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等史实,理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了解清政府对边疆进行治理的相关史实,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2.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了解清朝疆域的四至;通过识读“金巴奔瓶”“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等图片,了解清朝安定边疆的措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了解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理解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弘扬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
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视频做课程导入。
【新课讲授】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
【师】:结合视频、材料及课本102页内容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
展示材料
【生】: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师】: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之土地”?
展示材料
2.过程
【师】:根据课前播放视频及教材内容,梳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填写流程图。
【生】: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师】:《复台》是郑成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提到“荷夷”指的是谁?该诗句描写的是哪一事件?
【生】:“荷夷”:荷兰殖民者;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师】:诗中指出治理台湾今后还必须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也表达了他对部下的袍泽深情,并希望他们同甘共苦,克服困难。那么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意义?
【生】:
(1)维护了祖国统一,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了台湾开发和民族交融
(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师】: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治理台湾。郑经表达的想法是什么?
展示材料
【生】:分裂中国,将台湾独立出去
【师】:当时的康熙帝会做出什么行动呢?
展示材料
【生】:清王朝在稳定对内地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
【师】:根据教材,梳理清朝在台湾巩固疆域的过程。
【生】:
【师】:其中台湾府的设置有什么意义呢?
【生】: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面是相关史实。
二、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一)概念解析
展示材料及图片
格鲁派:藏传佛教宗派之一,强调严守戒律。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汉语中俗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创立于15世纪初。一般认为,明永乐七年(1409)甘丹寺的建造,标志该教派的正式形成。它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出现的教派,逐步占据了藏传佛教的主导地位。
活佛:指佛教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在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又成为教派首领继承人的特称。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十三世纪,噶玛噶举派黑帽系首领圆寂后,弟子尊奉师命,寻找一名幼童作为首领的转世继承人,从而建立了活佛转世制度。此后藏传佛教的各教派先后效法,到目前已出现上千个活佛转世系统。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系统。由于格鲁派得到历代中央政府支持,成为西藏佛教主流,达赖和班禅也成了西藏的两大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前身都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在历史上,班禅与达赖都是互为师生。
【师】:根据材料信息,了解相关概念。
(二)概况
【师】:(1)清军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结合教材,接下来为了巩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还会有哪些措施呢?
【生】:1653年正式赐予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
出示图片
【生】:(2)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
出示图片
【生】:(5)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6)1751年,清朝在西藏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命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噶厦:西藏地方政府)
出示图片及材料
【生】:(7)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师】:根据教材,概括《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内容。
【生】:
①章程明确驻藏办事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②驻藏办事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③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师】: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对朝廷统治西藏有什么作用?
【生】:保证了转世灵童选定的公正性,既能有效防止分裂局面,又能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维护统一。
【师】: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维护国家主权和清廷管辖权。教材列举了相关史实,尝试总结出来。
【生】:(1)面对英国殖民者,六世班禅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
(2)乾隆皇帝70岁寿辰,六世班禅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庆典。
(3)乾隆在避暑山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
【师】: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
三、巩固西北边疆
(一)概念解析
展示材料及图片
【师】:在图片中,找出准噶尔部和回部的大致位置。
【生】:
准噶尔部:天山以北地区,居住着蒙古族准噶尔部,经常越过天山攻击回部;
回部:天山以南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清朝称之为“回部”。
(二)平定准噶尔部
【师】:根据教材内容,思考:清朝为平定噶尔丹叛乱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
响?
展示图片
【生】:
康熙皇帝三次亲征
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
1696年昭莫多之战
1697年噶尔丹自杀
意义: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
(三)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师】:根据材料,思考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
出示材料及图片
【生】:原因:各族人民的支持;战略战术得当;分裂祖国的行为不得人心等。
(四)设置伊犁将军
【师】:1757 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
年,乾隆皇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会怎么管理新疆地区呢?
【生】:设置伊犁将军,派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展示图片及材料
【师】:管辖范围: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影响: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五)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师】: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概况。
展示材料
土尔扈特重佛教,敬达赖喇嘛,而俄罗斯尚天主教,不事佛。以故土尔扈特虽受其役属,而心不甘巨归向中国。
——《土尔扈特归附始末》
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
——《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生】:1771 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师】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
四、雅克萨之战
(一)雅克萨之战
【师】: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简述雅克萨之战的背景。
【生】: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展示图片
【师】: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内容说出雅克萨之战的过程。
【生】:
(1)1685年,派将军彭春进攻雅克萨,将其夷为平地;
(2)1686年,沙俄待清军撤走后,重新占领雅克萨,康熙再次派出部队围攻。
《尼布楚条约》
【师】: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展示图片和材料
“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引自《清圣祖实录》
【师】:
面对战争失利的俄国,推断康熙帝会采用何种态度?
根据史料,指出康熙帝上谕中的真正态度。
康熙帝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生】:强硬态度 让步、和缓态度 集中力量解决噶尔丹叛乱
五、清朝的疆域
总结提升
【师】:根据材料,学生回答清朝疆域的界标。
知识扩展
【师】:承德避暑山庄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示材料及图片
课后总结
清朝统一后,有效地加强了对台湾、西藏、西北和东北等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我国今天的格局。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