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人口分布教案【教学目标】区域认知:了解全球人口分布特征及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综合思维:根据人口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本地人口分布状况。人地协调观: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树立良好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新课导入】从教材图1.1卫星影像世界地图导入。全世界75亿人口有40亿居住在图中圆圈所在范围,占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为什么这里的人口这么多?地球上人口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呢?图1.1 卫星影像世界地图【新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学生阅读教材和图1.2世界人口分布(2014年),讨论和思考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教师小结: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图1.3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过渡)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呢?教师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2014年),学生阅读教材和图1.2世界人口分布(2014年),多媒体展示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世界人口分布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分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小结:从世界人口密度分布与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来看,世界人口大体有如下的分布规律:(1)半球位置: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是北纬20°-60°地带归为集中。(课件展示)(2)海陆位置: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3)地势高低: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世界人分布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课件展示图片)大洲和地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国家:截至2018年底,世界上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教师设问:世界人口分布如此不平衡,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同学们阅读教材P3至P5,思考并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教师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分析。(知识拓展:自然地理要素一般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文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城市化水平、科技等)自然因素:(教师板书)教师设问:自然地理要素中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归纳: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如高纬度地区、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图1.4)、和雨林地区等。图中指示牌上的英文译文为:应急电话,前方174千米.图1.4 地广人稀的荒漠地区(2)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适合人类居住(分析和展示图1.5,并与气候类型图相结合)。图1.5 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承转)了解了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之外,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形图与人口密度图,让学生读图分析,教师小结归纳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分析图1.6可知图1.6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1)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集居地。(多媒体展示四大文明的分布地多于平原有关)(2)地表崎岖,海拔较高的山区、高原等,不适宜人类居住。(承转)从刚才展示的四大文明分布来看,我们发现四大文明都与河流有关,四大文明其实就是河的文明,因此水源是影响人口具体分布的重要因素。设问:为什么水源会成为影响人口具体分布的重要因素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讲述: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河流、湖泊沿岸地区,用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口较为密集。课展示四大文明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流域,尼罗河谷地、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过渡)在在干旱地区,水源更是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2)在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指导学生学生阅读图1.7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文材料,并讨论思考题。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图1.7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过渡)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会受到人文因素的制约。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人文因素:(教师板书)学生阅读P5,进行回答,教师点评小结:人文因素与人口分布(1)人类发展不同阶段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农业社会 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 向城市集聚,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形成城市带。(2)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深圳的兴起图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人口稠密(3)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教师举例讲解;南亚的印度,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历史悠久的地区 人口稠密。(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巴西利亚、海南三沙市、唐人街)引导学生阅读P“活动”中的图文内容,完成图下相关要求。要点如下:a.芬兰的人口分布b.芬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 c.芬兰地形图1.8 芬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阅读图1.8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芬兰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板书】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特点2、分布状况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2)地形(3)水源2、人文因素(1)人类发展不同阶段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3)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4)其它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课后反思】优:本节课采用了较多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地图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讲授时多用提问、引导的方式开展,且组织的学生活动较多,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通过合作探究,可以让同学们自主融合答案,用多个思维角度考虑问题。缺:展开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课堂活动的探究性和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