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新教材政治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人教版新教材政治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课时规范练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规范练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说明:本训练册中选择题每题3分。
1.(2024·云南昭通期末)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河北秦皇岛阶段练习)在古埃及的古王国时代,木器加工、毛麻纺织、建筑、造船、酿酒、石材加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较明确和细致的分工。到了新王国时代,由于在冶金方面采用了脚踏风箱的方式,用它吹火可提高炉温,金属器具的质量提升、数量增加;采取轮种的方法种植农作物,灌溉技术也大幅提升。这反映了(  )
①奴隶社会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生产力的发展使得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 ③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社会历史的巨大进步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的生活非常奢侈腐化,而广大奴隶则被当作牛马一样被买卖,每有战事,还要去远方戍守或充当炮灰,这激起了奴隶的反抗。《甲骨文合集》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了奴隶主的三座粮食仓库,三座仓库熊熊燃烧的烈火把黑暗的夜空照得通明。火烧奴隶主粮仓(  )
①是基于奴隶只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 ②反映了奴隶不甘于沉重的压迫和剥削 ③已经触及奴隶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④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浙江舟山期末)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形成氏族制度 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冲突和对立 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租庸调制是隋朝开皇二年(582年)实行的赋役制度。租即田租,每年要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按规定役期服劳役,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除租庸调外,当时的人民还须负担杂徭和色役。这表明 (  )
①封建社会通过构建一定的制度,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只能依附于地主满足生存需要 ③封建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广大农民 ④由于农民能比较自主地劳动,因而能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重庆阶段练习)据CBC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11月4日,加拿大西海岸的两大最重要的集装箱港口——温哥华港和鲁珀特王子港,因周一的工人罢工而关闭,全面陷入停摆。此次罢工 (  )
①根本上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所致 ②表明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③可能会给工人们争取到一定的福利待遇 ④是加拿大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前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5·云南昆明阶段练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业行会和工场手工业,更多的农民、小工场主和小地主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生产资料成为雇佣工人,工业生产的“中间阶级”趋于消亡,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产阶级手中。由此可见(  )
①《共产党宣言》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②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③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根源 ④唯物史观因揭示资本主义特殊规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河北邢台二模)马克思说:“人们永远不会放弃他们已经获得的东西,然而这并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放弃他们在其中获得一定生产力的那种社会形式。恰恰相反,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生产关系具有暂时性和历史性,必然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②要从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实践的理论出发来观察和认识人类社会和历史 ③这为我们分析和解决中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提供了具体方法 ④由特定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有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中才能真正消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湖北武汉阶段练习)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他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已经到达终点,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下列理论可以用来反驳“历史终结论”的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②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始终 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 ④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江苏苏州期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表明(  )
A.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实现的
B.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和全部关系
C.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D.社会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源
11.(2024·山西太原阶段练习)(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全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国家一度引以为豪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如今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非仅仅源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冲击,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确立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固有的深层次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阐明资本主义遭遇严重发展瓶颈与社会主义中国阔步复兴大道产生鲜明对比的原因。
答案:
课时规范练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C 解析 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此时,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排除;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排除。
2.B 解析 “在古埃及的古王国时代,木器加工、毛麻纺织、建筑、造船、酿酒、石材加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较明确和细致的分工”,这表明奴隶社会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①符合题意;题干表明金属器具的质量提升、数量增加,未体现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社会历史的巨大进步,③不符合题意;“到了新王国时代,由于在冶金方面采用了脚踏风箱的方式,用它吹火可提高炉温,金属器具的质量提升、数量增加;采取轮种的方法种植农作物,灌溉技术也大幅提升”,这反映了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3.D 解析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①排除;奴隶火烧奴隶主粮仓,反映了奴隶不甘于沉重的压迫和剥削,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②④正确;奴隶火烧奴隶主粮仓,体现的是奴隶反抗的进步性,不能体现奴隶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③排除。
4.C 解析 “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形成氏族制度的时期是旧石器时代,①错误;“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②正确;“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说明“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冲突和对立,③正确;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并不是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排除。
5.B 解析 由材料可知,租庸调制是实行田租、身庸、户调三者合一的赋役制度,农民要承担沉重的税费负担及劳役,这表明封建社会通过构建一定的制度,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封建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广大农民,①③正确;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 此次罢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排除;加拿大西海岸的两大最重要的集装箱港口因周一的工人罢工而关闭,全面陷入停摆,这表明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罢工可能会给工人们争取到一定的福利待遇,②③正确;此次罢工体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但不能认为是加拿大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前奏,④排除。
7.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根源,①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错误;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④错误。
8.B 解析 材料中指出当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这表明生产关系具有暂时性和历史性,必然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①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来观察和认识人类社会和历史,②错误;这为我们分析和解决中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提供了科学指引,但没有提供具体方法,③排除;材料中指出为了保留创造的成果,人们不得不改变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由特定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有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中才能真正消灭,④正确。
9.C 解析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始终,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所以,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不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②③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但并非相互依赖,①错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始终,④错误。
10.A 解析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说明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实现的,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革命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决定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资本主义遭遇严重发展瓶颈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伟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