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干部的选拔、管理等由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负责。这种干部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干部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逐渐实现干部队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过程:1993 年,国务院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此后,公务员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特点:公务员制度坚持____________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搞 “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意义: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答案:
1.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
习题巩固
1.科举制废除于( )
A. 戊戌变法期间
B. 1901 年新政时期
C. 1905 年
D. 辛亥革命后
2.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类型不包括( )
A. 文官高等考试
B. 司法官考试
C. 外交领事官考试
D. 科举考试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任用的资格不包括( )
A. 考试及格
B. 推荐任用
C. 铨叙合格
D. 依法任用
4.新中国干部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干部队伍的( )
A.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B. 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
C. 公开化、平等化、竞争化、择优化
D. 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5.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
B. 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通过
C. 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施行
D. 公务员制度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
习题巩固参考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A 项:戊戌变法期间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不是废除科举制,A 错误。
B 项:1901 年新政通令改革教育,但未废除科举制,B 错误。
C 项: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废除,C 正确。
D 项:辛亥革命前科举制已废除,D 错误。
2.答案:D
解析:
A 项:北洋政府时期有文官高等考试,A 不符合题意。
B 项:有司法官考试,B 不符合题意。
C 项:有外交领事官考试,C 不符合题意。
D 项:科举制在 1905 年已废除,北洋政府时期不存在科举考试,D 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
A 项:考试及格是公务员任用资格之一,A 不符合题意。
B 项:推荐任用不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任用资格,B 符合题意。
C 项:铨叙合格是任用资格,C 不符合题意。
D 项:依法任用是资格之一,D 不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
A 项:新中国干部制度改革目标是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A 正确。
B 项: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不是干部制度改革目标,B 错误。
C 项:公开化、平等化、竞争化、择优化是公务员制度的原则,不是干部制度改革目标,C 错误。
D 项: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不是干部制度改革目标,D 错误。
5.答案:C
解析:
A 项: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不是正式形成,A 错误。
B 项: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但此时公务员制度尚未正式形成,B 错误。
C 项:2006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施行,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C 正确。
D 项:公务员制度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是在制度形成之后,D 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