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资阳中学高2023级第四学期3月月考生 物 试 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方式不同,生物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B.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C.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减小生态足迹D.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能减少生物数量减小生态足迹2.为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的国家公园。目前,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已经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公园的设立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B.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碍大熊猫之间的交配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C.促进大熊猫之间的基因流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借助生态旅游区位优势,积极做好生活习性的宣传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大熊猫3.在繁殖和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CO2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醋酸菌 C.毛霉菌 D.乳酸菌4.下列关于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豆角以其色泽金黄、咸酸适宜、鲜香嫩脆的特有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酸豆角腌制过程中,仅有厌氧的乳酸菌活动,故发酵时需营造严格的无氧环境B.《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上述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毛霉中只存在一种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一核糖体C.豆瓣酱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曲霉。发酵过程中,上层的酱发酵效果好于下层,因而常需要将下层的酱翻至上层,说明参与发酵的菌种属于厌氧型D.酒精发酵时,发酵液中的葡萄皮等固体物质会上浮覆盖在发酵液表面,形成“酒帽”,“酒帽”的出现会降低发酵速度,原因是葡萄皮上的菌种无法浸入发酵液5.要检测冰淇淋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是否超标,可用培养细菌的基本培养基进行简单的实验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组涂布不稀释的冰淇淋原液或经多级稀释的冰淇淋液作为实验组B.B组不涂布冰淇淋液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目的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严格C.C组涂布大肠杆菌,目的是检测基本培养基能否培养大肠杆菌。正常的话,应该长出很多大肠杆菌的菌落。D.经过37℃12小时培养,若B组生长有少量菌落,则统计时,应将A组的菌落数减去B组的菌落数以消除误差,同时需要考虑稀释倍数。6.发酵工程与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其他工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B.食品添加剂虽能改善食品的口味、色泽和品质,但会降低食品的营养C.将乙肝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结合发酵工程可生产乙肝疫苗D.利用放线菌产生的井冈霉素防止水稻枯纹病是化学防治的有效手段7.微生物蛋白又称单细胞蛋白,它是利用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等人工发酵培养的微生物菌体,科学家们一直尝试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微生物蛋白来替代传统肉类,以期开发一条环保、健康、可持续的肉类生产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生物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一般不含其他成分B.利用发酵技术生产微生物蛋白所用的菌种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细菌C.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可以使饲料保鲜D.用改造后的酵母菌生产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无生理效应8.发酵工程可实现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下图为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可以是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B.③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C.产物浓度的检测必须在发酵结束后进行D.发酵条件为室温和近中性的pH等9.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只能在添加了赖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以野生型菌株为材料,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因此培养基中无需提供氮源B.①②④培养基中需添加赖氨酸,而③培养基中不能添加赖氨酸C.影印时应将细菌原位转印至培养基③④,然后用涂布器涂布均匀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乙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突变株10.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鉴别培养基尿素是唯一的氮源B.完成图中操作,接种环需经过4次灼烧灭菌C.该方法也可用于微生物数量的测定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11.细菌X合成的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如下图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B.对上、下层菌计数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计数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D.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12.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菌株A和B的代谢产物不能改变彼此的遗传特性B.混合培养的菌株不一定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C.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D.菌株A和菌株B含有相同的突变基因13.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流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甲: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乙: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芽→生根→试管苗丙:各种菜洗净并切成小块→加盐、糖及调味品→装入泡菜坛→发酵→成品丁:剪碎动物组织→胰蛋白酶处理→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在发酵时打开排气口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B.乙组常用的培养基是MS半固体培养基C.丙组泡菜坛中可以加入陈泡菜水,其作用是提供经扩大培养的发酵菌种D.丁组由原代培养转到传代培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14.某实验小组用紫外线照射法去除某种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含叶绿体)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细胞甲,再与无链霉素抗性的该种烟草细胞乙进行体细胞杂交,筛选出杂种细胞丙,进而培育成杂种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育形成的杂种植株与原有的烟草植株存在生殖隔离B.细胞甲、乙杂交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C.为获得杂种细胞丙,可利用含链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D.杂种细胞发育为杂种植株须经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15.紫花苜蓿是常用的豆科牧草,但易使家畜患鼓胀病;百脉根富含物质X,X可与紫花苜蓿中特定蛋白结合,抑制鼓胀病的发生。为培育抗鼓胀病的苜蓿新品种,我国科学家利用紫花苜蓿和百脉根为材料进行了实验,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且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B.为确保最终得到的F植株为新品种,可对②过程形成的C进行筛选和鉴定C.③过程中C的高尔基体活动性增强,D的形成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D.将细胞培养至E阶段即可研究物质X的作用,④过程需进行光照处理16.下列属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是( )①制造人工种子②培育无子西瓜③微型繁殖④培育单倍体⑤生产脱毒植株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17.病毒感染果蔬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果蔬产量和品质退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出脱毒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需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B.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C.脱毒苗培育过程需要更换培养基,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D.植株顶端分生区细胞可能由于胞间连丝不发达而不含病毒18.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科研人员分别诱导人参根与胡萝卜根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融合,以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其生长所必需的B.细胞融合前必须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C.聚乙二醇、高Ca2+—高pH溶液均可促进细胞融合D.上述融合细胞可能通过快速生长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19.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细胞1是原代培养,往往会因为细胞密度过大、有害物质积累等分裂受阻B.所需培养基是按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和量严格配制的合成培养基C.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无须再用酶处理D.体外培养的细胞既能贴壁生长又能悬浮生长,都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20.下列关于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和iPS细胞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ES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不能分化形成生物个体B.ES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和器官内,能分化成特定的组织C.iPS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和器官内,能分化成特定的组织D.iPS细胞是人工诱导产生的,可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据调查,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生活在农村,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应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 的原理。在发展种植业时,若连年种植单一品种易造成虫害增加,主要是因为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降低。(2)该系统中,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可以转变为有机肥料,这个过程离不开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有机肥料能为稻麦蔬菜的生物提供 (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3)为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的具体战略措施有: 。(至少答出一点)(4)生物多样性包括 。在我国四川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起来,可以促进大熊猫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大熊猫的 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延续。22 .四川阆中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1) 在酒精发酵阶段,对通气的要求是_______(填选项: A.先通气,后密闭;B.先密闭,后通气;C.一直通气;D.一直密闭),原因 。(2)先酒精发酵后醋酸发酵,其中醋酸发酵的原理是(写化学反应式):(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下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至少答2点)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缸中颠倒前的________层和颠倒后的________层的培养基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23.为确定某致病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人员设置了四组实验:分别将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含量相同)的滤纸片均匀置于同一平板上的不同位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其透明圈的大小,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别 抗生素种类 实验结果1 A 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2 B 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3 C 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4 D 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1)该实验用 方法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倒置,其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种类为_______;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第4组实验说明 。(4)该实验还缺少一组空白对照,请尝试补充: 。(5)计数时,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涂布体积为0.2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96个、100个、108个、112个、430个,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个,用这种方法测定菌体密度时,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 (选填“多”、“少”),原因是 。24.我国植物学家将名贵兰花的茎尖细胞放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细胞培养形成兰花植株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过程③和过程④分别表示 和 。(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一定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同时,还需保证操作过程无菌,对配置的培养基采用的灭菌方法为 。(3)从育种的角度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生殖相比,优势主要有 (答出2条)。(4)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对 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这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 。(5)若该兰花因为受到病毒感染而减产,现需要以该兰花为材料获得脱毒苗,宜选用其茎尖作为外植体,理由是 。1-5 DCDDD 6-10 CCABB 11-15 CDBAB 16-20 ABADD21.每空1分,共9分(1) 循环 自生 (2) 分解者 物质(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开发核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任答1点1分,满分1分)(4) 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顺序可换)(1点1分,满分3分) 基因(遗传)多样性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A 通气能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2分)(2)(2分)(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2分) 氧气、营养物质、pH(1点1分,满分2分)②B(下) A(下)2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 稀释涂布平板法 (2) 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3)抗生素A 细菌对抗生素D产生了耐药性 (2分)(4)增加一组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进行的实验(2分)(5)5.2x108 (2分) 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2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1)脱分化 再分化 (2)植物激素 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3)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育出无病毒植株(1点1分,满分2分)(4)愈伤组织 突变体的利用(5)分生区附近(茎尖)的细胞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