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略(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时空观念二、考点梳理【考点1】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项目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双方 袁绍与曹操 曹操与孙刘联军特点 以少胜多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1)局面形成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魏 220年 曹丕 洛阳汉(蜀汉) 221年 刘备 成都吴 229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2)统治措施: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马钧制成提水工具翻车)。②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③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易错易混1.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2.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3.229年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考点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266年,司马炎(晋武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2.八王之乱:发生于晋惠帝在位时,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西晋从此衰落,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不断内迁。(2)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的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考点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东晋的兴亡建立 317年,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统治 政治上,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经济上,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灭亡 420年,东晋灭亡2.南朝的政治: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3.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①经济因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自然环境: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社会环境: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主观原因:南北民众的共同努力;统治者的重视。(2)表现①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精耕细作;实行麦稻兼作;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②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造船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③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易错易混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但是,此时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考点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淝水之战:383年,苻坚率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典故均与此相关。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鲜卑旧俗治理北方地区困难重重目的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措施 迁都: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意义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2)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5】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关键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数学、历法、书法、绘画和雕塑成就类别 人物 成就农学 北朝贾思勰 撰写《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影响深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学和历法 南北朝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书法 曹魏锺繇和胡昭 书法名家,擅长行、草、隶书。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东晋王羲之 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书圣”绘画 东晋顾恺之 擅长人物画,主要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雕塑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佛像继承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三、课堂训练1.东晋南朝时期,丝织业在南方已较普遍。刘裕灭后秦时,特地迁织锦工人至江南,从此南方织锦就不限于成都一地了,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丝织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A.南方的劳动力充足 B.统治者政策的促进C.江南社会和平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晋于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材料意在表明( )A.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民族交融趋势增强3.下面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通过这一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1)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军 (2)特点:以少胜多(3)结果:曹军大败 (4)成语:草船借箭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4.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5.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面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6.贾思勰在一本农书中称:“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岂方缣、牍之烦……不朽之术也。”这本农书是( )A.《农政全书》 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7.曹操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延康元年(220年),曹魏政权正式建立,定都洛阳。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孙权 B.刘备 C.曹丕 D.曹操8.《宋书》记载:“三十年间……民有所系,更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这体现了南朝宋代( )A.经济繁荣 B.政治腐败 C.文化落后 D.社会动荡9.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司马睿的称帝离不开世家的支持( )A.王与马,共天下 B.破釜沉舟,背水一战C.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0.小芳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下列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1.2025年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7周年,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无论是在富国强兵还是在中央集权方面,都最为彻底。”——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国哪位国君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措施中调动老百姓积极性,实现“富强”的措施是什么?实现“强兵”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注解】孝文帝下诏书朝廷上不能用北方的民族语言。如果有违反这一规定的,免去所任的官职。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拓跋 元步六 孤 陆拔拔 长孙 贺兰 贺达奚 奚 独孤 刘丘穆陵 穆 勿忸(niǔ)于 于(2)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采取了哪两项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通过上面两次改革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12.阅读材料。材料一:《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请回答:(1)三国是哪三个国家?材料二中的三国“周郎”说的是谁?(2)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关的战役是什么?(3)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是谁?230年,他派谁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4)三国是风流人物、英雄豪杰辈出的时期。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英雄豪杰?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参考答案1-10 BCCBD CCAAC11.(1)国君:秦孝公。“富强”的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强兵”的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两项汉化措施:①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改鲜卑姓为汉姓。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一句即可,言之有理即可)12.(1)①魏蜀吴;②周瑜。(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3)孙权、卫温。(4)诸葛亮子孔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长带一把羽扇,有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制订了进攻策略,此人极为聪明,三国演义中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