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趣味课堂课件(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趣味课堂课件(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导入新课
猜一猜: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蒙古族在历史上曾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元朝。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新教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治世方略筑根基
—元朝的统治
一、蒙元启幕开新篇
—元朝的建立
二、金戈铁马定山河
—元朝的统一
四、万族同风绘盛景
—元朝的民族交融
1.通过对《元史》等相关史料的分析,了解元朝在中央、地方、边疆的统治措施,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陆秀夫和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自觉形成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家国情怀)
2022年版课程标准: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2.通过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知道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认识到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解释)
第一章
蒙元启幕开新篇
—元朝的建立
元朝的建立
1.生活方式: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人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
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 至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蒙枢备录》
一、蒙古的统一
根据材料回答,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1.蒙古族
元朝的建立
材料一: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1.材料描述12世纪的蒙古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②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2.面对无休止的战争,草原人民最期待什么?
材料二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2.背景
①蒙古草原各部落混战不已、动荡不安的局面。
3.后来,谁结束了这种战争不断的局面?
一、蒙古的统一
铁木真
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和马镫
成吉思汗(1162-1227)
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的统一
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 ——铁木真
9岁:父亲被塔塔尔人毒杀。遭族人、部众的抛弃,险些饿死。
13岁:兄弟相残,铁木真射死别克帖儿。
18岁:被泰赤乌部追捕及俘虏,死里逃生,重回流亡之路。
20岁: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被蔑儿乞部抢走。
1.铁木真
坚韧不拔
严于律己
英勇作战
元朝的建立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一、蒙古的统一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经过
3.影响
4.评价铁木真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哈伯斯杂志》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结束草原的战乱局面,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朝的建立
二、蒙古的扩张
蒙古
经过
1.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

向东
西夏
向南
南宋
巨星殒落
1227 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病倒。临终前,他把诸子唤至榻前,阐述联宋灭金战略,又强撑精神叮嘱,为防西夏反扑和军心动摇,自己死后一定要密不发丧。
2.1234年,蒙古灭金。
3.金灭亡后,蒙古与南宋形成了长达40多年的对峙局面。
欧洲多
瑙河流域
西向
元朝的建立
三、元朝的建立
(1)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元世祖(1215-1294)
1.背景
(2)忽必烈采取一系列治国安民的措施。
接受“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建立
元朝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大元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第二章
金戈铁马定山河
—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
一、元朝灭南宋
(1)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2)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结束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1.经过
2.影响
1.陆秀夫
背帝殉国——陆秀夫的抗元史诗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山河破碎。陆秀夫一路追随朝廷,在崖山协助整军备战抗元。崖山海战宋军大败,陆秀夫宁死不屈,背起八岁的幼帝纵身一跃,以死明志,尽显忠义。
二、抗元英雄
元朝的统一
2.文天祥
文天祥本是南宋状元,元军南下,他变卖家产募义军抗元。兵败被俘,囚于狱中三年,期间创作《正气歌》明志,宁死不屈,留下《过零丁洋》等诗作,最终慷慨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合作探究:元朝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陆秀夫等抗元斗争,阻碍了统一进程。你怎么看?
元朝统一虽顺应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但不能因此否定文天祥、陆秀夫等的抗元之举。他们在国难当头之际,坚守民族气节与保卫家国奋战到底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二、抗元英雄
元朝的统一
三、元朝疆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的疆域四至。
元朝的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
今天的西北、西南、东北广大地区和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 《元史· 地理志》
阴山
海表
辽左
流沙
2.根据材料,分析元朝的版图有何特点?
第三章
治世方略筑根基
—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统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
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
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
曰御史台。 ——《元史 百官志一》
一、背景
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在汉族士人协助下,参照中
原王朝统治方式,确立中央集权制,加强边疆管辖。
大哉乾元,何以为治?
1.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元世祖在中央设置了哪些机构?分别负责管理什么事务?
皇帝
(监察) (行 政) (军事) (宗教、
西藏 )
御史台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六部
二、在中央
山东
山西
河北
(吏户礼兵刑工)
元朝的统治
三、在地方
中书省
大都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
2.元朝在地方设置了什么机构?请在疆域图上找出来。
行省是中书省临时派出处理地方事务的机构,后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
元朝的统治
三、在地方
3.根据材料,归纳行省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行省者,分镇方面,与都省为表里,凡钱谷、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 元典章 吏部六 儒吏》
①对元朝: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中国行政地图
②对后世: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4.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今天中国的省在建制上继承发展了元朝行省,部分名称也直接沿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元朝的统治
四、在边疆
4.元朝采取怎样的方式加强边疆的统治?在边疆设置了哪些机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澎湖
巡检司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北庭都
元帅府
因地制宜的方式
边疆 机构 作用
东南地区 (台湾)
西北地区 (西域)
西南地区 (西藏)
澎湖巡检司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隶属宣政院管辖)
北庭都元帅府
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第四章
万族同风绘盛景
—元朝的民族交融
元朝的民族交融
1.诗文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边疆地区的开发与融合:朝廷组织军民到边疆兴修水利、垦田屯种。
边疆各族内迁: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契丹、女真融入汉人。
回回的形成:中亚、西亚人来华与多民族融合形成回回,即回族前身。
2.根据课文,找出元朝民族交融的史实(表现)。
凉州行
年年此地成边土,竟与胡人相间处。
胡人有妇解汉音,
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戴良
民族交融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3.元朝的民族交融有什么影响?
元朝的民族交融
相 关 史 事
民族歧视政策——四等人制
元朝为维系统治,实行 “四等人制”,分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及西域各族)、汉人(北方汉人等)、南人(原南宋居民)。后期民族矛盾趋缓,贫富差距致阶级矛盾激化,元朝灭亡。
课 堂 总 结
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一、蒙元启幕开新篇
—元朝的建立
二、金戈铁马定山河
—元朝的统一
在中央
在地方
在边疆
影响:结束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行省制度
因地制宜地管辖东南(台湾)、西北(西域)、西南(西藏)。
四、万族通风绘盛景
—元朝的民族交融
铁木真
统一蒙古
蒙古
灭西夏
蒙古
灭金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
灭南宋
元朝统一全国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71年 1276年 1279年
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
新的民族回回形成,是回族的前身。
三、治世方略筑根基
—元朝的统治
西夏

北宋
西夏

北宋
蒙古

南宋
元朝
南宋
元朝
西夏

南宋
南宋
蒙古
直击中考
1.【时空观念】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从北宋时期到元朝建立这一阶段,中华大地上主要政权的并立与更迭情况。
(1)结合所学知识,写
出空白处的政权名称。
(2)该示意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趋势:由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2.【史料实证】《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直击中考
A
3.【广西素材】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邕州路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得名始于此。南宁在元朝时隶属于 ( )
A.湖广行省 B.云南行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直击中考
A
4.【2024·河南中考】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直击中考
B
5.【史料实证】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
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急递铺令牌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的驿站有利于 ( )
A.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 B.促进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 C.加快边疆地区的开发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直击中考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