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部编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部编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科技创新和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运用视频、地图、图片以及文献等相关材料,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创新和文学艺术成就。
2.通过回顾中国历史和联系世界历史发展,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程导入
造船技术既体现了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科技进步。
学习任务
1.活字印刷术
今大宋皇帝造金银字大藏经数藏。雕藏经印板十三万余板。
——神清《北山录》
敦煌发现的唐代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故宫雕版馆(局部)
依据材料和所学,想一想雕版印刷有何弊病?
费工费时;占地大;只印一种书籍会浪费很多材料
学习任务
1.活字印刷术
比较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有什么优势呢?
省时省力,节省材料
毕昇(约970—1051)塑像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宋]沈括《梦溪笔谈》
泥活字版模型
学习任务
1.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
王祯
(1271—1368)
王祯《农书》 中转轮排字盘插图
明嘉靖九年(1530)山东布政司刻本
对木活字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创新
学习任务
1.活字印刷术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任务
2.指南针
根据《宋史》描述复原的指南车
传说中黄帝在与蚩尤大战时发明指南车,不论车子如何转动,车上人手臂永远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录了司南的形状和用法,据记载司南是整块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形,勺柄指南极,勺的重心在勺底正中。
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宋代持罗盘的
立人陶俑
指南针技术逐渐广泛应用
学习任务
2.指南针
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线
指南针的发明使用和技术传播,有何意义?
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学习任务
3.火药
唐朝时
发明火药
唐末
辽宋夏金
开始用于军事
火药武器更多应用于军事
元朝
发明火铳
宋代火器示意图
西夏铜火炮
学习任务
3.火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逐渐发展出近代的枪炮。中国发明的火药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极简本》
学习任务
4.天文学的发展——沈括
十二气历,方便安排农事
沈括(1031—1095)
《梦溪笔谈》
学习任务
4.天文学的发展——苏颂
苏颂创制的水运仪象台高约12米,宽约7米,最上层设置浑仪且有可以开闭的屋顶,方便观测天象,这已具现代天文台的雏型;中层是浑象,可以进行天体运行演示;下层是报时系统,有160多个小木人和钟、鼓、铃、钲四种乐器,不仅可以显示时、刻,还能报昏、旦时刻和夜晚的更点。
这三部分用一套传动装置和一组机轮联结起来,用壶水冲动机轮,带动浑仪、浑象、报时装置一起转动。可通过控制匀速流动的水来调节枢轮向某一方向等时转动,使浑仪和浑象的转动与天体运动保持同步。
观测、演示、报时集一身
水运仪象台模型
比欧洲同类仪器早几百年
学习任务
4.天文学的发展——郭守敬
大明殿灯漏是郭守敬创制的自动计时器,水力驱动。有十二个木人,手执时辰木牌,当某个时辰来到,它们在四个方向的门内执牌报时。门内另有木人用指着刻数。在灯漏的下部四个角的位置,各有一个木人手执钟、鼓、钲、铙响器,一刻鸣钟,二刻击鼓,三刻击钲,四刻击铙,还有在时初、时正到来时这些响器也要鸣响。
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
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编成《授时历》
测定一年为365.242 5天,比绝对时长只差26秒
学习任务
1.理学
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
理学
程颢(1032—1085)
程颐(1033—1107)
朱熹(1130—1200)
“程朱理学”
学习任务
1.理学
程颢(1032—1085)
程颐(1033—1107)
万物皆是一个天理
人伦者,天理也
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将天理与人伦道德联系到一起
朱熹(1130—1200)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的集大成者
学习任务
1.理学
材料一 理学的思想影响,从11世纪到17世纪,历时七百年之久。天理成为理学基本范畴,像“华盖”压在人们的头上。理学关于“天理”的说教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消极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
——张岂之《中国儒学思想史》
材料二 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习佛问道都非其终极追求,而是将佛道之学作为改造、丰富并将儒学发扬光大的工具,对佛学经义的吸收,对佛学思理论的学习,用以填补儒学理论的不足。
——朱河《设计社会学视域下程朱理学对宋代造物的影响探析》
材料三 朱子学,指南宋时,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也称宋学,性理学。在日本,自战国时代起至江户时代初期。发展极盛。宽政禁异学后,朱子学成了官学。
——坂本太郎著,汪向荣,武寅,韩铁英译《日本史》
综合材料和教材,说一说,应该如何评价“程朱理学”?
维护礼教,禁锢精神追求
丰富中国文化内涵
流传海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
学习任务
2.宋词和宋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根据材料,说一说“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与诗有何不同?
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在唐朝就已经产生,为什么在宋朝成为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词用于歌唱,适合娱乐,宋朝商业繁荣,城市得到发展,市民数量大,词也得以发展繁荣。
唯物史观
学习任务
2.宋词和宋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至今流传两万多首
学习任务
2.宋词和宋诗
陆游(1125-1210)
《全宋诗》包含两宋诗人八千九百家,总字数四千万,是《全唐诗》数量的十倍。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
想一想,是怎样的环境促成陆游写出那么多爱国诗句?
著名爱国诗人
学习任务
3.元曲
这组戏俑出自山西侯马金代董明墓。在戏台上,五个造型不同的戏曲人物形象一字排开,通身彩绘,面部化妆,动作形象非常生动。
河南温县出土的宋末杂剧雕砖
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形式有散曲和杂剧。
元曲
学习任务
3.元曲
山西牛王庙戏台(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潼关怀古》
代表作家
关汉卿
王实甫
马致远
窦 娥 冤
学习任务
4.史学
作者
体例
主要内容
《史记》
《资治通鉴》
司马迁
司马光
纪传体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根据课本,完成表格,了解《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
编年体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宋神宗会给这本书赐名《资治通鉴》?
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
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读此书可以借鉴历史,有助于治国理政。
史学两司马
https://b0.bdstatic.com/ugc/nXjGdrs9BGmKKsCMknxdHg5492e5f50cfce1bdf87932e81855745f.jpg@h_1280
知识拓展
宋元时期的书画
宋朝书法注重表现意境。北宋中后期,出现了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元代赵孟頫的楷书被称为“赵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体现在山水、花鸟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南宋风俗画《大傩图》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局部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赵孟頫《赤壁赋》字帖局部
宋徽宗《欲借风霜诗帖》
蔡襄《澄心堂贴》
黄庭坚《山预帖》
苏轼《寒食帖》
米芾《甘露帖》
随堂练习
1.“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是“砲”,到宋代出现了“砲”“炮”两字并用。这反映(  )
A. 宋代发明象棋 B. 宋代发明火药
C. 宋代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D. 西方近代火炮已传人
B
C
随堂练习
3.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元曲则是在宋词的基础上,融入了胡人特色的词,是随着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而强制性推行的表现形式,所以元曲也叫胡曲。宋词、元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提倡 B.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 科举制的推动 D. 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4.据考证,散曲是宋元时期根据北方少数民族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相融合所形成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这说明( )
A. 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成熟 B. 市民阶层推动高雅文化发展
C. 南方音乐艺术走向衰落 D. 民族交融助推文学艺术创新
B
D
知识小结
课后作业
北宋就已经发明活字印刷术,元朝王桢又进行了改进,但明清时期还是大量使用雕版印刷。查阅资料,寻找其中的原因。
左图雕版为明代北京国子监印制《十三经注疏》和《二十一史》时制作的雕版,清代将雕版书口处的万历年款挖去,嵌入“康熙二十五年重修”的字样后,重新刷印。现在这些修补痕迹还清晰可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